宋墓发现安葬时用的“滑轮”

经过近一周的时间,江宁宋代大墓M1号墓室的清理工作终于进行到了棺椁部位。昨天,市博考古队基本上都在清理椁板和清除墓室内的积水,不过令人颇为遗憾的是并没有发现重要的陪葬品以及墓志铭,倒是有一件特殊的铁器向市民展示了南宋墓葬形制没有墓道的特点。

墓室内积水都要过滤

墓室积水是江宁宋墓遗址一直都有的问题,因此昨天考古队员们始终在清除积水。“现在积水基本上只在墓室的底部,抽水机也无法使用。”一位考古队员指着正在用桶拎水的工人们说。

记者注意到,这些从墓室中拎出来的黑色积水并没有被随意地倒掉,而是交给了一个专门负责收集积水的工人那里。只见,这个工人把所有积水都装在不漏水的口袋中,装满一个就将口袋扎紧。记者数了数,他身边已经放了六七个装满水的口袋。

在口袋边上还有一个浴缸大小的金属水槽,所有墓室内的积水都要通过这个水槽的层层过滤。有了这个设施,无论积水中有可能夹带多么细小的文物都会被过滤出来。

外椁已经清理完毕

昨天,考古队的工作除了排干积水,还有就是清理外椁。M1号墓室内采用的也是一棺一椁的结构,在打开棺木之前必须清理掉已经部分腐烂的外椁。

据考古队员介绍,在古代,棺椁制度表示了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棺是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则是套在棺外的外棺。“在龙山文化时就已出现了木椁,当时是用于氏族中之头领。”考古队员告诉记者,棺椁越多墓主人的身份就越尊贵。

在封闭的考古现场一角,记者看到了刚刚出土、还带着泥浆的椁板,这些堆砌在一起的椁板长短各个不同,但是厚度基本在5厘米左右,有几块椁板上还钉着长10厘米、大拇指一样粗细的铁钉。靠近椁板后,还能闻到一股腐味。

截至记者离开考古现场时,外椁已经基本清理完毕,但是,考古队员尚没有发现墓志铭的踪影。

特殊装置宋墓专有

虽说昨天出土的基本上都是椁板和棺钉,但记者还是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器物。这个器物就好像一个放大百倍的图钉,“图钉”的圆盘形底部比手掌还大,尖端长20厘米左右。这在南京地区发现的古墓葬中是极为少见的。

这件特殊的铁器到底在墓葬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原来,这件铁器是钉在墓室内的石灰墙上,方便摆放棺椁用的。在南京,无论是南朝墓葬还是明代墓葬,都会有墓道这一结构,安葬死者时,棺木直接通过墓道运入墓室内。但是,南宋墓葬却几乎都没有墓道这一结构。

那么重的棺椁怎样才能放入深深的墓室内呢?这时候就需要借助那个“图钉”样式的铁器了。据有关专家介绍,墓室内应该一共有四个这样的铁器,它们被均匀地钉在墓室内的石灰砖墙上。当墓主人下葬时,送葬队伍就将绳索绕在这四个“图钉”上,然后利用绳索和滑轮将棺椁平稳、缓慢地放入墓室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装置,棺椁就很难稳稳当当地被安放进墓室。

“虽然这一器物极少发现,但是这并非在南京第一次出现。”一位考古专家介绍说,早在江宁建中的秦氏家族墓中,考古队就发现了完全相同的器物。而且由于建中墓很完整,所以当时这一器物钉在石灰砖墙上的原始状态就被记录了下来。

在不久前发掘M3号墓室的时候,也出土了相同的器物,只不过因为墓葬受到积水的破坏,这些器物已经散落在墓室内了。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