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继2016年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获得全国十大发现后,2017年文物部门又对该窑址进行了发掘。其中在一件瓷质匣钵上发现了“罗湖师秘色木宛”六个字, “秘色木宛”三个字与法门寺地宫衣物帐上的文字完全相同。这不仅是在窑址上首次发现 “秘色”字样,同样也再次证明瓷质匣钵就是烧造秘色瓷的重要窑具,秘色瓷这个概念不仅存在于当时的文人以及包括宫廷在内的上层阶层中,作为窑工,亦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是秘色瓷器。 ...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远景 “罗湖师秘色木宛”匣钵 有关于上林湖,最近的几次“刷屏”时间都停留在2017年。 2017年2月25日,在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考古发掘研究的重大成果: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时期全国的窑业中心。后司岙窑址作为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的窑址,是晚唐五代时期...
西晋末年,伴随着八王之乱后,短暂统一的中国迎来了“五胡乱华”时期。在众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中,建都于成都的成汉政权是第一个。然而,这个只有43年历史的政权因史料稀少,一直十分神秘。5月7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公布金堂县近30座成汉墓葬发掘成果,造型独特的镇墓俑、青铜镜、印章等器物,掀开了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冰山一角。 据介绍,这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大规模成汉墓葬。 近30座崖墓属于成...
手镯是今天很多女性的心爱首饰,但手镯的历史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最初人们又是如何制作手镯的?在4月30日结束的中原古代玉器制作技术研讨会上,负责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专家首次发布了“掏心法”一说,并首度公开了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石手镯成品、半成品全套实物证据,引发国内与会专家关注。 黄山遗址是独山玉的制作基地 4月底,“中原古代玉...
451米、529米、606米、1003米…… 自4月20日起,6位水下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不断刷新自己的下潜工作纪录,用探索的目光观察更深、更广阔的海底世界,期待寻找可能沉睡在深海中的文化遗存。 借助载人深潜技术,他们突破了我国水下考古以往大多集中于40米以浅海域工作的局面,主动出击,奋力打开了神秘的深海之门。以此为起点,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开启全新篇章。 邂逅载...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正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深潜员4月23日发现并带回了一个陶罐,这是本次调查获取的第一个文物标本。 根据记录,陶罐是于当天中午12时20分许在水下460多米海底被发现的。陶罐半掩埋在海底泥沙中,罐体完整,罐底外露,釉面纹饰清晰,为青黄釉小口罐。利用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的机械手,潜航员将这个陶罐完整采集并带回母船“探索一号”,水下考古工作者对其...
著名的北京箭扣长城的维修将与高科技结合,最先进的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文保人员提供科学的修缮方案。 25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英特尔公司在北京慕田峪长城举行“科技助力文物保护与利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宣布了上述合作计划。 长城是世界上体量和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作为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北京箭扣长城充分展现着古老长城的...
日前,汉风石韵──金石传拓艺术公益巡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展,其中有多幅参展作品源自北辰双街石雕艺术博物馆,这是石雕艺术博物馆首次进京参与举办展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首都图书馆展厅,一幅幅底蕴深厚的传拓作品映入眼帘,把参观者带入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金石传拓艺术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简单来说,就是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在宣纸上,是集金石学、考古学和美学于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执行第一次下潜任务(资料照片)。 正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的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连日来进展顺利,在23日执行第四个潜次的过程中发现并带回本次调查的第一个文物标本——一个陶罐。新华社记者 施雨岑 摄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世界遗产工作组4月19日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宣布,来自中国、突尼斯、意大利和巴基斯坦的科学家在突尼斯南部发现10处古罗马时代遗址。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境外首次发现考古遗址。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王心源说,这10处遗址分别位于丝绸之路西端突尼斯南部梅德宁、加夫萨和泰塔温地区,包括3段边墙、2处军事堡垒、3处水窖、一处农业灌溉系统和一处墓葬。 ...
记者从中科院遥感地球所获悉,我国科学家利用空间考古技术在丝绸之路西端突尼斯发现了10处古罗马时期的考古遗存。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中国境外首次发现考古遗址,这些遗存揭示了古罗马时期南线军事防御系统的布局与农业灌溉系统的结构。 19日,“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世界遗产工作组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举行“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王心源带领的空间考古研究团队...
刚刚获得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第二期发掘再度传出捷报。4月20日,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在眉山公开发布二期发掘成果:在近3个月内,出水文物多达12000余件,其中作为明藩王信物的金宝为全国首次发现。此次考古另一重要价值还在于首次发现了三眼火铳等兵器以及大量船钉,以实物确认了遗址作为战场遗址的性质。 出水文物12000余件 藩王金宝价值重大 金灿灿的蜀...
图为我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心源研究员带领的空间考古研究团队,联合突尼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学家利用空间考古技术与方法,在丝绸之路西端突尼斯发现10处古罗马时期考古遗存。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中国境外首次发现考古遗址,这些遗存揭示了古罗马时期南线军事防御系统的布局与农业灌溉系统的结构。 在19...
明朝每个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宝,世代传袭,因此较金册显得更为稀少和珍贵。 本次出水的这枚金宝,虽被人为割损,但可清楚地辨识出印面的篆书“蜀”字,当来自蜀藩王府。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又有丰硕成果。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2017-2018年度水下考古发掘昨日结束,在当天举行的通报会上,文物部门通报,本年度总计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王金宝,这也是我国首次发现明...
4月18日,景宁畲族服饰馆开馆。畲族服饰馆位于畲族博物馆对面,是博物馆一个展厅。分为缘·源、渗·意和臻·新三个单元,分别展示传统畲服、畲族服饰工艺、和现代时尚服饰。 值得一提的是畲族服饰馆增设大师工作室、穿衣体验的多媒体互动装置和工艺品展示销售,全方位推广和传承畲族服饰和制作工艺,实现游客“游购”的享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