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口明末战场遗址首次发现火铳 可远距离射杀敌人
刚刚获得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第二期发掘再度传出捷报。4月20日,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在眉山公开发布二期发掘成果:在近3个月内,出水文物多达12000余件,其中作为明藩王信物的金宝为全国首次发现。此次考古另一重要价值还在于首次发现了三眼火铳等兵器以及大量船钉,以实物确认了遗址作为战场遗址的性质。
出水文物12000余件
藩王金宝价值重大
金灿灿的蜀王金宝、数十枚张献忠“西王赏功”金银册、大量铭记四川地名的银锭以及各种首饰……20日上午,二期考古发掘的部分文物首次向媒体开放,其“吸睛”程度完全不输去年。
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说,二期的考古工作于2017年12月26日启动,今年1月24日正式发掘,4月20日结束。相比去年急需批量文物出水以证明此处是否为遗址,今年的工作重心已转为了解遗址范围和文物分布规律,以及确定遗址性质和寻找沉船相关的线索。为此,考古人员在正式发掘以前还专门做了陆地调查:在遗址周边三个乡镇的七个自然村,调查了100个村民,其中包括64位60岁以上的老人,了解当地沉银传说及近年发现文物的情况,并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进行水面探测工作。最终,初步将遗址划分了大码头、望江台、巫启子和大石包四个区域。正式的发掘区域,则选择在了望江吧和巫店子两个文物富集区域的岷江河道内。这里大致位于去年发掘点的两侧,并向南延伸了300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已接近汛期的滚滚岷江水奔流而过,但围堰排水后的发掘现场,已经被翻了个“底朝天”,露出了江底红褐色的沟槽,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清理。刘志岩说,今年的围堰有1公里长、130米宽,发掘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12000余件文物,便埋藏在这片江底。
相较去年3万余件出水文物,今年的文物数量略少,但同样极具亮点,其中最大发现就是一枚明藩王金宝。记者看到,这枚金宝乌龟造型的钮已经断离,虽然已经残损,并且色泽暗沉,但仍可清楚辨识出底部篆书的“蜀”字。刘志岩说,根据明史记载,册封亲王时往往会用到金册或金宝。不过每一代藩王都会有自己的金册,而每个王府拥有的金宝则只有惟一一枚,在分封时就代代传袭。因其数量稀少,也就特别珍贵。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以及金宝上的“蜀”字,考古人员断定,这枚金宝就是张献忠洗劫蜀王府后洗劫的财富之一。
据介绍,一枚完整的金宝重量达到8斤以上,边长5寸2分。遗憾的是,这枚蜀王金宝明显可以看到划割痕迹,并且已经残损。刘志岩说,这种划割,也许有可能是张献忠军队将其作为明朝蜀王的权利象征而进行的一种破坏。目前文物正在修复之中。
大量兵器佐证战场遗址
在2017年上半年的发掘中,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以3万多件的巨量出水文物,被专家一致认为该遗址极可能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张献忠船队被明朝参将杨展展伏击之地。也正因在此兵败,才导致战船下沉,大量财物沉入江底,从此留下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但一期发掘中,除了发现了铁刀、铁矛、铁箭镞等各种兵器以外,并未发现船体遗存。今年的出水文物,则为江口作为明末战场遗址,提供了更充分的新证据。
刘志岩说,今年出水文物中除了铁刀、铁剑等冷兵器,还发现了造型独特铁蒺藜、带有三棱倒钩的破甲等冷兵器,撑船用的铁篙也大量出水。当年,张献忠和杨展的军队在此“千船”开展,被击沉的战船没入江底,木质的船体因漂流或其它原因尚未找到,但密度更大的船钉却埋入了沙中,成为最新的“沉船”证据和找到沉船的线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掘还首次发现了一件三眼火铳。尽管泡于江水中数百年已经锈迹斑斑,当年却是威力巨大的火器。既可以远距离射杀敌人,也可近战砸击。尤其铳管为一个整体、装有三个铳堂的火铳,因为火药室相互连通,点火后三管连射,更具杀伤力。这件火铳的出水,也为确认此处古战场遗址提供了更多证据,并且印证了文献记载中战争曾采用了火器进攻。李飞透露,该遗址去年还名为“江口沉银遗址”,但随着不断展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刚刚公布的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中,专家们形成一致意见,将遗址名改为了“明末战场遗址”,以更权威的方式确定了遗址性质。至于当年大战中的沉船位置,刘志岩表示,二期发掘范围内的两个文物分布密集区,可能就代表了沉船地点。
勾勒张献忠活动及势力范围
此次出水文物中,和张献忠大西政权有关的文物仍然大量出现。这其中包括了数十枚“西王赏功”金、银币,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也有重达50两的大型银锭等文物。其中,大型银锭上大量出现四川地名,为张献忠在四川的活动范围以及实际控制范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证据。
记者看到,这些银锭虽然沉入江底后已变成乌黑,边缘部分也有损坏,但锭中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新津、双流、温江、灌县、德阳、绵竹等十多个川内地名均“银”上有名。在双流县的一枚银锭上,还刻有“银匠黄杨”字样,有的则刻上了“饷银”的银锭用途。刘志岩说,去年出水的银锭中,曾有“长沙府”等各地官府字样,这些线路与张献忠军队的行进路线和掠夺记载相符。而张献忠进军四川以后,同样烧杀掳掠。这些刻有川内地名的银锭,便是最直接的证据。
据介绍,此次发掘还出水了金、银碗以及发簪、戒指、耳环等金银首饰,相比去年出水的也独具特色。未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对出水文物进行保护检测和修复,并策划出水文物展以及加快博物馆建设,让文物尽快与公众见面。在此之前,2017年度的考古工作简报及图录已确定于今年7月以前出版发行。
焦点揭秘:
此次考古发掘成果丰硕,但文物出水数量的减少、没能发现战船船体遗存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公众。对此,考古方一一进行了解答。
为何出水文物锐减?
相较2017年度首期发掘的3万余件出水文物数量,今年的文物从数量上而言似乎“断崖式下降”。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发掘文物数量还将递减呢?对此刘志岩直言:今年的工作重点在于尽可能探索遗址范围和文物遗迹的分布规律,找文物本就不是重点。并且发掘面积减少一半,因此文物数量减少也很正常。省考古院院长高大伦则表示,去年公布了文物分布区面积为100万平方米,然后在一期考古中就发现了大量文物,“但当时我们就说极可能找到文物核心区,但这片遗址范围内也可能存在多个核心区。这种推测,到现在都尚未确定,需要继续展开考古调查以及科技考古做出更精密的判断。”而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出现再一次大量文物的集中出水并非没有可能。
为何千船开战找不到船体遗存?
证明江口为明末战场遗址的又一证据,便是被击沉的战船船体,但两期的发掘中,均无船体遗存发现,这又是为何?这同样与遗址分布面积过大,而考古发掘面积目前只有其百分之三有关。省考古院公众考古中心主任李飞透露,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确认了遗址的性质,在遗址范围和文物分布规律的寻找方面有所突破。但限于遗址的特殊埋藏环境和现有技术等主客观条件,还需继续工作。如今大量船钉的出现,已为沉船提供了铁证,寻找到沉船的遗存,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公众考古 让江口文物“活”起来
在2017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积极开展的公众考古,成为获评“十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二期考古发掘中,同样以招募志愿者以及开放考古现场的方式,在公众中推广考古。
据介绍,在一期发掘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同时启动了志愿者招募。征集令一下,600多人报名,最终精挑细选了十几名。今年收到700多个申请,录用了9名志愿者和实习生,其中还包括了伦敦艺术大学艺术史专业的学生。经过岗前培训他们在现场和考古人员几乎展开了一样的工作:考古发掘、整理出水文物资料以及进行相关的文物保护。切身参与到考古工作中,让志愿者对神秘的考古有了更真实的体验。为此,一名志愿者还以亲身经历发表文章宣传考古与“盗墓”的区别。今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遗址面向公众开放,100名志愿者慕名现场参观,与考古亲密接触。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省考古院为此展开了大量工作:考古现场负责人刘志岩的微博拥有300多万粉丝,向公众推广考古是他微博最重要的内容。在遗址一期发掘以后,考古相关负责人相继走进央视揭秘沉银,在四川省图书馆等地举行公众讲座。刘志岩和李飞还分别回到母校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展举行巡回演讲,并走进彭山为学生和公众举行成果普及,解读文物背后的历史。为此,在2017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的新闻发布会上,评委直截了当回应公众考古为江口项目入选“加了分”,因为拉近考古与公众距离、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同样是考古学界的任务之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