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6日,“丝路山水地图展”在香港科学馆开幕。《丝路山水地图》是由明朝宫廷画师绘制的地图,长约30米、宽0.6米,该地图东起嘉峪关,西达天方国(沙特阿拉伯麦加),反映明朝时代丝绸之路的面貌。这幅地图一度流落海外,香港企业家许荣茂购得该地图后捐赠予故宫博物院。图为《丝路山水地图》局部:嘉峪关。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11月26日,松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汤兰公所和何联奎故居完成了“智慧用电”系统安装。 电气火灾引起的文物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17年,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了《浙江省推广应用智慧用电技术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智慧用电”重点推广领域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系统在松阳县文保单位里是首次使用,它是基于大数据的电气火灾隐患治理系统,包括用电安全智能传感器终端,电气火灾隐患...
“故里山花此时开--齐白石原作回乡展”27日在湖南湘潭市博物馆开展,130余件齐白石真迹在其家乡亮相,其中20件故宫博物院院藏作品为首次公开面世。 130余件齐白石原作在其家乡湖南湘潭展出。付敬懿摄 齐白石于1864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原名纯芝。他一生赤心爱国、关爱自然、讴歌和平,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画、印、书、诗堪称“四绝”,1953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
近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布最新科技考古成果,在山西境内也是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首次发现汉代简牍文物,同时出土的还有成套的漆奁盒与铜镜、琴瑟乐器组合、漆案、漆盘、漆耳杯、铜印、玉印、串珠等珍贵文物。 据悉,2013年以来,山西省太原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太原东山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古墓群,并推测其主墓可能属于西汉代王及王后。今年暑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与了该墓地祔葬墓M6的实验室考古工作,这...
新发现的剑齿象化石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供图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14日宣布,该局日前组织中外专家对陕西汉中天坑群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剑齿象化石。此次发现的剑齿象化石是继20世纪80年代在汉中盆地初次发现剑齿象化石之后,再次发现此类化石,也是首次在汉中天坑群溶洞中发现剑齿象化石。 据介绍,该项目组的科学家从天坑下降近百米到达地下河峡谷底部,进入峡谷另一侧支洞,他们沿着狭长的洞道...
模印“石头”二字的东晋铭文砖。 南朝城门遗迹。 图片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提供 石头城遗址首次发现南朝城门 填补六朝都城考古史空白 历时20年,石头城遗址考古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记者从近日在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针对清凉山公园内六朝石头城遗址的最新一轮考古发掘,发现了孙吴时期的顺城垣砖铺路面、东晋至南朝早期夯土城墙和角...
280余件中国漆器珍品呈“千文万华” “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今起亮相上海博物馆,展出280余件战国时期至二十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其中270余件为上博馆藏。这是上博首次系统、完整地展出馆藏漆器,而上一次的漆器特展可追溯至40年前。 涵盖两大高峰时期多数工艺品种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已发现距今7000年的漆器。漆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上世纪五十...
记者近日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纱厂西路与棉麻路东北部,发现一座西汉空心砖砖券大墓,经过近期的发掘和研究,这座西汉大墓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呈现出2000多年前西汉贵族的真实生活状态。 据介绍,大墓南北长约15米、东西宽近14米,总面积约210平方米。墓道正北向,主墓室位于墓道正南部,南北长5.2米、东西宽2.3米,内随葬有铜彩绘大雁灯、铜镜等。葬具...
拯救流失文物展6日在索非亚开幕,这是保加利亚首次举办此类展览,目的是引起人们对被盗和走私文物的关注。 在展出的300多件文物中,有公元前5000多年的铜斧、公元前2000多年的金器、公元前300多年的兵马俑以及中世纪的钱币,这些文物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盗和走私的保加利亚珍宝。 保加利亚副总统约托娃出席了开幕式,保国家考古研究所所长瓦加林斯基在致辞中说,应该唤起人们对被盗和走私文物...
位于湖北保康的穆林头遗址考古近日取得重大收获,考古发现玉钺、玉璇玑等高等级玉器。这批玉器距今5100年至4600年,是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首次发现的玉器,比此前发现的后石家河文化玉器早约500年。 穆林头遗址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紫阳村七组,遗址地处重阳盆地的紫阳台地上,面积约8万平方米。这一遗址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后于2016年3月复查时,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和西周时期遗物。 ...
学界曾普遍认为,早期青铜器为夏商中原王朝垄断,由都城统一生产。10月19日,盘龙城联合考古队披露,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系在夏商都城之外首次发现,这一重大发现将改变学界主流观点。 盘龙城遗址自1954年被发现以来,进行过多次考古发掘,出土大批青铜器。而青铜器生产在当时属顶尖高科技,这些青铜器在何地生产铸造,是困扰学界的一个谜。 5年前,武汉大学、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
220张照片、35件文物,生动诠释伟人的精神风范和人生历程;197张照片、13套流动展板,在全市各县区、平台及机关巡回展出……由江苏淮安市举办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习杰出楷模周恩来》专题展览近日在周恩来纪念馆开展。 本次展览包括6个部分,主题分别为“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以及“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其...
宕渠城发掘现场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城坝遗址考古新发现暨专家论证会,宣布经过5年不间断、系统性的考古发掘,不仅首次全面揭露了宕渠城城址,还发现了四川地区极为罕见的10余枚汉简。其中刻有“仓颉作书,以教后人”等字样的简牍,更被与会专家认为可能是四川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识字教科书”。 据《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以后,在今达州境内设宕渠城。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
延庆首次修缮土质长城,坍塌墙体将使用改性黄泥糯米浆实施封护 年底前完成全部抢险修缮工作。 延庆区近期启动了岔道土边长城1-6号烽火台及边墙抢险加固工程,这是延庆区首次对土质长城实施抢险加固,经过修缮的土质烽火台及边墙将用于展示原土边长城形制。全部抢险修缮工作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岔道土边长城属延庆长城体系中的南山路边垣,为外长城。1-6号烽火台分布于岔道城北侧和东侧,总长205米,...
11月2日,青瓷之都龙泉将有一件大事发生——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百余件青瓷珍品,首次公开面世,展览的地点就选在龙泉青瓷博物馆。 龙泉与青瓷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北宋、盛于南宋。 漫漫历史长河中,龙泉这片土地上,曾出现过无数青瓷大师匠人,出自他们之手的宫廷供御之器,也是不计其数。 这些龙泉青瓷珍品,曾从龙泉出发,跋山涉水,到达千万里之外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