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藏写实派唐卡首次举行大型展览 西藏安多强巴唐卡艺术画院成立一周年师徒精品作品展在拉萨举行。图为11日,一位腿部残疾的唐卡画师参观展览并用手机记录写实派唐卡特点。江飞波摄 11日,西藏安多强巴唐卡艺术画院成立一周年师徒精品作品展在拉萨举行,现场展出唐卡60余幅,是西藏写实派唐卡首次举行大型展览。 独具风格的肖像画是安多强巴唐卡艺术画院的特点之一。图为11日上午,一群学习唐卡绘...
因维修改造提升,闭馆近一年的武汉博物馆于9月30日全新隆重开馆。此次重新开馆的武汉博物馆不仅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武汉城市史基本陈列《绵绵三千五百年——武汉历史陈列》,更为江城人民奉上了精彩纷呈的三个引进展览:《大汉雄风——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石之天成——福建寿山石展》以及《印苑楚声·湖北省第二届篆刻艺术展》。 徐州为汉高祖刘邦故里,亦为汉代重要的地方封国,其悠久的历史...
图为市民观看“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展览。钟旖摄 中新网重庆9月29日电 (记者 钟旖)“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展览29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该展览是中国西南地区首次举办青铜文化主题联展。展品以西南地区商周至西汉时期青铜器为主,多为各大博物馆的馆藏重器,包含国家一级文物79件(套)。 “展览集合了西南地区五省区市重要的八家博物馆和其他文博机构资源,是一个展示大...
埃及文物部日前在首都开罗以南塞加拉地区为埃及古王国时期的一座古墓举行开放仪式。这是古墓自1939年被发现以来首次对公众开放。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斯塔法·瓦齐里告诉记者,这座古墓位于埃及吉萨省塞加拉地区,古墓主人名叫梅于,在古埃及第六王朝(约在公元前24世纪到公元前22世纪)末期担任大臣。古墓1939年由埃及考古学家扎基·萨阿德率领的埃及考古队发现。 据瓦齐里介绍,这座古墓拥有一...
圆明园“2018金秋游”活动今天开幕,持续至10月底。在此期间,圆明园将举办精品菊展、圆明园流散文物展、皇家主题巡游等一系列活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将首次集中展示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37件重要石质文物,并将作为常设展免费对游人开放。该展览预计下月亮相。 秋风送爽,又到了踏秋赏景的季节。今天上午,圆明园精品菊展正式亮相,由此拉开了“2018金秋游”系列活动的序幕。据...
市民在圆明园观赏拍摄盛开的菊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圆明园2018金秋游9月26日正式启动。今年活动包括精品菊展、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圆明园文化艺术展、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征集老照片活动、皇家主题巡游等。其中,流散文物回归展将首次集中展示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37件重要石质文物。 据悉,今年精品菊展有独本菊、多头菊、悬崖菊、什锦菊,包含“八十诚”、“金...
9月25日,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对木乃伊进行开箱布展。当天,“法老·诸神·木乃伊——古埃及文物特展”开箱布展并对媒体开放。 9月28日,“法老·诸神·木乃伊——古埃及文物特展”将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这是古埃及文物首次在湖南展出。今天,有关重点文物开箱布展,湖南日报记者带您先睹为快。 展厅入口巨大的阿布考石碑局部壁画、伊斯纳库努姆神庙局部复原建筑……鲜明的埃及特色让人一下进入了别样的...
9月19日电(记者 上官云 应妮)说到旅行中令人头痛的事情,其中之一大概就是“母婴室”难寻。19日,为给带婴幼儿参观的观众提供一个洁净、舒适、安全的哺乳、护理与休息场所,故宫博物院首次开设母婴护理室。据了解,此举旨在努力为观众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style="cursor:pointer;width:500px;" alt="点击进入下一页" src="ht...
太子城遗址基本确认为金章宗泰和宫,是河北省发现为数不多的金代城;四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年代跨越时间长,是北方地区继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之后又一重大发现。 近日,张家口市政府新闻办、市文广新局联合召开文物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首次对外公布尚义县四台蒙古营和崇礼区太子城两处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 太子城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太子城村村南,该遗址位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太子城奥...
晋城金代砖雕墓是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该墓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考古工作人员通过提取墓葬信息、画切割线、石膏固定、花砖对位等12道工序,将该墓葬进行搬迁复原。胡健摄 中新网太原9月13日电 (记者 胡健)“古韵新生——山西省可移动文物保护成果展”13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其中不少珍贵文物首次公开亮相,北朝壁画墓葬、漆木器、书画、陶瓷等文物在修复师手中再现千百年前的风貌。 本次展览共...
从事5年文物修复工作的孙承灼修复了不少清代的陶瓷,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历史脉络的延续。胡健摄 中新网太原9月13日电 (记者 胡健)“古韵新生——山西省可移动文物保护成果展”13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这是中国文物大省山西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文物保护专题展览。 本次展览共展出约150件组文物,2座大型墓葬复原场景,10余套文物保护设施设备。展览分守望文明、妙手神工、未雨绸缪、晋韵文华四大部分...
中国国家文物局胡冰副局长和苏尔坦亲王参观展览 中国国家文物局胡冰副局长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9月12日晚,由国家文物局、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国家博物馆承办的“华夏瑰宝展”,在沙特利雅得国家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中国驻沙特大使李华新、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主席苏尔坦亲王、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副主席贾马尔、沙特驻华大使图尔基,阿联酋...
河北地质大学12日举行重大科学发现信息交流会,该校向新闻媒体展示了新近收藏的珍稀古人类头骨化石——似海德堡人头颅化石。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珍稀古人类化石不仅是中国的首次发现,而且也是亚洲的首次发现。其不仅为研究现代人起源提供了确凿的化石证据,而且也为重新认识人类发展历史和演化模式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有必要对以往提出的“多中心起源”的观点与“人类三次走出非洲”的“老根发新枝”的演化模式重新进行评价和...
9月8日,在埃及吉萨省塞加拉地区,一名男子在古墓内拍摄。 埃及文物部8日在首都开罗以南塞加拉地区为埃及古王国时期的一座古墓举行开放仪式。这是古墓自1939年被发现以来首次对公众开放。 9月8日,在埃及吉萨省塞加拉地区,一名男子在古墓内拍摄。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河北地质大学近日举办信息交流会。该校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季强发布其重大科学发现——我国首次发现海德堡人类型化石。出席此次信息交流会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河北地质大学客座教授倪喜军表示,这不仅是中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亚洲的首次发现。 该古人类头骨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之一。经季强和倪喜军初步鉴定,该海德堡人类型化石眉骨宽厚,头盖骨长圆形,眼眶孔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