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宝藏考古发掘结束:蜀王金宝首次现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朝每个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宝,世代传袭,因此较金册显得更为稀少和珍贵。

 

  本次出水的这枚金宝,虽被人为割损,但可清楚地辨识出印面的篆书“蜀”字,当来自蜀藩王府。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又有丰硕成果。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2017-2018年度水下考古发掘昨日结束,在当天举行的通报会上,文物部门通报,本年度总计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王金宝,这也是我国首次发现明代亲王金宝。

 

  据明史记载,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世子承袭王位,止授金册,传用金宝。作为明代亲王在藩地发布政令、与中央书信往来的信鉴,每个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宝,世代传袭,因此较金册显得更为稀少和珍贵。本次出水的这枚金宝虽然残损,但可清楚地辨识出印面的篆书“蜀”字,当来自蜀藩王府。

 

  据了解,此次出水文物种类更为丰富,首次发现以三眼铳为代表的火器,以及铁刀、铁剑、铁叉等兵器,还出水诸多铭刻有德阳、双流、温江等川内地名的银锭,嵌有翡翠、蓝宝石、珍珠的金银首饰,数以万计的船钉。此外,也同时出水了金册、西王赏功金银币等。

 

  彭山江口


  明末战场遗址

 

  原名彭山江口沉银遗址。1646年,明朝末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此遭明朝参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传说中上千艘满载金银财宝的船沉于江底。201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采用在江面围堰的方式开展科学考古,发掘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水金册、金锭、银锭、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珍贵文物3万余件,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今年1月24日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眉山市彭山区文物管理所开展了第二次围堰考古,历时近3个月,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

 

  2017-2018年度


  水下考古

 

  2017年12月26日启动,围堰施工

 

  2018年1月24日考古发掘正式开始

 

  2018年4月20日考古发掘正式结束

 

  发掘时间87天

 

  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

 

  出水文物12000余件

 

  重要发现

 

  蜀王金宝

 

  这是我国首次发现明代亲王金宝

 

  刻地名银锭

 

  多枚银锭出水,刻有四川双流县、灌县、温江县、德阳县、新津县等地名

 

  火器三眼铳

 

  首次发现火器——三眼铳,或来自明朝神机营

 

  此外,还发现大量船钉和船具,为考古人员寻找沉船提供了证据和线索

 

  蜀王金宝出水


  较金册更为稀少和珍贵

 

  据明史记载,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世子承袭王位,止授金册,传用金宝。也即是说,每个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宝,世代传袭,因此较金册显得更为稀少和珍贵。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本次出水的这枚金宝,残损成10多块,有明显的刀砍痕迹,仅存四分之一,但可清楚地辨识出印面的篆书“蜀”字,当来自蜀藩王府,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明代亲王金宝。此外发现的刻有精致花纹的金碗、银碗等也应属于王室所有。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刘志岩分析,这枚金宝之所以被砍成了10多块,一来可能是张献忠等人只是将其当做黄金,砍掉是为了方便携带;另一种原因可能是金宝是明朝亲王权力的象征,张献忠等人有意将其砍成多块,以表达对明代朝廷的藐视。

 

  按明代分封制,皇子封为亲王,授以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其封地建王府、设官吏,宫室、冠服、车旗的规格仅下于皇帝一等,地位极为尊贵。

 

  自考古发掘以来,考古人员从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包括明朝藩王金册、郡王银册,大量精美的金簪、金手镯、金戒指等首饰,以及大量明朝官银。如今,蜀藩王府金宝被发现,再次证明张献忠的财富,很大一部分劫掠自蜀王府。

 

  首次发现三眼铳


  或来自明火器部队神机营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考古发掘,还首次发现了以三眼铳为代表的火器。展示出来的三眼铳在水下沉埋多年,虽已锈迹斑斑,但外形尚存,瞩目而视,几百年前的火焰似乎从火铳里澎湃而出。刘志岩表示,此次首次发现的这支三眼火铳有可能从神机营而来。

 

  资料显示,1410年,明成祖朱棣组建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比欧洲最早成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创建于1510年),要早一个世纪左右。神机营是中国和乃至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既然明代已经开始使用火器,还专门设置了掌管并使用火器的部队——神机营,按道理说,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应该也会发现火器,然而2017年的考古发掘并没有发现火器。

 

  之前接受采访时,刘志岩曾表示,“2018年的发掘正在进行中,有没有火器等到发掘结束之后肯定会有一个答案,我们也会给大家一个说法。”

 

  如今,以三眼铳为代表的火器真的出水了,可以肯定这场战争采取了火攻,这为确认这一处古代战场遗址提供了更多证据。

 

  出水数百银锭


  刻有双流温江灌县新津等地名

 

  本次考古发掘,还出水几百个银锭,很多银锭上都刻有铸造地名,或者工匠名字、银两重量等文字。在一个银锭上,赫然写着“西朝 双流县 银匠 黄杨”。

 

  专家介绍,这些文字中最为可贵的是各地地名。这个“双流县”就是现在的双流,从内容来看,银锭在双流铸造,打造这个银锭的工匠叫黄杨。“这可能是税银,刻有银匠的名字,是为了防止缺斤少两,便于以后追查,有点类似现在的倒查制。”

 

  由于长年沉浸江水中,银锭外部已氧化,呈黑色,部分有残损。专家介绍,银子是五十两一锭,纯度大概在95%以上,除了双流,还刻有温江、灌县、德阳、新津等字样。这些刻有地名的银锭,为研究张献忠在四川的活动范围提供了实物证据。此外,此次发掘还发现大量船钉、船具,也为寻找沉船提供了新线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今年的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寻找遗址分布范围和规律,已基本确定四个重点区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下一步将对出水文物进行检测和修复保护,并与当地一起加快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建设。

 

  另外,他表示,预计今年7月份会精选一批文物,向社会公众集中展示。

 

  新闻链接


  彭山筹建全球首座宝藏博物馆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彭山区正在筹备建造全球第一座宝藏博物馆,初步计划建设规模2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成与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三足鼎立的巴蜀新名片。据了解,宝藏博物馆预计在今年7月底之前完成建设规划。另外,纪录片《沉银追踪》和电视剧《捍宝群英》也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和筹备中。据了解,《沉银追踪》将于年底制作完成,随后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四川卫视首播。

 

  此外,彭山计划实施岷江航电项目,在江口沉银遗址区筑造平湖盛景,还要建设200亩遗址公园。目前,彭山正在筹划融合沉银、茶室、崖墓等文化元素,将江口镇打造成特色古镇。

 

  “3D藏宝图”


  助力寻找沉银古河道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参与本次围堰考古发掘的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地学特色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已绘制出了一幅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3D藏宝图”,为江口沉银古河道的准确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其实,“3D藏宝图”并非一张实际的地图,而是利用多种探测手段对考古区域的扫描成像。

 

  电子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胡光岷介绍,探测团队由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牵头,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组队,采用水上电阻率成像法、两栖地质雷达等综合探测技术,对超过10万平方米的探测区域进行了扫描成像,确定了古河道的准确位置,并综合河床基岩起伏状况进行分析,为“沉银有利储集区”的划定提供了有力证据。

 

  从2017年12月至今,探测团队连续奋战,与考古研究人员协作,以“3D藏宝图”为基础,选定了更有利的沉银储集区段进行发掘。据介绍,此次探测绘制的“3D藏宝图”已帮助考古发掘工作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不仅如此,本次大范围探测也为未来的发掘工作,尤其是为划定“江口沉银”的分布和保护的总体范围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