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寨村的“惜字亭” 近日,文物普查人员在清水江畔的黔东南州发现两座清代“惜字亭”。据称,“惜字亭”的存在体现了当地苗侗群众尊重知识、崇尚文化的历史。 据文物普查人员介绍,“惜字亭”又名“惜字炉”、“惜字塔”、“圣迹亭”等,是昔日...
昨天,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考古人员在宣汉县下八乡陈家坝、建设坝、周家梁和南坝镇天车坝发现多处汉代遗址。 5—6月,为配合中石油在宣汉县境内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受中石油委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宣汉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宣汉周家梁净化厂及其管道施工现场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取得重要成果。省、县考古人员共发现10处文物点,其中汉代遗址4处,明清窑址1处,清代寨子1处,清代墓群3处,近现代战役遗址...
莲都区文物普查队在仙渡乡董弄村普查时,发现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欧式三层楼房,结构完整,风格独特,装饰精美,与普通的古典民居相比别具一格。 该楼位于董弄村村中心,建于1914年,坐东朝西,占地220.6平方米。三层楼建筑,外墙全部用青砖错缝砌筑,石灰勾缝(石灰运自永康),方壁柱,楼层间饰砖腰线。屋内全木质结构,自西向东依次为门厅、正堂、天井,三合土地面,至今光滑明亮。门厅三开间,明间进深六柱十檩,梁...
日前,桐庐县文物普查队在凤川镇柴埠村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三座清代木柴行,座落在富春江南岸柴埠村。岸边均设有水运码头。这三座清代木柴行临江而建,靠近柴埠码头,分别为源昌号木柴行、协成号柴炭行、恒仁号柴炭行,其中源昌号木柴行规模最大。 源昌号木柴行,位于柴埠村北面村口,距富春江约十余米。建于清光绪。原有2幢独立建筑、2个台门、1个角门、前后2个院落及附属用房组成,分布面积1620余平方米。现仅存前后两幢...
6月11日,我省文物普查队在承德进行文物普查时,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发现一处辽金时期铁器窖藏,出土了大量铁制生活用具和农具。 记者了解到,这处辽金时期铁器窖藏是当地村民宋广山在村西发现的。文物普查队了解到情况后,在当地村民积极配合下,立即赶往现场勘察,发现了大量铁制生活用具、农具,并判断此处为辽金时期铁器窖藏。随后,普查队通知了丰宁满族自治县文物主管部门及凤山镇政府,当地县、镇文物部门两小时内赶到现...
专家在对蛋化石进行研究。作者:苍雁 6月26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吉林省桦甸市近日发现了8枚蛋化石,专家表示,这些蛋化石距今约有一亿多年。 吉林省桦甸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冷泠介绍说,这8枚蛋化石是在桦甸市小红石发电站的工地上,被一个农民工发现的。“蛋化石被厚厚土的泥浆包裹,外面形成较硬的石层。刚出土时为乳白色,见到阳光后会变成青紫色。”冷泠称,其中1枚已经破碎,另外2枚...
6月26日,株洲一工地上发现的疑似恐龙化石。 “很有可能是恐龙化石,但需要进一步确认,现在下结论还不是时候。”今天下午,株洲市文物局局长席道合谨慎的言语中透露出兴奋。昨天和今天,他带领十多名同事在天元区一工地上到处找化石“宝贝”,“由于早些年株洲发现过恐龙蛋,这个地方出现恐龙化石可能性比较大。” 石头中出现清晰大骨头 ...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甘泉普查一分队于6月20日复查了一处仰韶文化遗址,采集到一件在一件延安市首次发现的变形鸟纹彩陶钵。 遗址位于甘泉县桥镇某村,1988年4月由佘苏生先生首次调查发现该遗址,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遗址表面现为荒芜的耕地,地表为荒草和灌木覆盖,地表陶片少见,在一处2.2米深的盗洞土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和陶环。陶质以加砂红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泥质灰陶和加砂灰陶较少。纹饰以绳纹...
孔螈复原图 据美联社报道,科学家挖掘出最原始四腿动物化石,距今3.65亿年。此发现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鱼类是如何进化成陆地行走的高级动物的。此发现成果发表在6月2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这个化石是水生动物孔螈,学名为“Ventastega curonica”,在拉脱维亚发现。尽管孔螈很可能是进化的尽头,但这项发现为从鱼类进化到四腿动物提供了新的知识。四腿动物是有四...
日前,庐山马尾水风景区一工作人员在景区的岩石上,意外发现一块植物化石,化石上面黑色的叶脉十分清晰。 相关资料显示,这种化石上的植物是地球最早具有生命的植物——宏观藻类。该植物广泛而大量地出现在距今约9亿年的古海洋沉积物中。在火山爆发和造山运动中形成化石而被保存下来。这种化石的发现对古海洋和庐山的形成年代等均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另有金代泰和壬戌年石壁墨书题记和元代至元三年的石刻题记,以及3座明代八卦石屋被发现 今日从省文物部门传来消息,芮城县文物局邀请有关专家对该县大王镇百梯山进行考察时,发现了祭祀台和相关文物,为进一步研究佛道文化在山西乃至全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资料。 芮城县大王镇是我国道教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而百梯山正位于此地,该山主山脉海拔高达1998米,翠柏荫峰好似一条巨龙横卧在群山之间。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
长涂镇在岱山县一个小岛上,与普陀山遥遥相望。这个寻常小镇,最近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半个月前,岱山县文物普查办根据当地老人的反映,在长涂镇一条河里发现了一艘被淤泥掩埋的古沉船踪迹。 初步判断,这艘古沉船距今约有八九百年,载重约为30吨,可能是艘走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船。 砍过的桅杆像是红木的 古沉船所在的河叫孔家河,是条死水河,南北长约20米,东西宽10米,深不到2米。多年来,这条河只作灌溉之用...
受西津渡公司委托,镇江市古城考古所近日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考古工作中,发现清代救生会、义渡局的专设码头、道路等系列遗迹。 码头遗迹位于市区云台山下北侧近百米处,被深埋在地下2-6米,坐南朝北。早期为石木结构:上部为石叠坡台,北端砌石台基,两侧夹以木桩板墙;中部残存木桩平台;下部为石铺踏步。遗迹南北长约9米,东西宽约7米,通高4米,为清代康熙年间始筑。后来,随着江淤上涨,下部石踏步亦逐渐被堙没。...
近日,松阳县文物普查队在西屏镇普查时新发现一处重要名人故居——何连奎故居。 何连奎故居位于松阳县西屏镇中弄,建于清末,建国后收归国有,由县房管处管理出租。该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13.3平方米,前厅后楼格局。前厅五开间二进四厢房,门厅三架梁,上施“卐”字纹天花。后厅抬梁穿斗结构,五架梁前后双步梁。五架梁上置花篮墩承。由虾弓梁和吊柱组合而成的三架梁。屋顶施望砖覆小青瓦,前...
最近,温岭市在坞根镇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座富于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王家炮楼。 王家炮楼位于坞根镇小坞根村。炮楼坐东朝西,木石结构,共四层。炮楼下宽上敛,底边长9.5米,宽5.9米,高9.5米左右。墙体用不规则块石砌筑,厚实坚固,厚约0.8米。炮楼外原有石砌围墙,今残存左侧一段,残长3.1米,厚0.75米。墙面开方形、券形窗,并密布枪眼。枪眼形状各异,有圆形、桃形、篓形等,内宽外窄。有木楼梯从底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