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首次发现鸟纹彩陶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甘泉普查一分队于6月20日复查了一处仰韶文化遗址,采集到一件在一件延安市首次发现的变形鸟纹彩陶钵。

遗址位于甘泉县桥镇某村,1988年4月由佘苏生先生首次调查发现该遗址,面积约为60000平方米。遗址表面现为荒芜的耕地,地表为荒草和灌木覆盖,地表陶片少见,在一处2.2米深的盗洞土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和陶环。陶质以加砂红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泥质灰陶和加砂灰陶较少。纹饰以绳纹为主,线纹次之素面较少,彩陶极少见。器型有泥质红陶颈饰阴弦纹的大平唇尖底瓶,颈部堆塑斜泥条的压印内花口平唇尖底瓶,平唇短颈压印外花口尖底瓶,加砂敞口斜方唇交错绳纹平底罐(罐底亦施绳纹),加砂敞口竖绳纹斜方唇堆塑鋬手罐,泥质灰陶敛口大瓮,泥质灰陶圆唇敛口曲腹钵,泥质磨光红陶圆唇敛口曲腹钵。整体文化面貌为仰韶文化庙沟类型。同时出土还有泥质黑、灰磨光陶环若干,细石器两件,均为刮削器为燧石经多次精致加工而成刃口锋利,两件石器分别为2.5X5X1.1厘米和3.5X2.1X0.3厘米。

在其中一件长24宽10厘米复原直径在30厘米的磨光红陶圆唇敛口曲腹钵的钵口处,用黑彩绘有一只长16高9厘米的鸟纹,所绘鸟头呈三角状,喙大而尖整体姿势成低头俯视地面,双翅收拢,爪前伸做凌空欲落状,双翅及尾羽细长飘逸。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址分布在延安境内极为稠密,为仰韶文化的主要类型,以变形花卉勾叶、圆点、弧线三角、宽、细带状彩绘为常见,而鸟纹为延安市首次发现,更显示生动活泼,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彩绘纹样是源于本土还是受豫西仰韶文化影响而产生?因发现的材料有限,尚难以下结论,但这一发现对延安市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绘纹样无疑是增添了一个新的种类,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