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陕西省甘泉县的洛河上游,考古人员在近日的文物普查中,竟然在地势险要的石崖上发现了许多人工开凿的石洞、石室。考古人员分析,大量古代崖居群的发现在全国都显得极为罕见! 昨日,甘泉县文物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古崖居当地人称为“石印子”或“崖窑”,集中分布在该县境内洛河上游的桥镇、下寺湾、石门三个乡镇,东沟乡也有零星分布,其中规模较大的崖居群有近...
一处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居住遗址,日前在辽宁省朝阳市大凌河流域被发现。这一发现填补了朝阳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的空白。 据朝阳市博物馆尚晓波馆长介绍,新发现的遗址位于一条大沟边的台地上,距大凌河有百余米。文物工作者在这里拣拾到石斧残片和筒形器残片。筒形器残片为夹砂陶质,较厚重,陶片纹饰有口沿、腹部、近底腹部3个分区,一侧磨出平面,是典型的兴隆洼文化筒形器。 尚晓波告诉记者,兴隆洼文化...
日前,海盐县文物普查队在通元镇石泉集镇北街新发现民国时期建筑十余处。这些建筑多为一至两层的店铺作坊或民居民宅,保存较好,大多有人居住。部分建筑木构件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图案内容丰富多样,有人物故事,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 石泉地处海盐西南与海宁交界处,交通不便。据清光绪《海盐县志》记载,集镇始兴于清末,解放前市面不大,只有十余家商号。本世纪初,石泉撤乡并入通元镇,石泉集镇逐渐衰落,这些民国建筑才...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县先秦陵园区内南指挥村一取土场发现一口春秋晚期的瓮棺。该瓮棺因体形巨大,且同时装有成年人、小孩的尸骨而引人注意。文物专家介绍说,这是陕西首次发现如此大的瓮棺,为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以及秦公大墓的布局结构提供了实物资料。 在省考古研究院雍城考古工作站见到了这个椭圆形的瓮棺,它就像一个农家盛水用的瓮,为圆口三足,还有个盖子,高约1.1米,直径约1米。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工作...
6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城管分队的队员在清理东四北大街489号的废弃煤棚时,发现了《朱子治家格言》、标有光绪十六年《小学题词》和标有光绪二年二月二十七日立马福德堂记三本古书和由兵用图书株式会社发行参谋本部编纂的《日支会话》。城管队员介绍,这个废弃煤棚的主人早已搬迁,空煤棚影响居民出行。队员在清理过程中发现煤棚中竟然藏着几本书籍,据东城区文保所所长李仅录现场根据墨迹、纸张、装订方面的鉴定,标有光...
记者从山西省长治市文物部门获悉,该市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调查工作结束,在新发现的1449处文物单位中,初步认定了135座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目前,加上已经公布为国保单位的,长治市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单体数量162座,居全国同等城市之首。 山西省是木结构古建筑最多的省份,早期建筑数量居全国之首,晋东南地区(长治市、晋城市)尤甚。2006年,当国家“山西南部地区元代以前早期木构建筑保护和环境...
近日,经过考古学家近3个月的精心发掘,位于我市大坞镇西北染山脚下的一座典型汉代墓穴终于向人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此墓是由原山石凿成的长方形多室墓,东西长6.2米,南北长12.3米,由墓道、前室、南北两耳室和五个墓室组成,每个墓室南北长3米,东西宽2米,高2米。这次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鎏金青铜器和车马冥器饰件、五铢钱、玉器、原始青瓷、12块汉画像石及玉衣的玉片等,且部分玉衣的玉片雕有图案并镶嵌金...
7月8日,考古人员在清理发掘出的文物。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在新郑市城关镇胡庄村发现两座规模宏大的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级大墓,专家认为这里极有可能是寻找多年的韩国王陵。墓地位于新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之西,是郑韩故城外围的重要墓地之一,规划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墓地的中西部穿过。
6月28日,江西余干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对全县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明代进士墓葬石牛石羊等珍贵文物,目前已将文物妥善保存。 该文物发现地点位于该县社庚乡蔡畲村委会一公里处大岭山坡上。这些石牛石羊等文物原是当地明代进士陈宪墓前文物,墓前原来还有石碑、石牛、石兔等一大批精致的石雕,解放后因兴修水利,遭到破坏。部分文物移至附近前坊村委会同良陈家村。此次发现的石牛石羊等文物,对研究明代墓葬和石雕工艺...
7月6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文物普查人员在瑞金冈面乡金竹园、上田中央兵工厂遗址中,发现了一批中央兵工厂制造的武器及其生产工具,计20余件,其中以手雷、步枪刺刀等尤显珍贵。这些新发现的武器及生产工具,对于研究我军早期军工制造业和苏区军工业具有重要价值。 据了解,中央兵工厂,又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兵工厂、中央红军兵工厂,始建于1931年10月,1933年底迁驻瑞金,是中央苏区最大的兵工厂。该厂...
金州小山村现清朝将军豪宅墓地,先人尽忠,后人尽孝—— 四代人为祖上将军数十户村民为先人李将军守墓百年 金州华家镇李家店屯是一个只有百余户居民的小山村,该村90%以上的人姓李,而且互相之间都沾亲带故。更为传奇的是,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大约150年时间内,李家店屯少有人搬迁出走,据民间传说,作为李氏子孙,他们都在为祖上一位将军守墓。 最近,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金州博物馆有关专家在探访李家店屯时,...
图为7月6日从晋代古墓中出土的金手镯。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初步确认:缙云黄龙景区发现的晋代古墓是个家族墓葬群。这是我市首次发现西晋家族墓葬群。 晋代古墓位于缙云黄龙景区的一片果园地里。今年4月,缙云仙都黄龙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在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时,突然挖出了大量古砖,并发现了露出地表的3座晋代古墓和一处烧墓砖的古窑址。而在此之前,许多农民在附近劳作时也曾挖到过类似的古墓砖。考古工作从6...
内蒙古考古专家近日在内蒙古满洲里市的扎赉诺尔灵泉煤矿发现了中生代侏罗纪瓣鳃类生物化石群——费尔干蚌。专家称,化石群的发现对研究满洲里及周边地区地质、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化石群是在灵泉煤矿砂岩层煤层底板的页岩层中发现的,范围在10平方米的区间内。发现的费尔干蚌外形呈长椭圆形,双面壳均有适度突起,长度平均在16毫米至19毫米,高10毫米至12毫米。 据化石群发现人——内蒙古考古博物馆学...
近日,在老孝感县与黄陂县交界的黄孝界河边,孝感市考古专家发现距今约800年的宋代“孝感老县城”城址,面积约25万平米。 现场发掘出大量城门石、墓砖、瓦片、缸、碗残片等,其形制纹饰和釉色有明显宋代特征。
文物工作者根据瓮棺的材质推断其为春秋晚期。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凤翔县先秦陵园区内南指挥村一取土场发现一口春秋晚期的瓮棺。该瓮棺因体形巨大,且同时装有成年人、小孩的尸骨而引人注意。文物专家介绍说,这是陕西首次发现如此大的瓮棺,为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以及秦公大墓的布局结构提供了实物资料。 记者在省考古研究院雍城考古工作站见到了这个椭圆形的瓮棺,它就像一个农家盛水用的瓮,为圆口三足,还有个盖子,高约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