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报恩寺塔》图可见,从右至左分别是大雄宝殿、琉璃塔、观音殿,三者均建于高地基上(见上图)。 而此次考古的地宫在地下4米深。 整整3天过去了,南京长干里外的地宫发掘还是处于休整状态,可能藏有高僧舍利的铁函依旧保持神秘,迟迟没有打开。唯一的消息发布渠道——南京市委宣传部至今没有更新官方消息,打开铁函的时间表也未公布。记者从南京市博物馆相关人员处得知,打开铁函的时间可能推迟。不过,记者了解到...
日前,新疆克尔碱发现远古时期石刻水系图。据记者现场查看,该图绘制了三十八条大小河流、泉源和水渠等,构成一个完整水系图。据专家考证,该水系图完成于公元三世纪,为世界首次发现。 克尔碱水系图位于托克逊县克尔碱镇东南五公里处,水系图刻绘在距离地面约十余米高,面积为六乘七的一块巨石上。它以阴刻手法,绘出近三十八条大小河流、泉源和水渠等,并且利用石头的自然坡度,立体地、逼真地显现了当地当时自然水系的分布情...
长海县广鹿岛的小珠山遗址位于广鹿乡塘洼村吴屯,是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的大连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距今约有七千年,吴家村遗址也在该岛上。最近两个月,国家有关的考古人员再次赴岛对这两个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此次挖掘有重大的发现,吴家村遗址发掘出土完整的火炕遗迹更是十分罕见。此次发掘还将小珠山历史再次推前至公元前5000年,距今约7000年,比以前推进了近1000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制骨作坊 ...
大报恩寺遗址已经连续发掘了5天,神秘的铁质舍利函目前还呆在地宫中,没有取出。所以,这个地宫究竟是天禧寺的,还是大报恩寺的,现在还不好轻易下结论。 由于地宫中出土的石碑上有“长干寺”,以及开元通宝、南唐的铜钱和宋元通宝等,专家们认为,这个地宫身份十有八九已经“易主”。那么,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地宫究竟在哪?各种各样的猜测悄然流传开来。 考古现场比600...
2008年7月北仑文物普查队接到白峰镇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文物普查线索,得知在白峰镇白峰村山防组发现一座有戏台的古寺庙。北仑古寺庙发现不少,但有戏台的较少见。普查队对此十分重视,查阅了有关资料,基本判断就是白峰村的保宁庙。7月9日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我们对其进行了实地勘查。 位于白峰村西南侧的山防组,坐落在几乎是四面被丘陵包围的山麓地带。海拔约30至90米,东北方是白峰镇最大的竺家坑水库。这里空气清...
该建筑位于瓯海区仙岩镇仙南村温瑞塘河边,解放前原为瑞安市河口塘村碾米厂,后于九十年代停办,原厂房规模较大,现存楼房坐东朝西,面阔三间,三层砖混建筑。楼的西侧檐口上方有一“工农兵”砺灰雕塑,做法精致,栩栩如生。背景为日出、麦穗、红旗、五角星组成对称雕塑,前面为工人、农民、解放军人物雕塑。该雕塑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现今该楼已归私人所有,做为制锁厂房。
日前,巩义市文物局配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三一物资储备仓库的建设工地发掘清理出一座唐代墓葬。 该墓葬为长方形土洞墓,坐北向南,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总长6.6米,墓道南部底为斜坡,东西壁稍内收,呈口小底大,深1.9米,墓室呈近长方形,南北长2.74米,宽1.72—1.78米,顶残高1.7米,随葬品有铜钵、男陶俑、女陶俑、陶说唱俑、陶骆驼、陶马、墓志等共计14件。 此次发掘对于研究巩...
5月31日,安徽省萧县文物部门在白土镇中心小学院内发现一处塔基,在白土镇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文物部门随即展开抢救性清理发掘,由于古塔基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考古发掘只能从侧面进行。该塔基整体呈正方形,长1.6米, 宽1.4米、残高0.6米。塔身由青砖砌筑而成,经过现场清理,出土瓷质建筑构件15件。建筑构件的胎质粗糙,系当地高岭土烧制而成,建筑构件中部施有黑釉,两侧半圆突出对称,具有明显的佛教色...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新平日前在此间召开的“早期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介绍说,他们在河南省濮阳戚城遗址内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为研究上古传说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及其所居帝丘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新发现的城址大致呈方形,南北稍长约405米、东西稍窄约390米,包括四面城墙在内,城址面积初步估计近16万平方米,年代为龙山文化时期。 位于濮阳市区内的戚城遗址,是第四...
玉环县大、小鹿岛历来荒芜,有草没有树。为了能够绿化岛屿,有关部门曾在岛上组织进行直播造林试验。20世纪60年代后期,广大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由政府组织到农村或连续从事农业生产,其中有一部分就被安排到了大鹿岛苗圃,实行海岛绿化生产工作。因此,也就有了该知青居住点。岛上的广大知青和玉环县农场大鹿山生产队等相关人员一起,进行育苗、补植、开修林道等,并对两岛6200多亩的可造林面积进行绿化造林。 ...
现代的野生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往往有保护色等多种隐身的办法。我国古生物学家20日说,在修复剑龙皮肤印痕化石的过程中发现,侏罗纪时代的剑龙也会“隐身术”。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自2007年开始修复一件侏罗纪晚期剑龙皮肤印痕化石。在修复过程中,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邢立达等人发现,剑龙粗糙的鳞片有助于降低其体表的整体亮度,从而达到隐身...
修缮中的积谷岭路亭 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多处有价值的文物,包括专门用于安葬二岁以下死婴的芦浦“义冢”,位于蒲壮所城交通要道、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的积谷岭路亭及石碑,建于清末、为清台湾总兵张琴家庙的南坪张氏宗祠等。苍南县由于地处沿海,屡受台风破坏,特别是2006年的超强台风“桑美”在苍南县霞关镇登陆,给这一带的古建筑带来毁灭性的打...
近日,新干县文物工作者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该县沂江乡务丰村礼堂前意外发现三尊明代墓葬石雕,经该县文物部门考证,系明代重臣孙仁墓前石雕。 新发现的石雕共有石羊、石狮、墓碑上首石雕(残部)三件,均为汉白玉材质。据当地村民介绍,石雕原有4件,后有一件丢失不知去向。石羊、石狮、雕刻得形象逼真,每件高约1.3米左右,重达300多斤。墓碑上首石雕残部整体构图为双龙戏珠图,四周衬以雷云图案,中部为双龙戏珠,...
近日,湖北省襄樊市在内环路改造工程施工时发现一处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据考古专家介绍,这座墓葬的结构十分罕见,墓葬中出土了一个造型奇特的铜质羽人和一批保存完好的釉陶动物。 7月16日,考古人员对新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墓葬进行清理。
记者昨日从安龙县文化部门获悉,7月7日,安龙县城西城区一工地在进行施工时,意外发现一地窖内埋藏的8件文物。经省文物局考古所专家赶赴安龙后初步鉴定,这8件青铜器文物疑为东汉或更早时期制作。 在现场对文物进行细心鉴定后,专家们认为所出土的8件文物疑是东汉或更早时期制作,有铜釜1件,铜洗(盆)3件,编钟3件,羊角钮钟1件。考古专家李飞说,铜釜、铜洗中有古文字“朱遈作”等字样,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