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西津渡考古取得新发现

受西津渡公司委托,镇江市古城考古所近日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的考古工作中,发现清代救生会、义渡局的专设码头、道路等系列遗迹。

码头遗迹位于市区云台山下北侧近百米处,被深埋在地下2-6米,坐南朝北。早期为石木结构:上部为石叠坡台,北端砌石台基,两侧夹以木桩板墙;中部残存木桩平台;下部为石铺踏步。遗迹南北长约9米,东西宽约7米,通高4米,为清代康熙年间始筑。后来,随着江淤上涨,下部石踏步亦逐渐被堙没。码头后期改向上部发展,抬高枯面,又增筑左、右护坡。这一时期相当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前期。不久,也就在1900年前后,该处码头最终被淤填成陆地,江岸又一次向北推移。

此次小码头遗址考古还出土了大量生活用瓷及铜、铁器物,展现了清代救生会、义渡局时期的人文活动,显示出富有特色的码头文化。清代京口救生会由镇江地方人士蒋元鼐等发起,成立于康熙四十一年,专事江上救生慈善活动。救生会成立后持续活动达200年之久,在我国水上救难史上以及古代民间慈善事业中均堪称奇迹。到了清代后期,西津渡大码头逐渐被长江淤沙堙没,行旅渡江的功能于是转移到了小码头。为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同治十年浙江商绅魏昌寿等筹资设立义渡局,数十年如一日给渡江者提供免费服务。这是古代镇江慈善事业中的又一面旗帜。

目前,考古遗迹已得到妥善保护,在经过整理、修复以后,计划向公众展示开放,成为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又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