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8日,长顺县文化部门在该县摆所克郎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当地65岁农民陈忠文家发现一张老图纸,初步确认是清朝的“土地证”。 据悉,经过当地文化工作者仔细辨认和考查后,认为这张图纸很有文物价值,该图纸已经发黄,纸上共有文字200多个,并加盖有5颗10多公分大小印章,印文为“九曲文”。日期为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五日,纸张系古代宣纸,木刻仿宋体...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物普查队最近在普查过程中发现一处保存完好、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红山文化时期聚落址。 这一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的山坡上,遗址现为耕地,没有进行深耕作业,地表可见灰圈近30个,其中有3个灰圈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彩陶、夹砂“之”纹陶片,并可采集到石斧、磨棒等石器。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国祥日前来到红山区文钟镇三家村,对这处新...
经过考古学家一个多月的精心发掘,位于滕州市大坞镇西北染山脚下的一座典型汉代墓穴终于向人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此墓是由原山石凿成的长方形多室墓,据勘测,东西6.2米,南北12.3米,由墓道、前室、南北两侧室、五个墓室组成,这次抢救性发掘共出土汉画像石12块、画面14副、墓圹壁画11处和一些青铜器、瓷器、玉器、陶器等物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室主人当年生活的现状。 从墓葬的形制、墓主身穿玉衣且衣...
记者从镇江市文化局获悉,日前考古人员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发现了清代救生会、义渡局的专用码头、道路等遗迹。 码头遗迹位于镇江云台山下北侧近百米处,被深埋在地下2至6米,南北长约9米,东西宽约7米,通高4米,清代康熙年间始筑。码头早期为石木结构,上部为石叠坡台,北端砌石台基,两侧夹以木桩板墙;中部残存木桩平台;下部为石铺踏步。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由于江淤上涨,曾增筑左、右护坡。 据了解,清代京口救生...
河北省文物普查队日前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辽金时期铁器窖藏,出土了大量铁制生活用具和农具。 据介绍,这处辽金时期铁器窖藏是当地一名叫宋广山的村民最先在村西发现的。文物普查队随后到现场进行勘察,发现了大量铁制生活用具和农具,并据此判断这是一处辽金时期铁器窖藏。 此次窖藏出土的生活用具有:铁铲、铁剪子、铁火钳、铁刀、铁凿、铁锁;农具有:铁锄、铁镰、铁铡刀、车马具等。 据了解...
“广富林文化第一次发现了墓葬。”记者昨天从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获悉,近日,由他们主持的广富林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了广富林文化墓葬,并出土了新石器时代和周、汉、宋、元等时期的大量文物。这项抢救性发掘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田野考古工作,为复原松江乃至上海古代历史增添了丰富翔实的实物材料。 据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宋健介绍,松江广富林遗址抢救性发掘从今年3月27日开始,大概半个月前,...
吉林省九台市文物管理部门近日在进行文物普查工作时新发现了七处遗址,包括两处青铜器时代遗址和两处山城遗址。专家说,这几处遗址将为人们了解东北地区古人的生活状态和古代军事情况提供珍贵的材料,对研究该地区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这两处青铜器时代遗址位于九台市上河湾镇,距今大约3000年,分别占地5万和25万平方米,后者是目前长春地区所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青铜器时代遗址。文物工作者在浅层地表采集到大...
美国考古人员在犹他州东南部地区挖掘出保存完好的恐龙、树干和淡水蛤化石,为研究这一地区1.5亿年前的生态提供了新线索。 美联社17日报道说,考古人员在犹他州汉克斯维尔镇附近挖掘出至少4具蜥脚类恐龙化石和2具食肉类恐龙化石。蜥脚类恐龙以植物为食。 美国土地管理局古生物学者斯科特·福斯说,这些恐龙存活于侏罗纪时代。
近日,甘肃省宁县一施工队在挖楼房地基时,无意间挖出了一大堆重约600公斤的古铜币。 工地挖出600公斤古铜币 前日,记者闻讯在宁县永馨花园工地看到古铜币是在一个长、宽约3米,深约有1.5米的坑中被挖出来的。一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那天他们在建筑取土,一位工友一铁锨下去挖出许多带泥的铜钱,大家感到非常惊奇。十多个工友于是一起动手开始“挖宝”,一枚枚锈迹斑斑的古铜币被挖出,大...
日前,乐山市井研县三江镇一位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对墓室进行考察后,初步认定这座古墓是距今1000多年的南宋时期的古墓。 这座古墓共有六间墓室,面积有200多平方米。整座古墓由一条通道连接,主墓室的左边有三间墓室,右边有两间墓室。每间墓室门两侧有手持利斧的人像,墓室壁的四个柱头雕刻有各式的花纹和文字,墓室顶部有圆形天顶,周边也刻有花纹,目前这6间墓室保存基本完好。 省考古研究...
6月17日,四川德阳市文物保护局一行6人专程来到空降兵某特种大队驻地,对官兵们在孝泉镇回龙巷危房拆迁工作中积极保护文物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6月12日,空降兵某大队二营官兵在对孝泉古镇的危房进行拆迁时,发现一处宅院的建筑材料与别的民宅明显不同。正在现场指挥拆迁工作的大队政委吴丙安立即命令官兵们暂停拆除,并将情况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迅速与德阳市文物局取得联系,请来文物局的专家赶至孝泉镇。 3天...
在蚌埠双敦1号墓的发掘过程中,安徽凤阳钟离城遗址附近发现一座圆形墓葬,其墓底埋葬布局与出土器物与蚌埠双敦1号墓基本一致,根据出土器物上的铭文,考古学家认为其与春秋时期凤阳“钟离国”有关。 蚌埠双敦1号墓考古发掘领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阚绪杭告诉记者,凤阳圆形墓葬位于凤阳县临淮镇钟离城遗址东北约1.5公里处,与蚌埠双敦1号墓相距不过20公里。2007年5月被发现时,...
密云七中工地发现古墓群 文物部门日前在密云县第七中学工程工地发现古墓群,共发掘出古代墓葬57座,出土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等各类文物90余件。 今年3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密云县文物管理所组织文物勘探队对密云七中的工程占地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结果表明,遗址主体内涵为唐代至元代墓地。其后,两家文物单位联合对该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共发掘出唐代墓葬4座,均为“甲”字形...
加拿大发现新物种恐龙:两腿行走、食草性 北京时间6月17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30多年前,一位探矿地质学家在加拿大卑诗省北部偶然发现一堆排列无序的远古动物骨骼化石,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这些骨骼化石可能属于一支新恐龙物种。 现共收集到了7块胫骨、前肢骨和趾骨,还有1块骨骼可能是头骨碎片。基于这些骨骼的外形和大小,古生物学家认为它可能属于一种小型至中型恐龙物种,类似于肿头龙或鸟脚亚目恐龙...
由灵宝市铸鼎原文管所组织的蚩尤山考察队,日前对蚩尤山庙洞和泥塑造像考察时发现,三尊疑为唐代泥塑造像是经火烧后再饰以彩绘。这种泥塑火烧再彩绘的手法,在豫西地区属首次发现。 近日,该考察队行至蚩尤山海拔1500余米的山崖中,发现了一相当规模的大洞,洞门朝北,长4.7米、高2.6米,是人工用石料砌筑而成。中间是一个圆形的石拱门洞,门洞高1.9米、宽2.3米。内侧是一个高约15米、宽约25米、深约40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