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新疆博乐市组织的考古队在赛里木湖东侧又发现70余座古墓葬,这是继去年在赛里木湖西岸发现大宗古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此处古墓葬群位于赛里木湖东侧两山间开阔谷地上,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总数达70余座。经文物勘探,古墓大多呈南北向链状排列,有土墩墓、双层石围土墩墓、方形土墩墓,双层石围石堆墓、单层石围石堆墓、石围墓、石堆墓。墓葬大者直径43米,高2米;小者直径6米,高0.4米。土墩墓用青石和黄土...
近日,在河北蔚县展开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考古人员在涌泉庄乡董家涧村新发现一座明代晚期古绣楼,已有400多年历史。据介绍,这座绣楼是蔚县目前幸存的为数不多、年代最早的一例。 新发现的古绣楼位于董家涧村东北部,是一处用青砖、土坯与椽子建成,已显破落的庭院。庭院正房坐北朝南,除前侧使用了青砖外,其余几面墙体都选用土坯堆砌,被称为“古绣楼”的阁楼建在正房的最东侧二楼,全部为土...
经过两天的清理,昨天,合肥市瑶海区工业园内一座北宋古墓葬出土文物终于清理结束。因施工方汇报及时,保存完好的该墓葬除出土灰陶瓶、灰陶钵、红陶罐、酱油瓷碗等多件珍贵文物外,还出土了品相较好的古钱币60多枚。 据合肥市文物管理处路文举副处长介绍,6月16日下午16时许,该管理处接到报告,瑶海区工业园内发现一座墓葬,他们随即派人赶到现场。经清理发掘,确认是一座北宋典型船型砖室墓。墓室结构保存完整,墓室四...
肃南县文物工作者在最近进行的野外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大量早期烽燧。 据肃南县文物局局长杨永贤介绍,这次共发现了30多座早期烽燧,这些烽燧多为就地挖地堆成圆丘状,大小不一,大的高近30米,周长60多米,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小山丘;小的高不到1米,宽不过3米。大烽燧的泥土中多夹杂着石块,顶上有方坑,坑四周留有门道,坑内发现有畜骨、焦土,烽燧边有蓄水存雪的坑,还散落有绳纹灰陶片和红沙粗陶片。杨永贤说,这些早期...
热心群众正在测量碑文尺寸 近日,记者在城关镇采访时看到一块清朝乾隆年间的石碑,石碑上面雕刻着“万古流芳”四个大字以及一些很精美的祥云图案。石碑虽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碑文却依然清晰可见,碑身保存基本完好。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石碑碑身长1.42米,宽0.83米,厚0.23米,碑面上方刻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万古流芳”...
这是在共和县发现的剑齿象牙齿化石(6月15日摄)。青海省博物馆组织的考察队日前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剑齿象、三门马、中华鼢鼠、羚羊、鹿科、牛科等动物种属。据专家分析,这些化石距今约有二三十万年至一百万年历史,对于研究黄河上游古地理环境及地质发展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记者 钱荣 摄
一起盗墓案,引出了两位当地古代名人。日前,在修水县发现一起“墓中套墓”事件,令当地文物普查人员啧啧称奇。 5月上旬,修水县文化部门接到该县漫江乡尚丰村群众反映,当地的莫以忠将军墓被盗。县文化局领导当即率文物普查队员赶赴现场。经现场踏勘,该墓位于距离漫江乡约6公里的尚丰村将军滩王家湾神山垴。所处山包海拔135米,墓高6米,宽5米,长9米。墓前,有用于镶嵌墓碑的石座,墓碑却杳...
昨(17)日,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近日在对汶川县“布瓦群碉”进行文物灾后重建保护中,发现了一处距今4800年新石器时代遗址——布瓦遗址。 据了解,这一新发现将有助于探索千百年来蜀人的迁徙和文化交流,揭开古蜀国神秘面纱。 发现 汶川现石器时代遗址 2009年4月29日,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三组(龙山组),“布瓦黄泥群碉及民居村寨”...
图为陶质井壁。 近日,汉滨区五里镇姜店村几名村民在汉江月河的河床上,发现一口井壁为陶质的水井。经汉滨区文物管理部门现场查看,初步确定该井为汉代遗存。据悉,这种古井在实地发掘中属首次发现。 据了解,前几天,汉滨区五里镇姜店村陈代志、党至新等村民,在村子附近的月河河道上,无意间发现一口水井裸露河床中。由于该口水井井壁为灰色陶质,村民们立即向汉滨区文物部门进行报告。接到村民报告后,汉滨区文管所专家迅...
出土的石臼 出土的大型石碑 今年一月底的一天,江苏丰县宋楼镇葛芭草集村一位王姓农民在村子西北地里挖果树坑,当挖到近一米深时,突然铲到异物上,发出“滋”的一声,就是这一锹,一不小心,竟然挖出一段尘封了两千年的历史烟云。近日,经徐州市博物馆及国内考古界专家考证,此处为汉代纪念高祖刘邦的邀帝城。 经过挖掘和考察,该处遗址出土一块石碑和一些残砖破瓦,石碑上有文字依稀可...
“了不起!真壮观!”昨日,在随州曾都区府河镇孔家畈村狮子潭,该市文物普查队惊讶地发现一处明清时期的大型采石场和水运码头。 该采石场以狮子潭水库为中心,分布有四大采石区,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采石最大深度约40米,石材为广泛用于筑桥修堤、建祠雕碑的褐红色八宝石。其东北濒临府河,有魏家港水运码头,以方便所产石材顺流而下直供武汉。 当地文物专家称:“狮子潭古采石场集...
恐怖的墓地场景勾画出当时“梅登堡”被罗马军队攻陷时的情景 凯尔特部落曾在这片土地上抗击罗马人的入侵 据《每日邮报》6月16日报道,日前,负责修建奥林匹克公路的建筑工人在多西特郡威斯茂附近的瑞时威山,发现了一座两千年前的战争古墓,已找到40多具无头尸体。考古学家推测,这些人可能是公元43年罗马帝国入侵时被杀害的。 考古学家莫蒂默·惠勒说,这些遇害者都是被...
大山乸烽火台残存的主体。 一座据初步估计修建于明末清初,距今至少450多年历史,目前广州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烟墩(又称烽火台)——大山乸烟墩,日前在南沙区开展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 大山乸烟墩的发现,证明其是重要的海防设施,主要用途是当外敌由海口入侵时,在其上点燃烟火以报警。填补了广州作为千年古港沿海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历史文物方面的一项空白。 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烟墩还残存...
螨虫不是一直以菌类为生吗?但是科学家在对一处中国土遗址进行了一年的观测与研究之后,最终发现螨虫在吃菌的生活中还以其机械性的动作“吃掉”珍贵的土遗址,而此前人们从没发现这种现象。 科学家是在对西安的唐长安城一处名为含光门的城门遗址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意外发现这种螨虫“吃”土遗址现象的。这处遗址已成为唐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的一部分,因其城门夯土墙长期包砌在后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