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省考古人员在对位于河北省内丘县的邢窑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了底部刻有“上”字和“高”字款的邢窑瓷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窑遗址考古队队长王会民介绍,在以往出土的邢窑瓷器中,曾发现底部刻有“盈”“官”“翰林”等字款的瓷器,此次考古人员在一个类似井的深坑中首...
新华网石家庄7月28日电(记者骆学峰 曹国厂)河北省考古人员在对位于河北省内丘县的邢窑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了底部刻有“上”字和“高”字款的邢窑瓷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窑遗址考古队队长王会民介绍,在以往出土的邢窑瓷器中,曾发现底部刻有“盈”“官”“翰林”等字款的瓷器,此次考古人员在一个类似井的深坑中首次发现了刻有“上”字款和“高”字款的瓷器。 王会民说,目前虽然解释不...
6月21日,由河北省文物局、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物局、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民生关注》栏目组、内丘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相约和谐内丘 品读邢窑文化”——石家庄、邢台市民共同走进邢窑遗址公众考古活动在内丘县邢窑遗址发掘现场举行。省文物局、省文物研究所、石家庄广播电视台、邢台市文物局、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以及内丘县委、县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与来自省会石家庄和邢台市公众考古爱好者以及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日前发布消息称,近日在河北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发掘的8座早期窑炉和早期堆积层,证明了邢窑烧制瓷器的历史追溯至北朝时期,也证明了内丘城关一带正是早期邢窑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 邢窑是中国古代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著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目前在河北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广大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邢窑窑场遗址近30处。在邢窑诸窑址中,历史等原因造就了...
新华网石家庄6月23日专电(记者 白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日前发布消息称,近日在河北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发掘的8座早期窑炉和早期堆积层,证明了邢窑烧制瓷器的历史追溯至北朝时期,也证明了内丘城关一带正是早期邢窑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 邢窑是中国古代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著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目前在河北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广大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邢窑窑场遗址近30处。在邢窑诸窑址中...
“提起白瓷不可不提邢窑。此次挖掘的古窑对研究白瓷的意义很大,是一个重大发现。”6月9日,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应邀来内丘县参加中国文化遗产日河北主会场活动时,对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考古发掘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耿宝昌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历代陶瓷,曾撰写国内首部古陶瓷研究鉴...
北京 陈炎青 这件晚唐邢窑白釉竹节狮首八方洗(图1),高7.5厘米,直径22厘米,足径21.5厘米;器型新颖奇特,八等边柱体,高矮似盒状,洗面内凹,器里空。八方洗通体施白釉,器里及足端无釉露白胎,洗深3厘米,以等长8条弧线为边饰,器壁八面刻划竹节饰框、框内均贴塑一狮首,横眉怒目,张口咆哮,凶猛威风。八方洗器型规整,白釉均匀温润,兽面生动逼真,工艺精湛细致,气泡圆大疏朗,旧器特征明显,开门的邢窑...
考古队表示,此次考古发掘价值很大,有可能被列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本报讯 河北省内丘县官方5月24日发布消息,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发掘队已开始对位于内丘原县城的6座隋唐时期邢窑窑炉展开封闭发掘,现场正进行平整考古发掘和布方布局工作,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丰富的瓷片堆积层。 “目前我们正在对明清时期的文化层,包括一些夹杂的现代遗迹进行细致地剥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已经显现出3处隋唐...
6月9日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河北省文化遗产日主场暨“相约和谐内丘 品读邢窑文化”活动在邢台内丘县举行。该活动由省文物局、邢台市政府主办,省文物研究所、内丘县政府、邢台市文化新局承办,省、市、县有关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老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政府特别咨询孙士彬、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邢台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素平等共同...
入地两米,考古工作者看到了经过煅烧而发红的泥土和灰蓝的炉壁。有谁知道,在1500年前,正是在这些破旧的窑炉遗址里,经过匠人们一次次尝试,精美的邢窑白瓷横空出世,打破了过去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6月9日,在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新发现的八大邢窑窑炉遗址首次公开亮相。完整的窑炉或可追溯至隋代、北朝,有望弥补中国陶瓷史研究空白。如今,一处当年被工匠丢废弃瓷器的“垃圾坑”...
新华网石家庄6月11日电(记者白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日前发布消息称,近日在河北邢窑遗址内丘城关窑区发掘的8座早期窑炉和早期堆积层,证明了邢窑烧制瓷器的历史追溯至北朝时期,也证明了内丘城关一带正是早期邢窑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 邢窑是中国古代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著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目前在河北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广大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邢窑窑场遗址近30处。在邢窑诸窑址中,历...
近日,笔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文物部门获悉,该县发现隋唐时期大规模邢窑遗址群落。6月5日下午,笔者在内丘邢窑发掘现场看到,在已发掘了1米左右深度不等的12个探方内,十余名考古发掘人员正在省文物考古专家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据省文物研究所内丘考古队队长王会民介绍,“目前我们正在对明清时期的文化层,包括一些夹杂的现代遗迹进行细致的剥离。目前已现出3处隋唐窑炉的窑顶。同时,在已出现的...
瓷器鉴赏(五)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一定的氧化铁,器物烧成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如果将釉料中铁元素的含量降低到0.75%以下,烧出来的就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这样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 据考古资料,白釉出现于北朝时期,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