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河北主会场暨品读邢窑文化活动在内丘启幕
2012-06-13 00:00:00 来源:国家文物局 已浏览次
6月9日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河北省文化遗产日主场暨“相约和谐内丘 品读邢窑文化”活动在邢台内丘县举行。该活动由省文物局、邢台市政府主办,省文物研究所、内丘县政府、邢台市文化新局承办,省、市、县有关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老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政府特别咨询孙士彬、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邢台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素平等共同开启活动仪式。孙士彬在宣布活动开幕之前,特别向耿宝昌老先生出席本次活动仪式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愿耿老先生健康长寿。中央、省、市、县等20多家新闻单位参加活动并做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
王离湘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遗产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邢台历史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邢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邢窑白瓷精美绝伦,把内丘县作为我省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会场,希望通过举办邢窑遗址公众考古活动,向公众展示文物保护工作成果,扩大文物工作的社会影响,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行行中来。
年已九旬的中国古陶瓷界泰斗耿宝昌先生饱含激情地对家乡的本次邢窑文化活动表示祝贺,并指出了邢窑白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青北白”中“北白”邢窑白瓷不但风行中国,而且享誉世界,包括波斯湾、中亚都发现过邢窑白瓷。开幕式结束后,耿老又与大家一起冒着高温,来到位于内丘城关窑区遗址,走遍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多窑组合时他评价说“唯一的”,并建议在该遗址区尽快盖大棚,保护好这一重要发现。
目前正在发掘的内丘邢窑窑炉群位于内丘县城中心,此前这一带进行旧城改造,当地文物部门在施工现场发现较多的白瓷、青瓷、窑具、三彩片等邢瓷残片,经勘探证实有多处窑炉遗迹。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管处等组成的考古队于今年5月上旬开始发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省文物研究所研究馆员、邢窑遗址考古领队王会民在现场向大家做了详细介绍。本次重要的发现首推8座窑炉遗迹,时代早,可上推到隋或北朝,发现集中,而且保存完整,至少有3座尚存窑顶、烟囱,作为窑炉重要组成部分的窑门、火膛、窑床、窑壁等都基本保存完好,这在考古发掘中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其中的4座窑炉环绕在一个不甚规则的工作场周围,共用一个窑前工作场地,这种多窑组合在一个工作场周围的做法为国内罕见,为研究邢窑早期窑炉开凿方法、窑炉结构、工作场地功能以及烧窑过程行为等都提供了绝好的考古资料。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在窑前工作场下层和发掘区西部都发现了较早期的堆积层,从出土遗物看,堆积层形成的年代或可上推至北朝。这次发现的早期堆积层及早期窑炉正可填补此空白,也从而证明,此处乃至内丘城关一带正是早期邢窑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
邢窑是我国古代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而著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截止目前共在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广大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邢窑窑场遗址近三十处。二十多年来进行过三次不同规模的考古发掘,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邢窑的研究也随着考古发现的逐渐增多走向广泛和深入,在邢窑诸窑址中,历史等原因造就了内丘城关窑场的核心地位,是邢窑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重点区域。(河北省文物局 刘洁)
王离湘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遗产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邢台历史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邢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邢窑白瓷精美绝伦,把内丘县作为我省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会场,希望通过举办邢窑遗址公众考古活动,向公众展示文物保护工作成果,扩大文物工作的社会影响,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行行中来。
年已九旬的中国古陶瓷界泰斗耿宝昌先生饱含激情地对家乡的本次邢窑文化活动表示祝贺,并指出了邢窑白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青北白”中“北白”邢窑白瓷不但风行中国,而且享誉世界,包括波斯湾、中亚都发现过邢窑白瓷。开幕式结束后,耿老又与大家一起冒着高温,来到位于内丘城关窑区遗址,走遍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多窑组合时他评价说“唯一的”,并建议在该遗址区尽快盖大棚,保护好这一重要发现。
目前正在发掘的内丘邢窑窑炉群位于内丘县城中心,此前这一带进行旧城改造,当地文物部门在施工现场发现较多的白瓷、青瓷、窑具、三彩片等邢瓷残片,经勘探证实有多处窑炉遗迹。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管处等组成的考古队于今年5月上旬开始发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省文物研究所研究馆员、邢窑遗址考古领队王会民在现场向大家做了详细介绍。本次重要的发现首推8座窑炉遗迹,时代早,可上推到隋或北朝,发现集中,而且保存完整,至少有3座尚存窑顶、烟囱,作为窑炉重要组成部分的窑门、火膛、窑床、窑壁等都基本保存完好,这在考古发掘中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其中的4座窑炉环绕在一个不甚规则的工作场周围,共用一个窑前工作场地,这种多窑组合在一个工作场周围的做法为国内罕见,为研究邢窑早期窑炉开凿方法、窑炉结构、工作场地功能以及烧窑过程行为等都提供了绝好的考古资料。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在窑前工作场下层和发掘区西部都发现了较早期的堆积层,从出土遗物看,堆积层形成的年代或可上推至北朝。这次发现的早期堆积层及早期窑炉正可填补此空白,也从而证明,此处乃至内丘城关一带正是早期邢窑瓷器生产的重要区域。
邢窑是我国古代的制瓷窑场,以烧制白瓷而著名,有“南青北白”的称谓。截止目前共在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广大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邢窑窑场遗址近三十处。二十多年来进行过三次不同规模的考古发掘,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邢窑的研究也随着考古发现的逐渐增多走向广泛和深入,在邢窑诸窑址中,历史等原因造就了内丘城关窑场的核心地位,是邢窑考古发掘和研究的重点区域。(河北省文物局 刘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