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 月 9日, 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广东省文物局和阳江市人民政府主办,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承办的 “南海Ⅰ号” 保护发掘项目阶段性工作通气会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召开, 项目领队孙键、 刘成基和项目保护组组长李乃胜现场介绍 “南海Ⅰ号” 保护发掘项目的整体工作情况、 阶段性成果和现场文物保护工作情况。 由此, 备受公众瞩目的宋代沉船 “南海Ⅰ号” 全面保...
预计今年结束船内考古发掘工作羊城晚报讯记者黄宙辉、郑迅,实习生吴大海,通讯员张晓斌摄影报道:著名的南宋沉船“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9日,记者从该项目方获悉,经过两年的保护发掘工作,截至2016年1月5日,“南海I号”沉船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其中不乏珍品。专家预计,船内考古发掘工作将于2016年基本结束。 “南海Ⅰ号”发现于1987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尺寸最大的宋代沉船。其...
在水下沉睡八百多年后,满载船货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历经整体打捞和考古发掘,目前已出土文物超过1.4万件套。专家推测它是属于南宋中晚期一艘“福船”类型的古船。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在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发布“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最新进展,公布沉船类型、船货发掘最新发现以及推测的沉船年代等重要考古新发现。 “从已发掘暴露的船体结构和船型判断,‘南海一号’...
图为“南海一号”挖掘现场。本报记者 王 珏摄 图为龙泉窑系青釉菊瓣纹碟。本报记者 王 珏摄 目前最大的宋代沉船已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从中可一窥当时的陶瓷技艺和海外航运 南海一号,带你阅千年 沉船,是一条人们了解过去的隐秘通道。数年前,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成功实现整体打捞,吸引众多目光。如今,经过发掘保护,沉箱(特制的钢结构箱体,用来固定船体和文物)内的“南海一号”已经浮出水面,随...
图为展出的南宋“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鎏金腰带。 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图为越窑青瓷双龙罂。 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1月5日消息,近日,《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七省区文物精品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海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七省区联合展出250件(套)文物。本次展出的文物包括瓷器、丝绸、陶器、金银器等,展现从远古到秦汉时期、两晋到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海上...
经海南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国家南海博物馆项目,近日在海南省琼海市启动。落成后的国家南海博物馆将是一座以收藏、保护、研究南海相关物证,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宣传南海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富自然资源的公益性文化机构。 据了解,国家南海博物馆是海南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整合、保护南海文化遗产,丰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内涵。目前,该项目已列入海南省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国家文物局...
11月28日,中国国家南海博物馆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海基地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奠基,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中国国家南海博物馆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海基地28日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奠基,两项目将把发掘、研究南海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与展示南海文化遗产进行结合。 项目选址在琼海市潭门中心渔港,是海南东部沿海最大的中心渔港,通往南海的重要港口之一。 国家南...
11月28日,中国国家南海博物馆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海基地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奠基,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中国国家南海博物馆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海基地28日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奠基,两项目将把发掘、研究南海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与展示南海文化遗产进行结合。 项目选址在琼海市潭门中心渔港,是海南东部沿海最大的中心渔港,通往南海的重要港口之一。 国家南海博物馆定位国际一流...
今天上午,国家南海博物馆建设启动仪式在琼海市潭门镇举行,闻讯前来庆贺的人们在国家南海博物馆设计图纸前久久流连,对这座海南文化建设史上又一重大项目抱有无限期待。 三年来,它的成长备受瞩目,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国家南海博物馆将成为各国论坛嘉宾共享的文化家园、连接丝路各国的文化纽带。 在这个奠基动工的特殊日子,本报记者采访了文物研究专家和技术设计人员,带领读者探秘——你所不知道的国家南海博物馆。 ...
5日,从省文体厅获悉,近日,我省有关部门批准了国家南海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将选址在琼海市潭门中心渔港。项目总建筑面积70870平方米,总投资84971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展陈、业务保障、科研教育、后勤服务四个方面。 国家南海博物馆是加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设施,是展示和宣传中国南海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富资源,以及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和服务为一体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海南省发改委近日批准了国家南海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博物馆选址琼海市潭门中心渔港,总建筑面积7087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展陈、业务保障、科研教育、后勤服务四个方面,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和服务为一体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为加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昭示我国南海权益,省发改委近日批准了国家南海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选址在琼海市潭门中心渔港。项目总建筑面积7087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展陈、业务保障、科研教育、后勤服务四个方面。 资料显示,国家南海博物馆是展示和宣传中国南海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富资源,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和服务为一体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7月18日,五星红旗飘扬在甘泉岛上。位于海南省三沙市永乐群岛的甘泉岛,有个南海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泉岛唐宋遗址”。据了解,甘泉岛,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是西沙群岛中唯一有淡水井的岛屿。上世纪七十年代,专家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发现唐、宋时期的居住遗址,并出土多件陶瓷器,1994年成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甘泉岛成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
西沙日前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考古活动。图为考古专家在水下测绘。考古工作组/供图 水下发掘与陆上保护需同时发力 摸清南海水下沉船遗址的家底,能更深入地认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了解古人海外贸易的经验做法,为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同时也有利于打消新丝路建设中一些国家的顾虑 乘坐快艇驰骋于墨蓝色的西沙海面,很难想象,这片海水之下,暗藏着上百个古代沉船及其载运的船货,它们穿越千百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