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3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在海南博鳌举办。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表示,明年将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海洋探测、载人潜水器等方式探测南海文化遗存。 本次论坛以“牵手这片海”为主题,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问题展开多方探讨。论坛主要分为“连起这片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史论”“守候这片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水下文化遗...
12月13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在博鳌表示,明年将加大科技投入,或利用海洋探测、载人潜水器等方式探测南海文化遗存。 当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 南海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这条航线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在经过的海域和岛礁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海南省管辖海域已经发现水下文化遗存124处,其中,...
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的考古发掘一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宋代船舶制造和民间瓷器烧造秘密的金钥匙。 目前,专家已经确认南海一号就是中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而且是专门适合在南海航行的船只。船上除了船员以外,还有大量跟船压货的小商贩。但是他们只能和自己的货物一起,住在空间狭小的货仓内。 属于经典船型 结构复杂人货混装 专家介绍,文献中有记载,小商贩出50两银...
“南海Ⅰ号”考古发掘10年:船货发掘进入最后关键期
正射影像和激光扫描记录发掘现场信息 南海一号文物保护实验室 瓷器运输中的捆绑包装形式 为纪念“南海一号”发现30周年,11月25-26日,“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阳江海陵岛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希腊、日本、韩国、伊朗、新加坡、柬埔寨等国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南海Ⅰ号”调查、发掘、展示与研究,中国水下考古的回顾与展望,海...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是“南海I号”沉船遗迹发现30周年和沉船整体打捞10周年。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研究员孙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确认的是沉船表面尺度的一个大小,长22.15米,宽9.85米。目前我们判断有15个隔舱,但是船首部的第1个隔舱折断了。发掘的文物数量有2万多件,瓷器占的比重最大。因为铜钱的数量比较多,是另外统计的。我们近期的工作目标是会尽...
图:2007年12月21日,“南海一号”古沉船被打捞出水 资料图片 以史无前例方式被“整体打捞”出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歷经10年发掘,已出土文物21000馀件套、标本2600件,考古人员将在2018年完成对船上货物的发掘工作。从今年6月开始,“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首次赴境外展出,同时计划在国内外举办一系列展览,未来“南海一号”将以精彩纷呈的考古成果向世人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歷史风采。 ...
为了纪念“南海号”发现30周年,成功举行“整体打捞”10周年,昨天起,来自世界各地的80多位考古学专家齐聚广东阳江海陵岛,出席为期2天的“ 南海Ⅰ号 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将围绕“南海Ⅰ号”调查、发掘、展示与研究,中国水下考古的回顾与展望,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国际视野下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等话题展开演讲和对话。 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化厅、阳江市人民...
11月10日,由中国印学博物馆、深圳市篆刻研究会主办,南纪印社、岭南印社、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杭州忆泊城市艺术酒店、浙江磐至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匠心——周南海异材篆刻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 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端木义生,浙江省环保厅原厅长吴玉琛,湖北省荆州市政协主席王守卫,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秦陶,西泠印社理事、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原副主任包正彦,西泠印社副秘书长黄镇...
周南海,字度之,号容堂、攻玉山房、刓奇山房;籍荆州,客鹏城;师承汪新士。 出版专着:《中国篆刻百家·周南海卷》——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陆离集·周南海异材篆刻》——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周南海篆刻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定慧集·周南海篆刻》——吉林美术出版社(2013年)、《心迹·周南海篆书篆刻》——中国艺术出版社(2014年)、《刓奇攻玉》——长江文艺...
在距离天安门不到5公里的西二环,有座高180米的大烟囱,虽废弃多年,但关于它存废的争论延续至今。按最新披露的改造方案,它或将被改成8米高的观光平台,从此“泯然众楼”。 烟囱改造项目的负责人王武表示,最新中标方案来自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已在7月递交城市规划部门。一旦获批,就准备开工。 “压倒性破坏” 大烟囱位于北京西二环莲花池东路,中国华电集团下属的北京第二热电厂老厂区内。...
笔者14日获悉,经过大半年改造升级后,15日起“南海Ⅰ号”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试开馆迎八方来客。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将宋代沉船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向游客开放,高起点打造的动态博物馆,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文化项目之一。 去年11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广...
不久前,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调查报告,明确海口旧州开元寺遗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联丰村委会卜创坡经济社。 近日,记者来到遗址现场探访。在挖开的砖红色土壤中,可以看见一些残砖断瓦,拭去砖上的泥土,可见砖呈青灰色,四五厘米厚,瓦片看似粗粝却又不失雅致,依稀可见瓦雕痕迹。此处西距南渡江不到两公里,走上荒地西侧的高地,可远望悠悠南渡江向北流去。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王育龙告诉记者:此处...
6月8日,“东西汇流——十三至十七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8日在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开幕。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汉堡市文化与传媒事务参议员卡斯滕·布洛斯达等嘉宾共同出席开幕式。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和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承办,选取的110件/套文物展品来自中国国内多家文博单位,其中“南海一号”出水文物为首次赴境外展出。 史明德表示,汉堡...
“东西汇流——十三至十七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展览8日在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开幕。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汉堡市文化与传媒事务参议员卡斯滕·布洛斯达等嘉宾共同出席开幕式。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和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承办,选取的110件/套文物展品来自中国国内多家文博单位,其中“南海一号”出水文物为首次赴境外展出。 史明德表示,汉堡与中国的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