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定窑白釉印花吴牛喘月图盘,金,高5.1cm,口径30.5cm,足径11.8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牙白色釉,口沿无釉镶铜釦。盘内印花装饰。菱形开光内一轮圆月高挂天空,下方一头水牛口部微张,前腿直立,后腿屈膝跪地,抬头仰望,菱形开光周边及牛的四周刻以简单的花草纹饰。 此图案传统认为是“犀牛望月”,后经考证认为应是“吴牛喘月”。《世说新语》曰:“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
定窑白釉印花龟鹤仙人图菊瓣盘,金,高2.5cm,口径20cm,足径10.9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折沿,浅壁,圈足内凹。镶铜口,铜口已锈蚀。通体施白釉。口沿及内壁呈菊瓣状,盘心印花装饰,饰龟鹤仙人图。外壁及底光素无纹饰。
我在《清宫顶级珍宝藏何处》一文中讲到,自圆明园初具规模起,宫中已陆续将所藏历代珍品捡精、尖、稀的移阵其内,但圆明园实在庞大,很多亭台殿阁尚需填设。此时,景德镇御窑就责无旁贷地担起此重任。据清宫档案记载,在乾隆四年唐英一次进贡入圆明园的御窑瓷器就有3751件(《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巻2第97页)。可见景德镇御窑进贡入圆明园的官窑佳器数量之巨!数量如此浩瀚的官窑佳器送入圆明园,不可能将每一件都作充分...
定窑白釉剔花莲花纹腰圆枕,金,高15cm,长27cm,宽19cm。故宫博物院藏。 枕呈腰圆形,枕面前高后低。通体剔划花装饰。枕面为两朵莲花,花朵之间及枕侧均剔划卷枝纹。从制作工艺上看,系先在胎上施化妆土,然后勾勒出花纹轮廓,再在花纹内刻划叶脉,最后剔去花纹以外的地子,形成白地浅褐色花纹。素底无釉。
定窑白釉单柄杯,元,高3cm,口径7.8cm,足径3.3cm。故宫博物院藏。 杯呈漏斗形,敞口,斜直壁,圈足。外壁一侧置横“h”形柄。里外施白釉,口沿、足边无釉。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北宋—金,高20cm,口颈26cm,底径14.5cm。 炉直口,深腹折底,宽圈足。折底处有三处露胎痕,呈长条状,原为三足,后磨去。里、外通体施天蓝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纹”现象。口沿、足边处呈酱色。 “蚯蚓走泥纹”系指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留下的痕迹,它是钧瓷的一个重要特征。“蚯蚓走泥纹”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有一种说法是由于钧窑瓷胎在...
灵武窑黑釉剔花瓶,西夏,高38cm,口径5cm,足径10cm。 瓶小口,短颈,折肩,直腹,瘦足,浅圈足。通体施黑釉近足部。腹部剔划纹饰,两侧花形开光内各剔刻折枝花卉纹一组,开光外以划花海水纹作地子。 此器纹饰质朴豪放,与硬朗的造型、粗糙的胎质相得益彰。此瓶的胎、釉特征及装饰手法与文物工作者调查、发掘宁夏灵武市磁窑堡所获得的标本一致,由此可断定此瓶系灵武窑产品。 西夏地区的瓷器烧造深受磁州窑系...
褐釉彩绘虎形枕,金,高10.7cm,长35.6cm,宽14cm。 枕呈卧虎形。虎背作枕面,其上白色为地,以黑彩绘芦塘秋禽图,残荷两枝,芦苇数茎,水草游鸭,大雁南飞,将秋景萧瑟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虎身为枕身,在黄釉下以黑彩描绘模仿虎皮斑纹。 传世的此类虎形枕主要为河北磁州窑、河南禹县扒村窑、山西长治窑生产,风格较为接近。虎头有左向与右向之分,黄釉色有深有浅,枕面多为腰圆形。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
黑釉剔花缸,金,高17cm,口径13.5cm,足径9.5cm。 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 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从其胎釉特征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金代陶瓷被划归于宋代,从而认为金代陶瓷无精美之作。1949年以来,随...
霍县窑白釉凸花带字小碗,金,高3.8cm,口径10.8cm,足径3.3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碗心有一周无釉,这种无釉的现象被称作涩圈。内壁印有10组花卉和文字“郭窑”、“瓷器”。 此碗特别之处在于其花卉和文字装饰,文字巧妙地穿插于花卉间,既是一种装饰,又是一种广告语,得以宣传窑主。宋、金时期,许多民窑窑场为了市场竞争、扩大销路都采用这种行销手段。
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金,高7.6cm,口径21.3cm,足径6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碗内菱形开光内刻一轮明月高悬天空,一头水牛前腿直立,后腿弯曲而跪,头部昂起,口微张。水牛周围及开光之外刻以花草纹饰。 此碗釉色莹润如玉,刻花刀法流畅犀利,构图简洁明快,是耀州窑的一件优秀之作。 碗心中的图案原名“犀牛望月”,经过考证应为“吴牛喘月”。它出自《世说新语》:“今...
琉璃厂窑黄褐釉彩绘双鱼纹盆,宋,高12.5cm,口径46cm,底径29.5cm。 盆敞口,宽边,卷沿,浅身,腹壁斜收,平底。胎体厚重。通体施黄褐色釉。盆里心绘绿色双游鱼,鱼身刻划鳞片,四周衬以水草。 这件器物系四川华阳琉璃厂窑制品,该窑善制黄、绿釉瓷器,刻、划花纹生动,工艺简朴,独具一格。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宋,高11cm,面横25cm,面纵22cm,底横21cm,底纵16cm. 枕呈腰圆形,施釉至近底处。枕面出一窄沿,前部微低,后部略高,以利于头部枕卧。枕面剔刻出四花一叶,呈钱形分布。枕侧光素无纹,背部有一孔。素底无釉。 白釉剔花工艺是先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刻出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地子剔去,露出胎色,外再施透明釉,胎色与化妆土色对比鲜明,纹饰也更加突出醒目。
黑釉油滴釉盘,宋,高5cm,口径21cm,足径6.5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满施黑釉,釉色乌黑锃亮,釉面布满银白色油滴状结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点点,故称“油滴釉”。“油滴”之状又如夜空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 此盘神奇之处在于注水后富于各种变化。如注入清水,则银白色结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满茶水,则结晶闪现出金黄色,十分耀眼,充满神奇魅力。 此盘胎釉特征...
黑釉凸线纹瓶,宋,高27.5cm,口径5.5cm,足径8.7cm. 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圈足。瓶体半截施黑釉,腹下部露胎。肩、腹部装饰多道凸线纹,线纹4道为一组,组与组之间以单线纹相隔,反复中有变化。 此瓶仅以多道凸线纹装饰,别无他饰,简洁大方,令人耳目一新。 宋、金时期,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瓷窑中生产的黑釉瓶、罐等瓷器常以突起的白色线条作装饰,布局可分为单线和复线,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