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年是完成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太嘉河、环湖河道整治的关键性一年,湖州市文保所承担的九处工地考古发掘任务都要在年底前完成。考古人员从去年开始一直长期驻守工地,顶烈日、战酷暑,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7月以后,市太湖水利局和文保所多次现场勘察考古工地,及时调整发掘方案、互通信息、全力合作,使工程按进度有序推进。
“你们看,这是当时道路的遗迹,这是在河岸边筑的灶台……”昨天下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鄞州区鄞江镇它山堰1号地块发现了宋元时期的古河道、石砌堤岸、道路等重要遗迹。 修于唐代的它山堰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以它为核心的渠首系统,至今在鄞江镇周边保留着丰富的水利工程遗迹。此次1号地块发现古河道等遗迹,为研究宋元时期鄞江水利建设史和经济发展史提供了新的实物例证。 古河道曾沟...
渡槽周围爬满杂草 同安五显镇店仔村有一处奇景,过往游客因为它的壮观而驻足。这处奇景有“同安天渠”、“渡水槽”、“高架渡水渠”、“渡桥”等称谓,而附近村民则喜欢叫它“渡槽”。它建于70年代,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半个世纪过去了,渡槽早已废弃不用。 近日,村民向记者反映,称渡槽“爬”满榕树,加之台风季节将至,担心渡槽可能坍塌,希望有识之士能为渡槽保护工作支招。 渡槽“爬”满榕树 村民担心坍塌 ...
3月22日,世界水日之际,中国水利博物馆推出“江河湖海”水文化游学活动正式启动。 “江河湖海”水文化游学活动是中国水利博物馆为创新社会教育推出的举措之一,游学线路包括登临中国水利博物馆百米高塔,眺望浩浩荡荡的钱塘江、乘船游览大运河两岸历史文化景观、游览西湖文化故事、参观宁波博物馆“东方神舟——海上丝绸之路陈列”和象山港赶海等内容,这条水文化线路概括了“江河湖海”四种水文化内容,突出了已经申...
近日,为纪念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中国水利博物馆与浙江工业大学、西溪湿地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第十三届水文化节隆重开幕,并开启了“水与民俗生活”水文化巡展首站展览。 开幕式上,围绕世界水日“水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学生代表就“水与安全”、“水与雾霾”等当下热点水环境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体现了对水污染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年青一代对水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参与活动的全体人员共同宣誓,以传播节水理念、...
为保护内蒙古宝贵的水利文化遗产,促进全区水利文化事业发展,12月5日,内蒙古水文总局向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捐赠了188件水文文物,填补了巴彦淖尔市水文文物展出的空白。 据了解,本次捐赠的水文文物分为84个种类,共计188件,包括不同时期和型号的水准仪、自计水位计、旋浆流速仪、旋杯流速仪、遥测电台、经纬仪、流速流量计等计量设备。时间跨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这些水文仪器见证了河套地区上世纪...
宁夏水利博物馆镇馆之宝:铁牛。 昊王率众劈山开渠,打夯的号子声响彻天地,古老的黄河水车悠悠地送水灌溉,有水声潺潺,有干裂土地被滋润的声音……走进宁夏水利博物馆,就是品读一幅千秋流韵、长河惠民的历史长卷。 坐落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的这座建筑,完美结合了古典高台式基座与现代扭面轻钢屋顶,展示着宁夏水利秦风汉韵的独特历史文化。外墙运用线刻艺术,以浪花和祥云贯穿,行云流水般勾勒了秦汉移民屯垦...
昨日,东山县文史工作者陈泗乐在探石村下圩开展古村落田野调查时,发现一处做工考究、保存较好的古代水利水闸。 据考证,该水闸建于明代中叶,水闸为东西走向,用“糯米炼”三合土夯成,双道双闸,每个闸宽约1.5米,长约3米,深约2米,闸墙厚约0.8米,附近至今仍保留着一个面积约50亩的自然生态湖,十分难得。 明代时期,探石村东北临海,西南面为连片水埭低洼,每逢台风涨潮或暴雨时节,常为洪水所淹...
陕西水利博物馆日前挂牌成立。陕西水利博物馆是在李仪祉纪念馆基础上成立的,是我省唯一一个水利专业博物馆,集水利发展史、水利文化展示、水利科学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纪念馆。 博物馆位于泾阳县王桥镇,共分为水文化大道区、文化广场、纪念馆区、李仪祉墓园区4部分。馆内集中展示了以郑国渠为代表的古代水利发展史,以“关中八惠”为代表的近现代水利发展历程。
8月21日,陕西水利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 陕西水利博物馆是在李仪祉纪念馆基础上成立的,是我省唯一一个水利专业博物馆,集水利发展史、水利文化展示、水利科学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纪念馆。 博物馆位于泾阳县王桥镇,共分为水文化大道区、文化广场、纪念馆区、李仪祉墓园区4部分。馆内集中展示了以郑国渠为代表的古代水利发展史,以“关中八惠”为代表的近现代水利发展历程。同时,该馆还将担负“全国青少...
洛社镇保健村日前在拆除一处观音堂时,意外发现三块清代石碑和两尊古石像。内容涉及皇帝圣旨、运河治理、开凿泄洪等记载,保存完好。 记者在保健村一家不起眼的企业车棚里,看到三块石碑均为青石刻制,落款年代分别是康熙二十七年十月、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乾隆三十三年四月,碑文是楷书,配有纹饰,载有康熙、乾隆的圣旨,以及地方政府奉旨治理水利的内容。两尊石像高度约为80厘米,一尊观世音、一尊弥勒佛已被当...
日前,内蒙古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被评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博物馆位于巴彦淖尔市黄河生态湿地公园内,主要展示黄河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灿烂的黄河文化以及历代水患灾害、河患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开发远景规划等内容。博物馆馆藏文物1700多件,展出文物741件,另有100多本古籍文献资料。其中,展现河套灌区历史的镇馆之宝《包西水利辑要》,是全世界最早研究...
记者昨日从自治区水利厅获悉,日前,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被水利部、教育部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联合评定为全国第二批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这也是我区第一个成为全国第二批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单位。 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是巴彦淖尔市倾力打造的水利文化基地,共投入资金近亿元。博物馆于2012年10月动工兴建,2013年11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日均接待参观者2000多人。该博物馆主要展示和介...
工程治理齐上阵 横坝 稀泥挖出的古水利体系 日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为保护“明代古水利工程”“国保”称号、和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及全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荣誉而进行了一些列修缮活动。 其中由水利部门承担的古水利工程稀泥打捞工作已全面完成。水利工程两侧步行道约1500米铺盖小青石也已拉通,古水利中段暗坝的南面卓越亭已建成。
记者近日从成都博物院了解到,在四川成都温江区红桥村宝墩文化晚期遗址中,发现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护岸堤,比都江堰水利工程要早近2000年,这是目前在成都平原发现的最早的史前水利设施。 据了解,这处护岸堤为宝墩文化三期的遗存。目前能找到的护岸堤长约147米,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剖面呈梯形,底宽14米,顶宽12米,现存高约1.3米。据红桥村新石器遗址发掘队领队刘雨茂介绍,遗址建筑方法为夯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