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中国水利博物馆组织博物馆志愿者开展了“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之体验活动,40余名志愿者报名参加。 此次体验活动设计了参观港口专题博物馆、亲近海洋和游览运河古镇等形式多样的内容。科普老师先向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行程安排和活动背景,科普了“一带一路”的由来、内容和意义,讲述了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和相关文化,特别从航线、港口、货物、沉船等方面讲解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古往今来与重要影响。 ...
近日,在水利部公布的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中,内蒙古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名列其中,成为全国12家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这也是内蒙古首家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巴彦淖尔市腹地的临河区,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2013年开馆以来,致力于水情教育工作,日均接待参观者2000多人,至今已接待游客逾百万。馆内主要展示和介绍黄河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灿烂的黄河文化以及历代水患灾害、...
3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透露,西安汉唐昆明池考古勘探与试掘,首次从考古学上确定了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的昆明池池岸及进出水系统、并首次从考古学上确定了攸关汉唐都城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漕渠渠首及部分渠线,清晰揭示出汉唐最强盛时代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 昆明池是汉武帝在上林苑中开挖的大型池沼,延续到唐代仍不断疏浚,宋时逐渐沦为农田。考古勘探确定...
说起中国水利博物馆,大家或许有点陌生。其实,它是水利部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也是唯一的国家级水利博物馆,位于萧山水博园内。2月22日,记者从中国水利博物馆了解到,经过全面提升后,中国水利博物馆正式重新对外开放了,每天开放时间是上午9点到下午4点半,周一闭馆,博物馆展厅参观不收费,登塔收费每人20元。 据了解,新馆增添了“水与人类文明”铜浮雕展区,原先的四大展厅都有改动和展品新增,充实了12...
2月15日,经过全面展示提升以后的中国水利博物馆正式重新对外开放,以焕然一新的内容和形式迎接广大观众。此次展示提升主要增添了“水与人类文明”铜浮雕展区,并对“水利千秋”基本陈列展区进行了全面提升,充实了1200件展品,使博物馆四大展区更具艺术性、故事性、科普性,生动活泼、雅俗共赏,更加“好看、好听、好玩”。 作为水利部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不仅兼具博物馆的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等综合职能,...
宋代镇水铜镜 汉代下水管道、两晋南北朝小麦、明清狐柜……今天上午,首座国家级水利博物馆在杭州提升开馆。共展出展品1200多件,讲述了中国水利的起源和文化内蕴。其中,两面刻着司理水事的神祗井木犴的宋代铜镜被认定为镇水铜镜,为国内首次解读展出。 据该馆副馆长任根泉介绍,中国水利博物馆是水利部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2005年开工建设,历时5年建设完成。今天经过全面展示提升以后正式重...
今年9月,受“莫兰蒂”台风暴雨洪水袭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顺廊桥之薛宅桥、文重桥、文兴桥损毁,影响重大。为更好应对洪涝台灾害,积极有效地开展文物防洪减灾工作,进一步提高文物防洪能力,近日,浙江省文物局与浙江省水利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防洪减灾工作的意见》。 《意见》强调,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我省洪涝台灾害频繁,全省各级文物、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文物防洪减灾工作,要加...
任仁发画像 任仁发,宋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年)举人,入元官都水庸田副使。究心水利,学擅专门。以浙东道宣慰副使致仕,筑来青楼、揽辉阁于青龙江上终老焉。工书法,学李邕。长绘画,工人物、花鸟,尤善画马。尝奉旨画渥洼天马图其熙春天马二图,仁宗诏藏秘监。工力足与赵孟頫相敌。故宫绘画馆藏有画马数幅,俱极精。任仁发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水利专家,曾先后主持修治浙西吴松江、大都(今北京)通惠河等工程,并有水...
草塔明代水利遗迹 近日,一条关于草塔保存明代水利遗迹的消息在诸暨的朋友圈里热了起来。有趣的是,凭借着古人独特的设计,这些遗迹至今仍在发挥着一定作用。 明代引水工程,彰显古人治水智慧 近日,记者来到诸暨草塔镇灵水村。“喏,这就是明代贤臣杨肇泰修筑的石蟹堰。”在该村一条公路边上,草塔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指着一条水渠向记者介绍道。 与农村里常见的“三面光”水渠不同,...
浙江德清护好水利文化遗存,一桥一石述说治水故事。宣宏 摄 金秋时节,走进浙江德清钟管镇蠡山村,“西施画桥”亭亭玉立,与马路对面的蠡山水文化公园融为一体,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散步。 “相传当年范蠡与西施来到这里居住,每天早上西施都要在此画眉打扮。”当地村民张家林(化名)说,不久前,这里还是一条杂草丛生的臭水沟,小桥完全埋入路基之下,直到今年夏天,才随着治水露出“真容”,经过修葺,成为了一道...
在史家堰明渠部分,可以看到明朝筑的3道分水坝,根据下游各村田亩数把水分成4股,名曰“齿耙水”,该方法在当时非常先进。钱祎摄 清晨时分,一台挖掘机在诸暨五洩江草塔段旁作业,部分江水被抽干,露出了光秃秃的河床。而与这里仅一排厂房之隔的草塔镇内,一条小渠汩汩流过,水草浮动,渠水清澈。当地村民总是把它作为“奇观”向外村人介绍,“你看,江水都干了,还有水流到村里来。” 原来源源不断的渠水发源于五...
9月份开学季以来,中国水利博物馆接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杭州市萧山区第五中学等多个学校邀请,要求专家去为师生们做水文化讲座。这是该馆自2013年起策划“水文化进百校活动”以来,根据不同学校需求,推出“菜单化”水文化教育品牌所取得的成效。 所谓“菜单化”,就是将包罗万象的水文化大餐,设计成一个个针对性较强的课件或成套教学活动的目录单,供学校挑选,就像做成一道道特色菜或套餐一样,方便消费者“点...
傍晚时分,走在德清钟管镇蠡山村,“西施画桥”亭亭玉立。经过修葺保护与河道整治,这座秀丽的小桥与马路对面的蠡山水文化公园融为一体,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散步。 “相传当年范蠡与西施来到这里居住,每天早上西施都要在此画眉打扮。”当地村民说,不久前,这里还是一条杂草丛生的臭水沟,小桥完全埋入路基之下,直到今年夏天,才随着治水露出“真容”,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德清地处太湖流域,有大小河...
大量玉礼器出土、大型建筑基址被发现、良渚古城被发掘……自发现80多年来,浙江杭州良渚遗址不断有惊人发现。日前,良渚古城外围距今4700年至5100年的水利系统的发掘,再一次震惊了考古界,这项考古发掘也毫无意外地入选了近日评出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坝系统,证实良渚古城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
鲤鱼山坝发掘的战国墓 出土的遗物 出土的玉料 大量玉礼器出土、大型建筑基址被发现、良渚古城被发掘……自发现80多年来,浙江杭州良渚遗址不断有惊人发现。日前,良渚古城外围距今4700年至5100年的水利系统的发掘,再一次震惊了考古界,这项考古发掘也毫无意外地入选了近日评出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