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技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焰中绽放光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琉璃亦作“瑠璃”,古人也称它为“五色石”。

 

  传说,琉璃是春秋时期的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将其赠与越王勾践,越王感念其铸剑之功,原物赐回。并赐名为“蠡”。之后范蠡请雕刻家将其雕刻为精美艺术品作为定情之物送于西施。后来,越国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走之前将“蠡”还于范蠡,同时眼泪流于“蠡”之上,自此民间将其定名为“流蠡”、“琉璃”。

 

  琉璃是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烧制而成的。色彩斑斓如行云;质地剔透似流水。给人以美轮美奂、光彩夺目之感。

 

  琉璃作为佛教“七宝”之一,为消病避邪之灵物。《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