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汉代崖墓新发现:双鱼太阳暗示楚巴文化融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汉古墓群在悬崖上的洞口。 通讯员赵武强摄

上世纪80年代,铜梁曾发现规模庞大的“汉代崖墓群”。记者昨日获悉,在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这个崖墓群又有了惊人发现:墓室内壁刻有“双鱼”和“太阳”图案,反映出战国晚期楚国灭巴国之后,楚文化与巴文化的融合。据悉,这在我市的“汉代崖墓”中是首次被发现,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30座墓连成汉代崖墓群

从主城驱车两小时左右,就来到崖墓群的发现地:铜梁永嘉镇柳树村四社。

铜梁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华钢告诉记者,1987年,有人在柳树村的山坡上,发现了一些古墓,文物专家立即前往查看。经考证,这些墓的年代属于汉代,在一个独立山坡坡顶上,一共达30座,墓墓相通,基本上把山体都掏空了。

据介绍,这种安葬方式曾是巴人古老的埋葬方式,叫作“崖墓”。这个“汉代崖墓群”规模庞大,分布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30座汉墓呈上、中、下3层不规则排列,形成迷宫样的阵式;墓门也很特别,除有门框、门楣及分水槽外,大小、形状也各有不同,门的层数也从一层到五层不等;墓内还有石棺或石床。

他称,虽然墓内结构十分复杂,墓与墓之间修有侧门或用竖井相连,构成四通八达的墓道交通网。但可惜的是,墓内物品被盗墓者掏了个精光,墓群内部暂时并没有重大发现。由于技术、资金有限,这个“汉代崖墓群”被列为保护单位,当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发现巴楚文化图腾

去年,我市开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在铜梁“汉代崖墓群”又有了意外发现。

文物专家在墓群中发现,3号墓室的正壁刻有“双鱼”、“太阳”图案,并有规则钻纹和题记,7号墓室也刻有鱼纹,只是墓内漆黑,不易辨认和拍摄。

据了解,出现“双鱼”和“太阳”图案,在我市属首次发现。而“双鱼”“太阳”同时出现,估计与“巴文化”与“楚文化”相融有关。

刘华钢称,巴的一个分支叫作“dan(左边是鱼,右边是元旦的旦)人”,崇拜物之一是鱼,现在我市一些地方叫鱼篓为“巴篓”;而楚人则崇拜太阳。

他介绍,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29年的战国晚期,“楚威王灭巴,封其庶子于濮江之南,号为‘铜梁侯’”。意思是,楚国当时灭巴国后,封铜梁为侯国。因此,铜梁县境内的汉墓中同时出现巴、楚两地的图腾,也就顺理成章。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