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275岁双环亭将大修 1976年由中南海迁入
2016-05-09 15:13:43 作者:信娜 来源:新京报 已浏览次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天坛公园西北侧有一处名为“双环万寿亭”的景区:双环相套、蓝瓦黄剪边,两个直径近10米的重檐圆亭相互套合。
公园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包括双环亭在内的景区整组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其修缮工作已提上日程。目前,修缮方案已报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预计年内动工。天坛公园原总工程师徐志长介绍,双环亭为全国唯一的单体木质双环相套古亭。
记者在现场看到,双环亭的油漆彩绘已不同程度褪色,部分椽子、望板已糟朽。
由来
乾隆为母祝寿的礼物
据了解,双环亭、方胜亭及扇面亭三者始建于1741年,距今275年,是乾隆为母亲五十大寿送的礼物。双环亭截面恰似双环相套,又似两只寿桃,取和合、吉祥、长寿之意。
徐志长曾翻阅《三海见闻录》,该书介绍,这组亭子名为海棠亭,因周边曾种植海棠。迁入新址后,双环亭周边也种了海棠。重装此亭时看到一件写着“万寿”的旧零件,加上亭子“双环”的造型,双环万寿亭由此而来。
变迁
1976年由中南海迁入
1976年,双环万寿亭、方胜亭及扇面亭等由中南海迁至天坛公园。
天坛文物专家武裁军介绍,最初天坛公园整体规划偏向公园功能,由于园内地面相对平整、比较空旷,因此将几个亭子迁入,“也可填补景观空白”。
徐志长介绍,起初工程师们并不知道亭子的原样及名字。迁过来的时亭子已经拆卸,接受的是亭子的零件。随后,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与亭子相关的说明及六张老照片,于是按照设计重新组装。武裁军介绍,迁入后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将连接不同亭子的游廊延长一倍,达到约110米。
天坛公园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市民能在欣赏天坛中轴景观庄严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天坛别开生面的观感,了解更多历史。
修缮
将更换糟朽瓦件、补绘彩画
目前,由于包括双环亭在内的景区整组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其修缮工作已提上日程。修缮方案已报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预计年内动工。
双环亭景区除双环亭外,还包括方胜亭及扇面亭。
公园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双环万寿亭、方胜亭、扇面亭、游廊、方亭及垂花门等建筑的屋面进行挑顶修缮,更换糟朽椽望及损坏瓦件;对局部缺失的建筑彩画图案纹饰按原样补绘,其余彩画进行除尘保护等。
徐志长说,主要为维护保养修缮,对危及建筑安全的病害进行针对性修缮。
看点
“双环亭”的两个唯一
徐志长介绍,双环亭上檐蓝瓦黄剪边,下檐黄瓦,加上两环相套,内部结构相连。这样的古代建筑在国内是唯一的。它的唯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孔雀蓝琉璃瓦黄剪边,下层檐为黄瓦是唯一。另外,两环从内部结构相套,历史上也是唯一。
徐志长介绍,环绕在周围的“方胜亭”则为方形套方形,在官式建筑中,这种样式也较为少见。
邓小平曾称双环亭“眼熟”
邓小平曾三次来到天坛植树。1987年,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二次来到天坛公园植树,徐志长曾为邓小平作讲解。
邓小平曾询问栽的树如何,徐志长回答,“向您报告,您那树长得非常好,全成活了,挺茁壮,也进一步证明了,您栽树的技术是过关的,而且是相当高明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