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霁蓝釉梅瓶,高27.4cm,口径3.8cm,足径8.6cm。 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内敛,圈足。通体施高温霁蓝釉,近底处由于积釉较厚呈紫黑色。足内无釉露胎。 此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
蓝釉刻麒麟纹执壶,明嘉靖,口径5.5cm,足径7cm,高19.5cm。 壶盘口,细颈,扁圆腹,弧形流,曲柄,圈足。壶内壁施白釉,外壁施蓝釉,蓝釉色泽沉稳幽暗。颈部刻朵云纹,腹部桃形开光内刻麒麟云纹,蓝色釉地衬托出褐色的纹饰,颇具立体效果。 此壶造型纤巧轻盈,为明嘉靖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壶式。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明嘉靖,景德镇窑制品,高30cm,口径2.6cm,足径10cm。清宫旧藏。 瓶口呈蒜头形,细长颈,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瓶通体施白釉,釉质洁白细润。口部刻细线蒜瓣纹,腹部有粘接痕一周。瓶颈至肩部塑贴一条红色螭龙,曲体上仰,口衔仙草,由肩部向颈部盘绕,卷尾与首相接,四肢平伏于瓶肩部。 明嘉靖时盛行在瓶、罐等器物上塑贴涩胎螭、狮、麒麟、鱼等饰物。此瓶装饰简洁大气,以白托红...
铃声响处马帮来 回顾历史,经西汉张骞和东汉班超相继开辟出古丝绸之路之后,丝绸之路上马帮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他们把代表华夏文明强盛的丝绸和瓷器等“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北和亚欧各国,曾经使一些国家元首及贵族把拥有古代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当作炫耀富有的象征,彰显了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 古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北宋青白釉胡人牵马俑”(见图)应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件作品...
回青釉爵杯,明嘉靖,高16.1cm,口径12.7cm×6.6cm,足距7cm。 杯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古代青铜器。椭圆形口,配一铜制珊瑚圆纽镂空盖。深腹,下承以三柱形足。通体施回青釉,釉色呈淡紫蓝色。腹部饰回纹、兽面纹和鼓钉纹各一周。釉面匀净润泽,釉薄处映出白色胎骨。杯底无釉露胎,署阴刻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 回青釉是明代嘉靖时特有的一种以进口“回青”料配釉烧成的高温蓝釉,它是在元代以...
矾红釉梨式执壶,明嘉靖,通高15cm,口径3.7cm,足径6.2cm。 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两侧各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施矾红釉,釉色红中泛黄,色调温润柔和。壶腹釉下隐约可见以青花料描绘的云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高温铜红釉瓷器自元代由景德镇窑创烧成功后,经历...
瓜皮绿釉暗划云凤纹尊,明嘉靖,高11.2cm,口径14.1cm,足径8cm。 尊广口外撇,阔颈,腹部上丰下敛,高圈足外撇。内外满施瓜皮绿釉,釉下暗划纹饰。颈部和腹部各划两飞凤,间以朵云纹,腹下部划变形莲瓣纹,足墙外划卷草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瓜皮绿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种玻璃质的低温铜绿釉,因釉色似西瓜皮色,故俗称“瓜皮绿”。嘉靖时景...
此罐高15.2厘米,口径12.2厘米,足径12.3厘米。器内外满施厚釉,色泽青绿。足与口端露胎,灰胎坚致,胎体厚重。纹饰采用剔、刻、堆手法,装饰风格浑厚凝重。 宋元盛行的龙泉窑,由于有强劲的市场销路,在明早期仍窑火旺盛,特别在明初,产量较大,工艺精湛,与元龙泉无大的差异。明中期以后,质量始下降,表现为胎粗釉薄,成型也很草率。明朝后期,则胎骨粗笨,足底厚重,釉色多数浑浊灰暗,呈青灰色或茶叶末色。至...
这件清代青白釉万字纹鞋形香熏,长12厘米,宽4.5厘米。香熏器身施青白釉,釉面光泽莹润,底部露胎,胎质坚细。香熏制成鞋形,鞋后高前低,从中部往鞋端渐收,鞋端尖而翘,好似封建社会女子的小脚绣花鞋。鞋侧面前端刻卷云纹,整个侧面雕刻上下两排十余个万字纹连接组合。鞋后侧面亦刻卷云纹,侧旁置一圆形小孔,应为放置香料所用。鞋的上面镂刻两组花瓣状镂孔,盛好香料后,香气定由此处散发。 缠足又称裹小脚,是封建社会...
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5.9cm,足径6.4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腹外施孔雀绿釉,近足处釉下刻划变形莲瓣纹。碗内和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造型俊秀,是典型的正德宫碗式样。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
白釉矾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明正德,高3.9cm,口径17.9cm, 足径11.9cm。 盘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内外均以矾红彩书写阿拉伯文,外底以矾红彩书写阿拉伯文、波斯文。盘内底四周四个阿拉伯文释义为“清高尊大的真主说”。 内底中心的阿拉伯文摘自《古兰经》,释义为“你不要把手完全伸开,以免你变成悔恨的受责备者”。盘外壁的阿拉伯文释义为“清高尊大的真主说,谁做了尘埃大的好事,(或者)谁做了尘...
明成化鲜红釉盘,高5cm,口径20.9cm,足径13.5cm。 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鸟窝,俗称“窝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灿若天然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视之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虾之背。口沿因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的白边。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
孔雀绿釉鱼澡纹盘,明正德,高3.4cm,口径17.7cm,足径10.4cm。清宫旧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盘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装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正德年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我国传统的主流青花瓷器是白釉青花瓷器。孔雀绿釉青花瓷器始烧于元代景德镇窑。其做法是先用青料在成型后的坯胎上描绘图案纹饰,用毛笔蘸白釉在有纹饰处涂薄薄一层,以遮盖纹饰,入...
仿哥窑八方高足杯,杯高9.7cm,口径8cm,足径3.9cm。 杯呈八方形,敞口,深腹,折底,喇叭式高足。口沿作八方式,延至腹底起八条棱线,足上凸起弦纹一周。此杯胎体较厚,里外均施仿哥釉。口、足施酱紫色釉,以摹仿宋哥窑“紫口铁足”的效果。内、外均以开片青釉为饰,淡淡的青灰釉上黑、黄色纹片交织,呈现出宋哥窑“金丝铁线”的特征,外壁开片较大,内里及足部的片纹细碎。足内自右向左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
多数人认为石湾陶塑以造型闻名,实际上它最早以釉色闻名全国,早年石湾窑引起收藏家关注,却是因为仿钧釉,有文献提到,“钧窑以紫胜,广钧以蓝胜”。钧窑元末没落,“官钧”当时属于皇家专用品,民间难得一见,只有宜兴及石湾这两个南方的地方继承了北方钧窑的传统釉色,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成为老百姓都能使用的物品。 2011年9月,骄阳似火的一天,来自广州、顺德的收藏家走进广州嘉德艺术馆一饱眼福,参观由广州藏家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