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高6.6cm,口径24.3cm,足距10.2cm。 盆托折沿,通体六瓣菱花式,下承以三个云头形足。里外满施仿钧釉,底刻阳文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釉色皆仿宋代钧窑式样,形体端庄古朴,釉层晶莹肥厚,釉面色泽雅致。
胭脂紫釉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 碗撇口,瘦底,圈足。碗内饰暗花双行龙及云纹两朵,外部通体胭脂紫釉,足内施白釉,青花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 据文献记载,胭脂彩由荷兰人卡西亚所发明,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从西洋传入景德镇,后被称为“洋红”。此前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釉上红彩只有一种称为矾红(铁红)的彩料,因此胭脂红的引进对釉上红彩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
仿哥釉塑贴三羊瓶,清雍正,高27cm,口径7.3cm,足径9.8cm。 瓶口呈浅笔洗状,细长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撇足。瓶身凸起弦纹4道。瓶里外及足内满施仿哥釉,灰黑色的纹路迂回交错,分割釉面,使平静的釉面产生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瓶胫部塑贴三羊,呈酱黑色,姿态各异。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雍正六年(1728年),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的身份被派驻景德镇御窑厂主持窑务。至雍正...
霁蓝釉小杯,清雍正,口径7.2cm,足径2.9cm,高3.7cm。 杯口外撇,弧壁,圈足。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杯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此类霁蓝釉器物多在祭祀时使用,因此又被称为祭蓝釉。
雍正款黄釉盅,清雍正,口径6.7cm,足径2.9cm,高5cm。 盅敞口,直斜壁,圈足。盅内施白釉,外施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光亮莹润。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清宫的黄釉瓷器多在重大仪式中,如祭祖时使用。
炉钧釉水丞,清雍正,高4.5cm,口径5cm,足径4.8cm。清宫旧藏。 水丞敞口,折腹,圈足。器内外均施炉钧釉。足内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炉钧釉属低温窑变釉,入窑经二次烧成,是清雍正朝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仿钧釉品种。从传世品及档案记载反映出雍正年款的炉钧釉以蓝、白或红、蓝等色相间交融,以不同的窑内气氛烧成各种变幻莫测的窑变釉面。此件炉钧釉水丞造型新颖,形制小巧,为少见的佳作。
淡粉釉瓶,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 瓶口内敛,口形如蒜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淡粉色釉,属低温金红釉。瓶里及底均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胎质洁白细润,造型秀美,釉色均匀纯正,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金红釉瓷器为雍正时创烧,在官窑传世品中亦很罕见。此瓶是典型的雍正官窑制品,为传世之珍。
秋葵绿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径5.3cm,足径11cm。 瓶蒜头口,颈部上细下粗,腹硕圆,圈足,口、肩部连以如意形双耳。瓶内及足内施白釉。外部通体施绿釉,绿中带黄,淡雅宜人,称“秋葵绿釉”。口及腹部均有暗刻缠枝莲纹,肩部凸起弦纹3道,弦纹下饰如意头纹一周。足内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如意耳瓶的造型为雍正时所创,体态稳重,线条优美,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 瓶撇口,弧壁,圈足。里施白釉,外壁施胭脂水釉。胎体极薄,造型曲线十分优美。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呈粉红色的胭脂水釉匀净光洁,在细白的底釉映衬下,更显娇丽。此碗制作过程是先烧出精致的白瓷小碗,然后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浆均匀地喷射其上,再入低温小炉在800℃的温度下烧成,属于清代稀有的色釉品种之一。胭脂水釉主要用...
霁红釉笔筒,清康熙,高16.7cm,口径18.5cm,足径16.3cm。 笔筒撇口,斜壁,足微外撇,台阶底,浅圈足。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处釉薄透出白色胎骨。近足处凸起两道弦纹,微透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件笔筒胎体坚硬细密,浓重的红釉与口、足部白色的胎骨相互衬托,避免了色彩的单一,别有一番情趣。笔筒形体上下均外撇,不同于一般的直筒形笔筒,反映出康熙时器物造型的多样性。 康熙时期的高...
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清康熙,高15.8cm,口径18.5cm,足径18cm。 笔筒口底相若,直壁,平底。里施白釉,外壁通体施乌金釉,釉面漆黑明亮。釉上以金彩描绘纹饰,金彩虽全部脱落,但迎光侧视,仍可见图案痕迹:一面有委角方形开光,开光内绘山水人物纹。另一面书苏轼《后赤壁赋》全文,文末书“己丑岁仲冬月右录赤壁赋”及两枚圆、方闲章款。外底施白釉,中间有一周玉璧形涩圈。无款识。 使用整篇的著名辞赋...
苹果青釉瓶,清康熙,高21.2cm,口径8.4cm,足径8.9cm。 瓶撇口,束颈,溜肩,椭圆形腹,圈足。通体施苹果青釉,色调柔和,釉面光润有开片。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为清康熙时期所独有,胎质细腻,釉面匀净,釉色青绿,恰似青苹果的色泽。秀丽的瓶体在含蓄的青釉映衬下,尤感素雅庄重。 青釉是我国传统的色釉,系以微量的氧化铁作呈色剂,经高温还原焰烧造而成,釉色清淡...
德化窑白釉楸叶式洗,清康熙,高2.9cm,长13.2cm,宽11cm。 洗呈楸叶式,浅腹,底下承以不规则六足。通体施白釉。内光素无纹饰,外壁清晰可见其叶脉,底堆贴盛开的梅花。 “楸”与“秋”谐音,楸叶象征着秋意,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而言有吟诵不尽的秋意诗文,楸叶也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题材。
釉里红云龙纹钵缸,清康熙,高36cm,口径40.5cm,足径40cm。 钵缸圆口内敛,鼓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釉里红装饰。以釉里红描绘海水江崖双龙戏珠图案,龙睛以青花点饰,双龙从海水中腾起,威武矫健,作戏珠状。近口沿处绘青花弦线两道。 此钵缸造型古朴端庄,胎体坚硬,釉色莹润,釉里红的发色纯正。 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因此釉里红瓷烧造得相当成功,不论小品还是大器,均造型古朴,胎...
郎窑红釉琵琶尊,清康熙,高36.6cm,口径12.6cm,足径13.6cm。 尊撇口,束颈,垂腹,二层台式圈足。通体施郎窑红釉,釉层肥厚细润,釉面布满开片。口部因釉层垂流,釉层变薄透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尊造型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鲜红明亮,具有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特征。 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年)督理景德镇窑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