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转心瓶也称“旋转瓶”。转心瓶是清代宫廷的御用观赏玩物,存世十分稀少。转心瓶多为粉彩瓷器,工艺精美,绘画细腻,独出心裁。 转心位置 转心瓶是在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内瓶上往往用粉彩描绘婴戏、四季风光图案。外瓶在与内瓶相对应的位置镂空,转动内瓶时可以通过外瓶的镂空部分看到内瓶的不同画面,犹如“走马灯”。也有的内瓶图案固定不动,瓶口里部盛水,利用水轮机原理,凭水珠滴漏重力,推动...
双联瓶是瓶式之一,流行于清乾隆时期,因两瓶联成一体而得名。直口较浅,短颈,丰肩,腹下收,通常是两瓶的腹部粘连在一起或自口至底通体相连,圆珠纽顶盖。器型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双联壶,唐宋时的瓷制品有双鱼瓶。清代极为流行,乾隆年间的合欢瓶就属此类。品种有青花、天蓝釉、白釉和精致的珐琅彩,绘有婴戏、三羊开泰、西方仕女或人物故事、花鸟纹饰等,有的在器身分饰两种不同色地的轧道纹饰,均为上品。
新定瓷器,文献记载定窑瓷器的一个品种。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七《彭窑》载:“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瓷制折腰样者,甚整齐,故名曰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器相似,比青口欠滋润,极脆,不甚值钱。卖骨董者称为新定器……” 考古工作者根据曹昭的叙述,在山西霍县陈村发现规模巨大的瓷窑遗址,在断崖上发现很厚的废弃物堆积,证实这个瓷窑确实学习定窑工艺风格。生产出大量白瓷。新定器主要器物有碗、盘、杯、高足杯...
扁壶是瓶式之一,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瓷制品最先流行于西晋。造型为直口,溜肩,扁圆腹,外撇高圈足,器腹两侧有对称双系,便于系绳背挂。宋以后,依其形而名之,改称扁壶。元代以龙泉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烧制的四耳小口扁壶最具时代特征。明代景德镇窑以永乐、宣德年间生产的青花扁壶为名贵。 西夏扁壶的胎质、胎色,主要受地理环境、制瓷条件、工艺技术、燃料和烧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胎质以黏黄或黏红土为原料。...
凤首壶是壶式之一,又称凤头壶、凤首壶,有青瓷、白瓷和彩釉陶制品。盛行于唐代。源于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的造型,用龙凤纹作装饰,明显地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 中国唐代陶瓷器。造型以凤首作盖,龙身为柄,壶形保留了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形状,又吸取了波斯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特征。凤首壶以凤首盖与流相合构成壶嘴。壶柄作弯曲的龙形,首衔壶口,尾连壶底。壶身堆贴6组置于团窠纹中的力士,环绕力士有联珠纹等,均自波...
僧帽壶: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元器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略短,明器壶流略长,清器颈略高,腹部略瘦。最早为元景德镇青白瓷器。明清两代继续烧造。有青花、红釉、白釉器等。 “僧帽”,出家僧人头上带的帽子。《佛教大词典》“帽子”条目记载如下:头巾、禅巾、菩萨巾,...
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此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还有「海内争求」的紫砂壶。有了这三样东西,苏东坡吃吃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在京城做官惬意,但这三者之中苏东坡还感到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都太小,怎么办呢?苏东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对,自己做茶壶自己用!他叫书僮...
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这从唐宋绘画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现在,还有宋代青白瓷的执壶流传下来。明代青花执壶,采用了金银器执壶造型的优点,安定、秀美而灵活。因为瓷的质料和青花绘画的关系,青花执壶显得高妙隽雅,正如明代同形状的雕漆器‘仙盏瓶’一样,能够唤起一种梦幻感觉。 壶身主体采取了瓶的形状。如果把...
建窑的黑瓷和的话的白瓷,这一黑一白成为福建的两大名瓷,黑瓷因宋代帝王时兴斗茶而盛行,白瓷更是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白”而饮誉至今。 建窑黑瓷烧制与宋代,而建窑创烧的年代却在晚唐,至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初始黑瓷,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正是大量仿制建窑黑瓷的时候,每次见得,总是黑压压的一片拜访在那里,釉面乌黑贼亮。从赏析的角度看,缺乏美感,因仿制宋代,又故意仿粗糙。建窑黑瓷和同时代的龙泉窑瓷...
鼻烟壶又陈烟壶,盛放鼻烟的器皿。明朝末年从欧洲传入中国,由于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宫廷设造办处,专门制作鼻烟壶,但生产规模有限,传世鼻烟壶稀少。乾隆时达到空前的繁荣,制作工艺和材料包罗万象,层出不穷。嘉庆后对鼻烟壶的需求日趋减少。鼻烟壶品种繁多,由玻璃、漆器、瓷器、犀牛角、玉石、葫芦等多种材料制成,工艺精湛,变幻无穷,是书法、绘画、诗词、雕刻等多种文化艺术综合为一体的手工艺品。它广泛汲取了欧洲、阿拉...
钧瓷孔雀瓶是钧瓷中的珍品,造型非常美。瓶身两边,各有两只漂亮的孔雀,那孔雀是凤头凤目细脖颈,从背到尾,羽毛像花鳞片,五色艳丽。 相传,这孔雀瓶出在唐代。据记载,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年轻时,才貌非凡,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她还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养孔雀,认为孔雀是“文禽”,不仅羽毛艳丽,而且很有德性,其德性有九: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彻;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令知足;七不分散;八不贪...
图中这对精美的南宋湖田窑白瓷小碗(见图),口径约12厘米,高约5.5厘米。其精美的造型,完美地展现了千年窑火湖田窑在南宋时的制瓷工艺,无论其釉质、造型、窑口还是品相,均堪称上品:瓷胎薄如蝉翼,触手圆润自然,虽为瓷名却有玉质;遮眼透视,仿佛可以窥见瓷胎中青白一体的瓷骨,不愧为瓷史上大名鼎鼎的江西景德镇即有青白瓷最早的窑址——湖田窑所烧制。 湖田窑烧瓷的全盛时期长达七百余年,青瓷和白瓷都曾风...
真实模仿植物或动物形象的陶瓷制品。历史上特指供陈设观赏的仿制盘装花果。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四司六局筵会假赁》即记载有“果子局,掌装簇钉盘看果,时新水果……象生花果”。中国陶瓷史上,清初江苏宜兴窑始用各色紫砂泥制作紫砂象生器,开象生瓷制作的先河。 到了乾隆时期,景德镇唐窑陶工熟练掌握了釉、彩配方及烧窑技术,可随心所欲地仿制各种物品。乾隆唐窑象生瓷有象生果品蟹盘、象生果品高足盆、仿雕漆锦纹果...
梅瓶是瓶式之一,因口径之小仅能插梅枝而名。宋时以瓶体修长而称为“经瓶”,为盛酒用具。小口,短颈,丰肩,剑腹,瓶体修长。传世有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一对,瓶身一书“清洁美酒”,一书“醉乡酒海 ”。宋时梅瓶器型一般呈蘑菇形口,器身修长秀丽。元成宋制,除圆形外,还有八角形制品,瓶呈平口,短颈,上细下粗,器型雄伟,以景德镇窑青花器最为精美。明代以后多唇口,器体变得肥矮,器身也随各朝审美情趣变化略有不同,并有日...
瓶式之一。流行于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帖竖直的管状贯耳。哥窑、官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清代亦有仿制。 【名称】 青花折枝勾莲六方贯耳瓶 【类别】 瓷器 【年代】 清乾隆时期 【文物原属】 清乾隆官窑青花瓷器 【文物现状】 现存于世 【简介】 高45.5厘米,口径18.5×14.5厘米,底径18.4...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