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瓷器不仅釉色种类繁多,它所流传下来的器型也是多种多样。瓷器的器型主要指器物的外观形状,如口部、颈部、肩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形状,以此来判断它烧造的时代和窑口,这些是鉴定瓷器的重要方面。常见的瓷器器型主要有:碗、盘、壶、瓶、罐等,其中还有五联罐、堆塑谷仓罐、荷叶形盖罐、蟋蟀罐、将军罐、瓜棱罐、梅瓶、贯耳瓶、蒜头瓶、花口瓶、象腿瓶、橄榄瓶、鸡首壶、双牺尊、孩儿枕等。 琢器 指不能在轮...
中国的瓷器驰誉全世界,到处受到人们的喜爱。17、18世纪,在欧洲市场上,中国的瓷器和黄金一样贵重。那个时候,欧洲人对瓷器的认识简直可笑。当时有一种薄如蛋壳的“脱胎”瓷器传入欧洲。这种瓷器既薄又轻,光鉴照人,特别透明。于是有一位法国作家,装成行家,竟然神乎其神地吹嘘说中国瓷器是用蛋壳、贝壳制造的。欧洲的王公贵族为了满足强烈的占有欲,发狂地逼迫骗人的炼金术士给他们仿制中国瓷器。在18世纪初,法国人还只...
专销往国外的瓷器。中国瓷器的外销,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通过对外国使者、元首的赏赐和馈赠输出的;二是通过贸易形式由陆路、海路运出的;三是由外商来中国收购、订购、订造等直接经营方式而销往国外的。在外商订购的这类外销瓷中,有许多纹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瓷绘工人精心摹绘的。按其题材大致可分文章、人物图画、船舶图画、花卉图四类。人物图画包括神话题材、宗教故事和风俗画(欧洲人的日常生活,...
盖罐即配有盖的罐。新石器时代有的陶瓷罐上已配有专用盖。南北朝时期比较注重盖纽的装饰。盖呈伞状,纽作方莲瓣式。宋以后盖纽的装饰比较丰富,有狮纽、玉兔纽、塔式纽、珠宝式纽等,历代均有烧造,器型变化多样。 横栓盖罐,又称夹耳盖罐、夹梁盖罐。 兽耳狮纽盖罐,元代罐的造型之一。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有的在肩与腹之间贴附双兽耳,盖顶饰狮形纽。器身满饰青花纹样。 荷叶形盖罐...
带有佛教特征的一种陶瓷罐式,多由罐和罐座两部分组合而成,带有很浓的宗教含义,流行于唐代。 现传世的元青花釉里红四灵塔式罐,高22.5厘米,由景德镇窑所产。平口短颈,溜肩平底,腹部贴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覆于罐口的盖为帽状,盖顶呈喇嘛塔形,塔基是六方形须弥座,塔龛内有一尊佛像,塔上饰两层仰莲瓣纹。现藏江西省博物馆。出土于陕西铜川黄堡镇的黑釉塔式罐,罐形作翻沿唇口,短颈,溜肩,圆...
罐式之一,专用来蓄养、斗弄蟋蟀。有陶瓷、瓷器两种制品。烧制地区比较广泛。陶制品南北窑场均有烧造,瓷制品多为景德镇窑所烧制。明代早期即已出现,宣德时盛行鼓状造型,盖下凹,镂贯钱形气孔。盖内竖写六字单行青花款,器底有六字双圈年款。明后期产量颇大。万历时造型有较多变化,有青花、五彩品种,器身呈方、圆、扇面、梅花、瓜棱、葵瓣等各式,并绘有人物、花卉、龙凤、团龙等纹饰。清代继续烧制。 俗话说:玩虫...
支钉——一种支烧工具。古代常用的支钉,形状有圆环形、圆饼形、三叉形、四叉形、直简形等多种,上面都有齿状凸起,其数不等。用支钉支烧的器物,烧成后底部留有支钉痕迹。宋代汝窑、官窑等器物的支钉痕迹很小,形似芝麻。 支圈——一种适应覆烧法的特殊工具。创始于宋代定窑。使用支圈烧一窑瓷器,用同样的燃料、同样的时间,比使用其它类型匣钵产量增加数倍,定窑支圈先后为其它瓷窑仿效。 齿形支具——早...
仰烧——瓷器烧成的一种方法。匣钵内放置垫饼或耐高温的细砂,器物正装焙烧,称为仰烧。 叠烧——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将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器物间隔以垫烧物。可分为: (1)支钉叠烧,古代多用此法。 (2)支圈叠 烧,如定窑。 (3)重合叠烧或刮釉叠烧,即在器物内心(以盘碗为多)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底足(无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层重叠,金代产品盛...
陶瓷的纹饰表现手法灵活多变,有的取其谐音,有的取其寓意,有的取其图像。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天下万物各有寓意,如苹果代表平安,象征爱心;牡丹代表荣誉,象征富贵;石榴五月开化,代表多子;桃为五木之精,代表福寿;鹌鹑雌雄形影不离,双双觅食,比翼翱翔,代表夫唱妇随,家庭和谐;喜鹊鸣叫,预兆吉事将到;蝙蝠代表多福;鸳鸯成双成对,象征爱情;鹿代表禄位;游鱼象征富足;燕子代表友谊;蜘蛛象征喜从天降;灯笼象征兴...
原始瓷器的生产,从商周到战国、秦、西汉时期都不曾中断。到了东汉时期,由于长期经验的积累,对原料的拣选,釉的配制和施釉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窑炉结构的改善,烧成温度的提高,烧成气氛的控制等许多方面,均具备了烧制瓷器的条件,因而在浙江上虞一带首先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青釉瓷器。 “青瓷”是因为在瓷器表面敷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青釉而得名,其呈色是因釉中所含氧化铁元素所致。由于含铁量的多寡以及烧制过程中...
话说有一年,阳翟(今禹州市)一带大旱。只见烈日炎炎,大地龟裂,禾苗枯黄。一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驾祥云闲游到此,看到此情此景,善心大发,要施法降甘霖下场透雨,拯救阳翟黎民百姓。 观世音想:“东海水深,取之不尽,何不用它一用?但天高路远,用什么东西把水盛过来呢?”想到这儿,观世音俯身往下一看,只见阳翟城东北角古钧台处烟雾弥漫,火光冲天,是一处窑场。听说这里出产一种宝瓷,用瓷器盛水...
薄胎瓷又称脱胎瓷,用来形容它薄到几乎没有抬的程度。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其中修坯最艰难也最紧要。胎体成型后,待器内挂釉干涸,即刮除未挂釉那面的胎体,刮得几乎只剩一层釉,再在此刮削面上施以釉汁。坯体在利篓上取下装上,反复百次之多,才能将两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面薄。烧好后,细看瓷器好像被抽去了胎骨,故名“脱胎”。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开始制作薄胎瓷,成化时期便有了很高的成就;到了隆庆、万历年间,连一些高...
多角瓶是陶瓷瓶式之一,唐至五代流行,由三国、两晋时的谷仓罐演变而来。造型为上小下大的多重塔式器身,每级弧形台阶上装饰多个垂直或斜直的圆锥角。由于吴地方言中“角”与“谷”音近,故“多角”又寓“多谷”,江浙一带民间取其“五谷丰登”的吉祥之意。
瓶式之一,以瓶口似浅洗而得名,宋代南北瓷窑都有这种瓶式,以龙泉窑烧制量最大。 器形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洗口,直颈,垂圆腹,圈足;第二种为洗口,直颈,折肩,筒式腹,浅圈足;第三种为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通体以数道弦纹装饰。耀州窑的洗口瓶,颈部较短,鼓腹似球状。一般说南方作品修长,北方作品圆浑。以明万历五彩镂空洗口瓶为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