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瓶样式介绍之梅瓶
2012-10-07 15:40:42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梅瓶是瓶式之一,因口径之小仅能插梅枝而名。宋时以瓶体修长而称为“经瓶”,为盛酒用具。小口,短颈,丰肩,剑腹,瓶体修长。传世有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一对,瓶身一书“清洁美酒”,一书“醉乡酒海 ”。宋时梅瓶器型一般呈蘑菇形口,器身修长秀丽。元成宋制,除圆形外,还有八角形制品,瓶呈平口,短颈,上细下粗,器型雄伟,以景德镇窑青花器最为精美。明代以后多唇口,器体变得肥矮,器身也随各朝审美情趣变化略有不同,并有日用品变为陈设瓷。其中以景德镇青花制品最为精湛,肩部有“内府”字样的,当属宫内用器。但清代造型比例失当,不及明代所制精美。除日用品外,按明代礼制,青花梅瓶还为皇室的随葬仪物。具体规定是皇帝四件,皇后、皇妃两件,公主和皇子锝封郡王一件,置于棺材的四周或前面。瓶内放酒的取意“清(青)平(瓶)长久(酒)”,瓶内无酒的取意“四方清(青)平(瓶)”。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梅瓶在宋代就十分盛行,在宋朝时期梅瓶也叫经瓶,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金代、南宋梅瓶:多为窄肩、瘦长的鸡腿式。
元代梅瓶: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带盖,盖成钟形,中有管柱形子口,盖可倒过来当酒杯用。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明清梅瓶:多用于陈设,器形由修长秀丽变为肥矮丰硕,多抬肩,最大腹径上移至肩以下,腹部瘦,多有盖,形体笨拙,上大下小,不如宋代梅瓶造型轻盈秀美。明清梅瓶在器形上略有区别,明代梅瓶,肩部较丰,胫部肥硕。清代梅瓶,肩丰硕而挺阔,胫部内收,至近底处又微撇。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有各色釉和彩绘装饰。其中,肩部有墨书或青花楷书“内府”二字者,是宫内用器。清人因瓶口小仅能插入梅花枝而叫“梅瓶”。清乾隆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梅瓶讲究图案化,龙纹较死板。嘉庆年间的梅瓶造型多样,有的向宽短型发展,有的向瘦长型发展,胎体与乾隆时期区别不大,釉色的白度较乾隆时高,而釉的质地较乾隆时有所下降。梅瓶花纹比较多样,但艺术品位较乾隆时期差。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