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壶样式介绍之扁壶

  扁壶是瓶式之一,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瓷制品最先流行于西晋。造型为直口,溜肩,扁圆腹,外撇高圈足,器腹两侧有对称双系,便于系绳背挂。宋以后,依其形而名之,改称扁壶。元代以龙泉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烧制的四耳小口扁壶最具时代特征。明代景德镇窑以永乐、宣德年间生产的青花扁壶为名贵。

  西夏扁壶的胎质、胎色,主要受地理环境、制瓷条件、工艺技术、燃料和烧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胎质以黏黄或黏红土为原料。从已出土的西夏天都寨(西夏天都监军司遗址)、临羌寨(西夏牧马军寨遗址)和南牟会(西夏皇帝嵬名元昊避暑行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西夏官窑瓷胎的制做以黄河多年沉积的澄泥为原料,细腻滑润,“工精而质贵”。其胎色以米黄胎、白胎、灰胎、青胎(乌黑胎)为多。当窑烧温度在1200℃±20℃时,瓷胎的颜色由红变为米黄胎,当窑烧温度达到1300℃±20℃时,瓷胎的颜色由米黄色变为白灰胎,此时瓷器的重量也由轻变重。西夏扁壶的工艺造型、纹饰内容、装饰手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造型新颖,风格独特。西夏扁壶作为西域游牧民族日用生活器皿之一,是解决身处戈壁大漠、干旱缺水的游牧民出行、狩猎,尤其是将士征战必备的盛水器具,凸现了西域边塞民族把生活与制瓷工艺紧密结合的睿智,也赋予了西夏扁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西夏瓷器品种繁多,其中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

  其二,纹饰精湛,寓意深刻。西夏扁壶在纹饰工艺上,从整器造型特征看似一个圆形体,如果比喻它代表了天圆,那么腹部中央圈足可象形为太阳或月亮,恰似“圆如天、满似月”的真实写照,这与西域民族信仰中的党项人把日与月“母美艳如千百日,父智明如万红月”的传神写意相结合,以壶托情,赋予了党项羌人出行远离亲人但与自然万物、亲情和谐、形神相宜的一种意景。同时,日、月在西域少数进展民族宗教信仰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主、神等带有宗教色彩的情结,是西域民族的人文向往,这种把宇宙看作是“人化的自然”,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人化”,采用造型、纹饰写意传神、开光装饰或以人物、文字作饰手法,完整地表述了天、神、人合韵合辙和谐统一的理念。

  其三,边塞文化,古瓷之美。西夏扁壶集西夏瓷艺之大宗,它所开创的将实用与审美、生活与文化、平淡与创新相结合的富有创意的民族文化、边塞文化,以民间特有的工艺技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之美,为中国陶瓷美学领域平添了一朵奇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