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代画像石刻,被誉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是一部形象的汉代生活的“百科全书”,它还标志着我国绘画艺术已走向成熟,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汉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它描绘出汉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并折射出中华本土文化的精神风貌。它是汉代人思想意识的图像,它的题材大多游射田猎、车马出行、乐舞百戏、六博对弈、神仙人物、祥禽瑞兽以及历史故事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本文,笔者选取了一组古墓中...
南宋《大慧宗杲禅师自赞像》 近日,匡时2017春拍在北京建国国际会议中心启动预展,共带来中国书画、宫廷瓷玉、古董珍玩、现当代艺术等门类的2800余件拍品。其中,首度亮相的南宋《大慧宗杲禅师自赞像》、《石渠宝笈》著录仇英《蓬莱仙弈图》领衔的古代绘画板块尤为抢眼。“近现代及当代书画专场”还为藏家带来齐白石、张大千、陆俨少、黄宾虹等名家的近四百件书画佳作。 “澄道——古代绘画夜场”本季春拍看...
“滕州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巡回展”于5月13日在桐庐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52件不同内容的拓片精品,涵盖了滕州及周边地区汉画像石的风格特征、艺术形式、发展脉络。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早期,延续至东汉末期,是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也是汉代特有的艺术形式。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以及地面石阙等建筑上的构石,石面上雕刻各种图像,既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又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和精神信仰。汉画...
图为毗卢寺大门张帆摄 “听说敦煌来大师修复壁画了,我们一定要过来看看!”石家庄市民胡先生和付先生这两位耄耋老人互相搀扶着站在毗卢寺明代壁画前对中新网记者说。 毗卢寺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西北,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毗卢寺以保存有明代精美绝伦的宗教壁画而驰名中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毗卢寺的壁画共有200多平方米,保存在该寺释迦殿和毗卢殿...
图为“汉画印象——郑州汉代画像砖拓片艺术展”展览现场。(郑晶摄) 9日,由武汉博物馆和郑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画印象——郑州汉代画像砖拓片艺术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这些画像反映了当时的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堪称2000多年前中原先民的社会生活画卷。 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是我国独有的文化遗产。本次展览精选河南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拓片76方和5件画像...
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因上面镌有精美图案而具有特别的艺术价值。作为古代汉族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隋唐之后逐渐衰落。 在汉代,人们用空心砖来修建墓室,用画像砖来装饰墓室,汉代时,道教思想神仙思想盛行,对汉代丧葬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相信死后灵魂升天,人死后都要厚葬,大批的画像砖都是当时厚葬风俗的产物。现实的...
2015 年6 月,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襄阳余家湖发现27 座六朝隋唐时期的砖室墓。根据目前已公布的信息,襄阳余家湖南朝墓中,存在多种画像砖。特别是南朝画像砖墓(15号墓),更是包含了佛教、道教、儒教等文化因素,其中以“郭巨埋儿”形象为主题的画像砖更是具有重要的考证价值。画像砖作为一种重要的墓葬装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从“郭巨埋儿”画像砖的画面主题和内容来看,不仅可以看到...
九女墩汉画像石墓中室墓壁原石 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古典艺术发展的高峰,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汉代以后的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两汉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最生动的图像见证,可谓之“绣像汉代史” 、石上史诗。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代人文荟萃,...
日前,我市汉画馆与武侯祠对馆内部分文物的修复工作引起了更多关注。 由于空气的氧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汉画馆部分画像石的表面出现了沉积,产生很多风化物和附着物,以及临时保护处理的残留物等。武侯祠内部分楹联匾额出现脱色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加速了文物进一步风化受损。为了更好地保护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使其艺术和科研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和利用,汉画馆和武侯祠共修复了汉画像石和楹联匾额30余件。 日前,...
《龙凤呈祥图》汉画像石,画面集龙、凤于一石,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龙与凤配合、对应的情形,广泛地流行于民众之间,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之中。其寓意,多是阴阳和谐,婚恋美满,求吉祈福。《龙凤呈祥图》汉画像石画面庄重大方,粗犷豪放,流畅自如, 中间刻擎天石柱,左面刻一对凤鸟交颈,右面刻一对青龙嬉戏,边饰螺纹,布局合理、线条优美,构图巧妙,形象生动,显出了一种高贵华...
9月25日,汉画像砖博物馆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开馆,馆藏汉画像砖实物超过1万件,目前展出1000余件。据介绍,汉画像砖博物馆是目前中国收藏汉画像砖数量较多的博物馆,而且藏品来源地域广,精品砖系列、品类较多,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该馆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5000平方米,内设“华夏瑰宝”“世史砖承”“巧夺天工”“大汉遗珍”4个陈列厅和“匠石流金”“奇秀隽永”两个特色展厅...
它用224块巨型石材修建而成,其中103块雕刻有精美画像,是我国考古史上规模最大、建筑石材最多的汉画像石墓之一;它的画像题材丰富、构图复杂、形象生动、技法多样,集汉画像石之大成,被誉为“罕见的汉代艺术杰作”……它就是整体拆迁并复原于安丘市博物馆的汉画像石墓。 安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时期为莒国封邑;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以侯国名安丘为县名正式置县。 1959年12月,...
昨天上午,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同安路的汉画像砖博物馆正式开馆。该博物馆是由市北区和军旅收藏家张新宽先生联手精心打造,馆藏汉画像砖实物超过1万件,是中国收藏汉画像砖数量最多、藏品来源地域最广、精品砖系列砖最多、品类最齐全的博物馆;也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与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六大展厅千余件藏品 昨天上午,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举行了开馆揭牌仪式,将打造一处新的文化地标和文...
图1 东汉青龙画像砖拓本 图2 东汉白虎画像砖拓本 图3 东汉朱雀画像砖拓本 图4 东汉玄武画像砖拓本 自商代始,中国建筑陶器开始使用,到了汉代日臻完美,那些极富特色的画像砖深深地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画像砖盛于两汉,出土最多的为河南、四川、江苏、陕西等地,题材内容颇有儒道哲学内涵,汉四神画像砖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四神,又称四灵、四象。就是我们熟知的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