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7年8月27——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本山口大学东亚比较都城史研究会三方联合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举办了“古代东亚的都城与墓葬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共有15名,其中8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5名来自日本的三重大学、中央大学、滋贺县立大学、龙谷大学和奈良文化财研究所,2名来自韩国的忠南大...
今日上午,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西安市人民政府支持,西安市文物局、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协办的“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开幕。 丝绸之路南亚段是丝路整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300多年前,著名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难险阻,沿着丝绸之路南亚路线最终满载而归。为推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报世界文...
第三届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简帛专题)学术研讨会暨2017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论坛8月15日在北京金台饭店开幕,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简帛语言文字研究学科(语言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承办,来自海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出版单位的近六十名学者出席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研讨阶段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上古汉语研究的新进展”、“出土简帛研究”和“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的相互结...
7月28日至30日, “恐龙蛋研究与展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海上丝绸之路”(杭州)化石论坛在浙江自然博物馆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委会、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自然博物馆承办。来自美国、日本、葡萄牙、斯洛伐克、阿根廷、台湾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恐龙蛋化石及古生物研究的权威学者,还有国土资源部、全国40多个博物馆、科研院所、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等100 多人参加会议。随...
瓮棺葬是指用陶质容器作为葬具,埋葬在地下的一种埋葬形式。在中国,瓮棺葬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再度流行,广泛分布于环渤海地区,在同时期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九州等地也有广泛的分布,是东亚地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一种埋葬遗存,对于考察古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研究,促进古代东亚文化交流研究...
日前,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遗址与出土文物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江口沉银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南海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文保中心等国内文物保护与保护规划方面的知名专家考察了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观摩了出水文物,就“水下遗址及出水文物保护、遗址保护利用规...
4月13-14月14日,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南海博物馆等国内文物保护与保护规划方面的知名专家考察了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观摩了出水文物,针对“水下遗址及出水文物保护、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遗址博物馆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在听取了该院同志对江口沉银遗址发掘过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与主要病害问题、遗址周边资源及博物建设思路等...
为加强对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遗产价值研究、进一步推进保护工作,3月24日至25日,广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小组办公室、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中山大学在广州联合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文明进程”学术研讨会,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文明进程”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城市发展”...
专家学者到遗址处进行考察。 宋明 摄 2月15日,“成昆复线(凉山段)考古新发现暨西南秦汉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凉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凉山,就2016年成昆复线(凉山段)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展开热烈讨论。 据悉,自2014年起开展的成昆复线(凉山段)考古工作,发现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以及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这类发...
2016年11月10日至12日,保护与传承视野下的鲁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曲阜市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向国内外学者展示近年来曲阜鲁国故城考古勘探发掘的重要成果,通过学术交流促进鲁文化的深入研究。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曲阜市文物局、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召开此次会议,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120余人。 鲁故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韩辉馆员对鲁故城2011年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做主题报告 1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协办、天津市文物局和天津大学承办的“2016年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应用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第五次会议)”以及“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会全体会议”在天津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互联网+文物展示与传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罗静、天津市文物局副局长游庆波...
2017年1月7日,“激越的呐喊——韩中人艺术展”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开幕,同时召开了韩中人绘画艺术学术研讨会,这是艺术家韩中人在锦都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一次个人展览。这次展览的作品多是艺术家近两年的作品,让观众看到了艺术家在抽象绘画艺术中的探索追求,并感受到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成就。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画室教授孟禄丁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
日前,“湖州市文博学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各县、区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保所和湖州行业、民办博物馆业务人员70余人参加。会议结回顾了2016年文博学会工作,部署了2017年文博学会的工作任务。 学术交流会上,市、县区8位会员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上台进行交流发言,内容涉及藏品研究、博物馆拓展教育、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历史人文等各方面,展示了湖州文博年轻人的风采与业务水平。 会...
第四场 黄翠梅(台南艺术大学):《牙璧的起源与发展:从殷墟出土的牙璧谈起》 通过梳理殷墟出土的数件牙璧,发现这些牙璧不仅形式多样,尺寸亦颇有差异,各牙之间齿饰或有或无,每组齿饰的数目和形状也不一致,各器之间缺乏发展脉络,显示其不仅来源纷杂,制作时代也不甚一致,从其突牙和齿饰的表现推断,它们极有可能分别源自新石器时代晚末期阶段的辽东、山东和晋陕地区。通过梳理不同时代出土的牙璧,发...
昨天,“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移民与贸易”学术研讨会,在泉州海交史博物馆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和泉州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小组联合主办。活动紧扣“移民与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议题。 来自中科院、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8位专家学者参与学术研讨,另有50余名本地学者和文史研究人员列席会议。 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冀平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