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口沉银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学术研讨会纪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前,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遗址与出土文物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江口沉银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南海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文保中心等国内文物保护与保护规划方面的知名专家考察了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观摩了出水文物,就“水下遗址及出水文物保护、遗址保护利用规划、遗址博物馆建设”等问题举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杜金鹏研究员主持。

 

  在听取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学者对江口沉银遗址发掘过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与主要病害问题、遗址周边资源及博物建设思路等相关情况介绍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是非常重大的考古发现,并对发掘过程中所采取的创新方法与科学保护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对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遗址博物建设及出水文物的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专家们提出: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主题要能体现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定位要明确、准确。遗址博物馆展示在承载研究功能之外要彰显社会文化服务功能。建议根据遗址性质,以“古战场遗址”定位。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要以“高、大、全、新”为目标,“高”即起点要高、立意要高;“大”即规模大、内涵广,规划要为今后的发展预留空间,要以“文化特区”来考虑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全”即遗产要素构成要全,要把山、水等自然因素和江口码头遗址、江口古镇、江口崖墓等纳入,与遗址有机结合,以丰富遗址本体;“新”即展示技术与保护研究方法要新。遗址博物馆的选址不能远离遗址,博物馆的设计要融入考古发掘特色和公众参与,包括发掘过程和出水文物保护过程等。

 

  专家们还认为,本次发掘出水文物种类多、数量大、级别高、涵盖面广,其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当前最重要的是前期研究,通过各种科学检测分析技术手段对精品文物的材质和工艺进行研究;保护工作应结合文物类型特点与遗址博物馆展示需求,既要使文物延年益寿,又要保存文物出水时所蕴涵的信息。今后博物馆展示不仅要展示出水文物,还要对保护修复过程与创新技术进行展示,增强公众的参与性。

 

  此次研讨会为下一步遗址公园规划、遗址博物馆建设预研、出水文物保护研究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撰稿:谢振斌、姚军)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