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蛋研究与展示”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7月28日至30日, “恐龙蛋研究与展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海上丝绸之路”(杭州)化石论坛在浙江自然博物馆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委会、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自然博物馆承办。来自美国、日本、葡萄牙、斯洛伐克、阿根廷、台湾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恐龙蛋化石及古生物研究的权威学者,还有国土资源部、全国40多个博物馆、科研院所、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等100 多人参加会议。随后,现场进行了“海上丝绸之路”化石科考活动的授团旗仪式。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大会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作《Exceptional fossil confirms brooding behavior in oviraptorosaurian dinosaurs》(《特殊的化石确认了窃蛋龙类的孵蛋行为》),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教授David Varricchio作《To Brood or Not To Brood: Controversies over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of Troodontid Dinosaurs》(《孵蛋或不孵蛋:伤齿龙类恐龙繁殖行为的争论》),斯洛伐克柯美纽斯大学教授Martin Kundrát作《The synchrotron age of dinosaur embryology》(《恐龙胚胎学的同步辐射加速器时代》)的主旨报告。

  会议还设立了学术会议分会场和化石论坛分会场,就恐龙及恐龙蛋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恐龙蛋展陈策展、科普与推广、“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化石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此外,国土资源部领导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还赴义乌考察了恐龙足迹化石点,参观东阳博物馆及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库房等。徐星为浙江自然博物馆观众作《飞向蓝天的恐龙》科普大讲堂。

  恐龙蛋化石是重要的古生物遗存。通过研究恐龙蛋化石,可以了解这些远古生物的繁殖行为方式、胚胎发育特征、系统谱系关系,也可以了解恐龙之间的生态关系,还能推测恐龙生活的古环境。我国近年来各地出土了大量恐龙蛋化石,而浙江也出产丰富多样的恐龙蛋化石。一直以来,浙江自然博物馆在恐龙蛋化石的收藏和研究都走在世界前沿,收藏的恐龙蛋数量、种类和质量居世界第一位。自2014年开始,本馆先后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和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合作举办关于恐龙蛋的展览,受到世人瞩目。本次国际研讨会,有力地推动恐龙蛋化石的保护与研究,进一步增强浙江自然博物馆恐龙蛋收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恐龙蛋展览、文创产品开发与运营等方面同样会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存,本次会议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召开,搭建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具有现实意义。借此机会,浙江自然博物馆与国内外古生物研究专家,切磋行业热点潮流,交流学界最新成果;广聚学术资源,广纳真知灼见,广交学术人才;以期开阔视野、增进友谊、激励创新,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寻求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助推浙江自然博物馆事业取得更大发展。(浙江自然博物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