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美国《今日美国报》7月20日报道,今年秋天,当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印度北部对一个青铜时代的城市开始发掘工作时,他们将在很多方面实现突破。 报道称,发掘地点拉基格里位于德里以西90英里,是中国在境外所从事的最大规模考古工作,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崛起成为考古领域世界大国的最明显标志,这同时也是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获准在印度工作。 报道称,文化领域的对外联络正在帮助柔化北京的形象,尽管中国扩...
当中国专家今年秋天到印度北部的青铜器时代遗址考古时,他们将在很多方面实现突破。这次位于德里西北100余公里的拉齐噶里的发掘,将成为中国海外最大的考古项目,标志着中国力量在世界考古领域的崛起。 这也将是中国考古学家首次赴印工作。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崛起让一些国家不安,文化对外交流对此有缓和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说:“我们现在有能力走出去,在资金、技术上帮助别人,中国考古进...
2016年5月21日至22日,中国考古学大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研讨会在郑州市黄河迎宾馆第十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耶鲁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郑州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山西大学、江苏师范大...
正在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出“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当地时间21日下午,习主席还来到布哈拉古城,参观了这座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历史文化名城。 驼铃声声,黄沙漫漫,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古代中西方的交流与互动...
【摘要】对1980年以来有关中国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展示研究、规划建设研究、国外经验借鉴研究、作为大遗址保护模式研究、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利益相关者研究6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简要剖析了保护利用研究中出现的缺陷,并指出了未来需要重视的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 【关键词】风景园林 考古遗址公园 保护 利用 来源:...
2016年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摘要36篇,参会代表一共48人,其中正式代表21人,列席代表27人。专业委员会代表的特点是覆盖研究领域广、跨学科合作研究多和中青年学者多。代表们既有来自中央和各省市文博考古单位的专家,也有来自中科院和各个大学地质、地理、环境、古生物、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学科的专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地...
专家们正在修复越南遗址出土的陶器 作者在研究越南遗址出土的玉璋 越南遗址出土的高领陶罐 回顾中国一百多年的考古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的外国人来中国探险和考古调查,到此后的中外合作,再到拒绝外国人来,后来再次中外合作,中外考古学术交流一派繁荣。但是,冷静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合作交流都是在中国境内考古,还没有中国考古机构有组织有目的地到国外去考古,从学术和文化交流...
在一场考古学领域空前规模的多学科、多视角、多课题、多成果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闭幕之际,一份包括强调科学发展公共考古的“郑州共识”获得与会700余位专家学者的一致通过。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介绍,考古学当代价值和公共考古的意义已经凸显于学术界和社会发展领域。公共考古的研究与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举例介绍,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8000年左右的碳化小米窖...
5月21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幕。49家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国75家考古文博机构、700余位专家学者、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场专题报告——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以及学术规格,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700位考古“大咖”联合发布《郑州共识》 23日下午,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顺利完成各项议题在黄河迎宾馆圆满闭幕。49家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国75家考古文博机构、700余位专家学者、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场专题报告、16场面向公众的讲座——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以及学术规格,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
5月23日下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闭幕式在郑州举行。闭幕式由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主持。闭幕式首先由中国考古学会13个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对历时1天半的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总结汇报。 随后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名誉会长王文超,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分别致辞。他们表示这是一次高端的、开放性的学术盛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大会顺利完成了预期的...
“这次大会的学术性、开放性确实让人耳目一新!”5月21日下午,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发掘领队杨军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郑州黄河迎宾馆会场兴奋地告诉记者。 21日上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开幕。参会者包括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国、英国、德国、埃及、印度、韩国、日本、洪都拉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专家学者以及数百位列席学者, 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顶级考古学家,可谓星光熠...
在听取各位田野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汇报后,经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评审专家组投票选举,共有21项田野考古项目荣获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现将获奖名单公示如下: 一等奖 1.河南省郑州市东赵遗址考古发掘 承担单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负责人:顾万发 2.河南省洛阳市汉魏故城北魏...
经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由中国考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常务理事会议投票选举,评选出以下11位学者,荣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青年学者奖(金爵奖),获奖名单公示如下(最后两名得票相同): (1)吕红亮(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教授) (2)李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副研究员) (3)张全超(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教授) (4...
经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由中国考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常务理事会议投票选举,评选出以下11项研究成果,荣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研究成果奖(金鼎奖),获奖名单公示如下(最后四项得票相同): (1)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高星、王惠民、裴树文、陈福友等著:《水洞沟: 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考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