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月10日揭晓,其首次增设的“国外考古新发现”被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遗址摘得。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涛介绍,凭借2012年至2015年进行的4次考古发掘所获得的重要资料,2016年秋季,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对明铁佩古城进行第五次发掘,首次发现了遗址外郭城城墙,获得了对该城址空间范围的全新认识;同时在对内城南部...
1月10日,中国社科院考古学论坛·2016年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首次设立的“国外考古新发现”花落乌兹别克斯坦的明铁佩古城遗址。 “明铁佩古城遗址”项目的中方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涛介绍,在前四年考古工作基础上,2016年秋季的第五次发掘,首次发现了明铁佩遗址外郭城城墙,获得了对该城址空间范围的全新认识;同时在对内城南部手工业作坊区的发掘中,首次廓清了作坊建筑特点、文化...
2016年11月,社科院考古所赴埃及考察孟图神庙遗址。(高伟 摄 / 社科院考古所) 位于埃及南部卡尔纳克神庙保护区的孟图神庙将在今年首次向中国考古队打开大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埃及文物部6日在京确定它为联合考古的“首站”。 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对记者说,这一项目不仅是中国考古走向世界的里程牌,也是世界两大古老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景观,“我们正在实现中国考古人的梦想。” 孟图神是古...
“新中国考古从这里走出——纪念《辉县发掘报告》出版60周年学术座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辉县发掘报告》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版的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对中国考古工作起着典范引领作用。 1950年10月,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辉县开始首次考古发掘,拉开了新中国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序幕。这次发掘系统揭示并清理和保护了商代、战国与汉代诸多墓葬及其珍贵的考古学信息与出土文物,为了解我国不同...
打捞出的瓷器 2007西沙水下考古现场 打捞出的文物 5月8日,历时55天的2007西沙水下考古项目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共采集水下文物近万件,并新发掘了玉琢礁等沉船遗址10处。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威说,最快今年秋天将对船体进行整体打捞,这次西沙考古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远海。 这次对在远海发现、发掘的华光礁Ⅰ号沉船,进行了抢救...
“秦皇汉武”时代如何举行国家祭祀活动?考古专家经多年野外考古工作给出的答案是:最近在陕西省凤翔县内发现了迄今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址,秦皇汉武等都曾参与。 专家表示,这是中华民族统一国家形成时期——秦皇汉武时代的盛世景观再现,也对研究国家祭祀制度、中华文化整合发展和天人合人等思想理念的古今之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时代价值。 这处命名...
20世纪初,中国的西部还是西方考古学家的乐园,大批文物甚至流失海外;曾几何时,中国考古人还只是埋首于自己的土地,而对其他文明进行研究和发表见解还依靠着二手的文献资料……而现在,中国考古正在走向世界:从亚洲蒙古高原到中美洲热带雨林,从丝路沿线到非洲海滨,都可见中国考古人的身影。 以世界文明为广阔背景,用更丰富的视角认识中华文明特色 或许很多人会问:国内的考古和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已经...
2016年11月8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6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三讲在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世民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引航掌舵——夏鼐的学术人生”的精彩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资料信息中心巩文主任主持并点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国家...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来自国家、省级考古研究机构和大学等近十支考古队伍将先后远行丝绸之路,寻找中华文明、古埃及、古印度等世界古老文明的“失落版图”。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1日晚闭幕,并发布《敦煌宣言》称,将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保护传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
近些年中国考古学热点迭出,这里所涉及的热点,可能更多属于个人兴趣所在。而对于这几个事关重大的相关问题,在此也不可能进行全面讨论,仅就个人感受的关键之处发表一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新考古学在中国 新考古学1960 年代首先兴起于北美,198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通过张光直先生的《考古学专题六讲》等以及不断增加的走出去机会,而有所接触和了解,1990 年代曾经掀起过译介、讨论和探索的一...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讲话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讲话极大鼓励了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鞭策我们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考古学有悠久的渊源,...
“中国考古要有世界视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说了这句话。 这种世界视野,是一种关注世界文化发展、并愿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是一种愿意与世界各国进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态度。 眼光从向内到向外 曾经中国考古人的目光只盯住国内,忽略甚至无视国际的学术发展进程,而这种过窄的视野无疑限制了中国考古学的发...
2016年下半年,中国考古学者们将会进行一次规模相当大的行动,对象是一个青铜时代的城市遗址。有点特殊的是,这个遗址不在河南陕西,而是在印度。 此事引发了美国老牌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USA Today)的兴趣。该报的一篇特别报道称,这是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被允许进入印度开展工作。报道援引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的说法: 我们现在有能力走出去,并且在资金、技术和技能方面为他...
栾丰实,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 1人物简介 籍贯:山东烟台 学习及工作简历: 1978-1982,山东大学,学习 1982-1987,山东大学,助教 1987-1992,山东大学,讲师,考古教研室副主任 1992-1997,山东大学,副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 1997-今,山东大学,教授,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 2科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