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拯救威力渐退的黄金碑,法老阿卡曼拉向父亲求救。剧照 左:断臂浮雕复活。 右:巴台农神庙的雕塑“人马怪和拉皮斯人”,大英博物馆馆藏图。 作为2015年开年第一部引进片,《博物馆奇妙夜3》以2D、中国巨幕和IMAX版本与中国本土贺岁大片鏖战正酣。 与前两集相仿,该集继续由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安莱瑞带队,与复活的馆藏好友们玩转奇妙夜。不过,这次他们走出纽约,来到大英博物馆。在这座拥有...
梵高的画作通过感映技术及40多个高清投影展示出来,不少画面还增加了动画效果。 35分钟,3000多幅画面,梵高的一生及其创作的杰出艺术作品将以多媒体影像形式展现。昨日记者获悉,“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将于明年4月28日在上海开始启动中国巡展,并将于8月转战北京。这一颠覆传统观展理念的展览,虽然展出的不是真迹,却将采用最新的感映技术,呈现梵高一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手稿以及书信。该展中方策展人...
在现代都市人的眼里,江南古镇上的枕河人家是如此的温润、雅致。古镇旅游,只不过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却成为都市人心中共同的故乡。 在嘉兴近20年的旅游发展征程中,成就了乌镇、西塘、盐官三大江南水乡古镇,它们各具特色的水乡意境,让中外游客体验到农业文明时代的情感。每年超千万游客蜂拥而至,是对这三大古镇的认可,也给它们再一次腾飞提供了动力。 事实上,在嘉禾大地上,还有濮院、路仲、崇福、长...
杨晓邬在修复青铜器文物 9月23日,年过70的杨晓邬来到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指导4名徒弟修复青铜器。和青铜文物打了半辈子交道,为了培养更多“文物医生”接班人,退休后的杨晓邬一直没闲着,传业授道成为他的主要工作。 作为省内首屈一指的青铜器修复专家,杨晓邬工作至今40载,他几乎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所有青铜器的修复。 40年修复青铜文物上千件 1974年,返城知...
国图古籍修复师边沙正在修复“天禄琳琅”珍贵古籍。 9月22日,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组荣获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该奖项每5年表彰一次,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四部委联合主办,重点表彰在国家重大战略、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中涌现出来的领军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区域发展重点领域、优势产业等涌现出来的杰出人才;长期坚持工作在一线专业技术岗位、潜心...
当年乾隆皇帝送给她母亲的礼物、宋锦《西方极乐世界》图轴日前在苏州“复活”。今天下午,苏州丝绸博物馆向世界宣布,由中国唯一的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领衔攻关,历经6年制作的宋锦《西方极乐世界》图轴再现苏州。 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原件宋锦《西方极乐世界》图轴由苏州织造局根据宫廷画家丁观鹏的画图为蓝本织成,当时便是举世无双,300多年来一直封存在故宫博物院,秘不示人,是故宫博物院的镇...
复古狂潮掀起了老唱片收藏热,唱片的历史已有百年,其最大的贡献就是能够记录人类历史的声音,不管是讲话还是音乐,上个世纪,人们都是靠唱片来记录声音的。经过百年的洗刷,现在的唱片已不像刚生产时完整,音质也逐渐变差,其中不乏记录重要声音的唱片……
为了留住中国唱片“百年好声音”,中国唱片总公司2011年启动了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根据该公司22日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一季度,中唱共计完成近两万条开盘胶带母版、6000余面金属母版的数字化采录,同时完成了媒资管理系统和蓝光光盘存储系统的建设。 老唱片诞生于19世纪末,我国有记载的第一张唱片是1904年录制的京剧孙菊仙唱腔。至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胶木唱片已完全停产。 据项...
中唱公司的唱片资料库 上个世纪40年代末的老唱片 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讲话,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的经典唱段,王人美、周璇的曼妙歌声……这些上个世纪留下的珍贵声音文物正在通过数字化永久保存,并将再次面世,总量多达17万套以上。 一项刻不容缓的浩大工程,正在天宁寺旁一条不起眼的胡同中悄然进行。坐落于此的中国唱片总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老唱片库,保存着17万套磁带母带及老唱片金属模...
人类记录声音的历史有百年之久,从唱片到磁带,从磁带到光盘,从光盘到MP3……声音的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使声音存储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是曾经刻录在唱片上的老声音,怎么才能对抗岁月,回音依旧呢? 正值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之际,其后人,同样也是京剧名家,梅葆玖先生整理出大量梅兰芳先生从1920至1960年灌录的唱片,精选出最具梅派特色的唱段和足本戏,并通过中科汇金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
93号院博物馆 93号院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近日,位于大栅栏琉璃厂核心区域的铁树斜街93号老宅院里,一家小微博物馆——93号院博物馆开馆迎客了,毛猴、兔爷、绒鸟、风筝、草编、木雕、金漆镶嵌、宫廷补绣……博物馆展示的各种民间藏品和非遗作品,无一不是精工细作。据悉,93号院博物馆实行免费对社会开放,它是以展示、体验、交流非遗及民俗手工艺品为主的传播体验基地,博物馆借助大栅栏-...
工作人员对青铜器进行完形修复 枯燥感与巨大成就感并存 “每当看到一个破碎得不成样子的文物被我们一点点拼接成型后,那种极大的成就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文物医生”对待“生病”的文物,就如同对待婴儿一样百般呵护,尤其是书画修复组。 书画修复所用的工作台面,有特别的讲究。2米多宽、6米多长的工作台面,是由度过了变形期、质地坚硬的木材制成,并经 过传统大漆多次粉刷...
2014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近日在崂山区世纪广场举行,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但是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得到充分展现,28支来自崂山区各社区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展示了地功拳、跑驴、旱船、舞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项目”),用崂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的话说,这些非遗项目调动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自身也借助非遗节这个平台扩大了群众基础,提高了知名度,使民俗文化得到传承。 百年地功拳亟...
“窗含西岭千秋雪,柴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诗在荷兰设计工作室 bo reudler studio 所设计的“slow white shutters”木窗中得到了最完美体现。 在完全打开时,木窗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让自然光洒入室内,更如同画框一般将窗外的如画美景固定在墙上。另外,在地下室之类无法看到室外景色的空间使用“slow white shutters”木窗也许是更好的选择,通过自行选择的...
马知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10年。这10年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比较陌生到逐步了解,虽然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但这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幸。当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冲击,许多农耕时代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呈现片段化、碎片化状态,致使一些专家感慨“偌大的城市里,已经容不下一张童年的灶王像!”对于这样的感慨我们不妨追问一句:有必要在城市里制造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