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复活记 云南“文物医院”探秘

文物修复-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作人员对青铜器进行完形修复

 

      枯燥感与巨大成就感并存

 

      “每当看到一个破碎得不成样子的文物被我们一点点拼接成型后,那种极大的成就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文物医生”对待“生病”的文物,就如同对待婴儿一样百般呵护,尤其是书画修复组。

 

      书画修复所用的工作台面,有特别的讲究。2米多宽、6米多长的工作台面,是由度过了变形期、质地坚硬的木材制成,并经

 

      过传统大漆多次粉刷后沿用至今,已有40多年。沐蕊说,只有传统方法制作的工作台,才能不变形、不掉漆,使得桌面始终保持平整,从而避免修复书画时因桌面不平整造成损坏。

 

      唐永宏才修复完的,是一幅出自清末昆明画家杨应选的人物工笔画。该画在捐献给博物馆前,因保存不当,画面出现轻微变色。由于使用了矿物原料,一些白色的花经过多年氧化,已变成了黑色。此外,装裱画心的绫也出现破损。

 

      唐永宏将这幅画放入水池浸泡,软化浆糊,使得作为画心的绢与装裱画心的绫相分离。“国画泡在水里特别美,立体感很强,那种效果比挂在墙上看好多了。”他一边工作,一边描述着书画修复的神奇之处。

 

      浸泡之后,他把画心放于工作台上自然干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他小心翼翼地用水冲、刀刮的方式去除了部分画心上的污迹。但原本白色的小花氧化变黑后,已经难以用物理方式去污。他只得用蘸有双氧水的棉签,往黑色部位轻轻涂抹,把黑色的小花逐渐还原成白色。之后,他赶紧倒水稀释双氧水,又快速将水吸干。

 

      即便是最简单的浆糊和宣纸,为了保护文物,工作人员都不会随意采购——这是因为,普通机制浆糊含有对文物有害的化学制剂,博物馆修复书画用的浆糊都是自制的。而机制宣纸也含有化学制剂和酸性成分,容易使文物寿命减短,是被禁止选用的。技术部修复字画用的宣纸,都是从安徽采购的、无化学制剂的手工宣纸。

 

      书画完全修复后,在其自然干燥的过程中,唐永宏每隔20分钟都会用喷壶在书画上方喷洒一些水雾。他说,这是增加空气湿度,避免因书画干燥过快导致画心变形。

 

      文物保护修复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与历史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化学等成熟学科相比,缺少系统的指导。同时,文物保护修复学科又是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因此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而多年来,这一学科毕业的专业学生十分稀少,与之最为接近的,仅是历史学毕业生。目前在省博技术部工作的人,大多都有20多年的工龄。

 

      青铜器修复专家陆静杰和许老师分别是学机械铸造和法律出身的,书画修复专家唐永宏也不是科班出身,但当年进入该行业,经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学习,他们早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专家。

 

      学机械铸造专业的陆静杰记得,当初被省博招纳后,他觉得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最为接近时,便是给文物复制模型的时候。“那时候,以前学的专业终究派上了用场。尽管我们每天与粉尘和化学品打交道,但每当看到一个破碎得不成样子的文物被我们一点点拼接成型后,那种极大的成就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他欣慰地说。

 

      修复一件破损的青铜器,往往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而修复书画时间更长:清洗需要半个月,修复则需要两三个月。耐心和细心,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基本素质。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