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700年前,古老的溱洧汇流处传来车辚辚、马萧萧之声,郑武公将郑桓公在陕西棫林建立的郑国迁都于此,从此将春秋列国带入到群雄逐鹿的中原时代。 如今,中国的考古工作者们用一把把手术刀将一个遥远而又辉煌的郑国“复活”在当下。 2002年,位于河南新郑的郑国贵族墓地考古发现了春秋时期郑国墓葬3000多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 ...
长尾雁荡鸟复原模型 “浙江恐龙大复活”特展推出近一个月来得到了观众的厚爱,展览开幕后,浙江恐龙的复原工作还在进行中,近日,又有四个复原模型加入特别展,分别是丽水浙江龙、孵蛋中的伤齿龙类、长尾雁荡鸟和临海浙江翼龙四个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同时我们还对应加入了丽水浙江龙后下肢、伤齿蛋窝化石和临海浙江翼龙肢骨化石。 丽水浙江龙化石于2000年发现浙江丽水莲都区,是浙江省首次研究命名的甲龙类化石。...
一亿年前白垩纪时期,浙江大地是恐龙繁衍生息的乐园,所以浙江是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之一。本次展览主要以浙江发掘的恐龙化石为主线,从浙江恐龙的发现——研究——复原——“复活”四个维度展开,采用多种方式向观众展示从恐龙化石到骨架再到生态复原的过程。 看点一:化石与研究 展览展出的恐龙、恐龙蛋等化石标本是近30年本馆专业人员在浙江发掘的恐龙化石的集中展示。研究团队通过大量野外实地观察、化石修理和...
你见过几亿年前浙江大地上的恐龙吗?浙江都有些什么样的恐龙?同在浙江,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6月1日,浙江自然博物馆送出一份六一儿童节大礼:“浙江恐龙大复活”展在这里开幕。 这是浙江本土恐龙第一次大规模集体亮相,展览囊括目前已确定的省内所有恐龙种类,包括浙江吉兰泰龙、天台越龙、礼贤江山龙、丽水浙江龙、中国东阳龙,还有两种正在研究中的天台镰刀龙和缙云甲龙。浙江吉兰泰龙是浙江发现、鉴定且命名最...
上海科技馆原创展“如何复活一只恐龙”5月25日开展,为观众开启一场“恐龙大复活”的探秘之旅。上海科技馆供图摄 5月25日,上海科技馆原创展“如何复活一只恐龙”在上海环球港亮相,这是上海科技节大型科普展览首次走进商业广场,观众可边逛商场边免费开启一场“恐龙大复活”的探秘之旅。 展览从“科学复原”角度切入,按照“恐龙印象-化石发掘-骨骼搭建-形态外貌-行为习性”的脉络,结合恐龙复原科学研究...
白垩纪时代,在丽水那个以烧饼闻名的县城缙云所在的地方,有一学名叫“甲龙”的恐龙,正度过它的浮生半日闲—— 甲龙是食草恐龙,牙口非常差,要挑嫩的吃,所以请放心,它不会对你这道荤菜动心。甲龙身材一般,软肋是脖子太短。它的肚皮很软,走路的时候身体离地面很近,以保护肚皮。加上它四肢粗壮,走起路来总是慢悠悠的。 看起来,它是不是很好欺侮?不过,甲龙是有秘密武器的。它身上坚硬的铠甲,很不好咬,要干...
西夏陵出土的鸱吻、妙音鸟、鎏金铜牛,战国时期的虎噬驴透雕铜牌,唐代墓门上雕刻的胡旋舞,雕凿在贺兰山上的神秘岩画……宁夏博物馆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借助正在举行的宁夏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纷纷“复活”,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设计图案,进而有望在近期变成承载宁夏历史文化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颇具观赏性的工艺品:鼠标、U盘、钱包、时钟、摆件、挂件、胸针、台灯、香炉、屏风、茶具、厨具、书签、书架……琳琅满目的设计...
中国的古籍保护学者们正在致力于恢复传统的造纸法,助力古籍修复,推动中华传统工艺与文化传承。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4月18日透露,“复活”开化纸,用中国自己的纸张来修复中华古籍是当前该研究院学科建设的重心之一。 杨玉良透露,中国传统纸张寿命极长,可达四千年;而现代纸张,就算是造币用纸,寿命也不过四百年。修复古籍用纸需优于原来的纸张。 据了解,开化纸史...
纺织品文物修复师陈杨在故宫博物院待了十余个年头,只安安静静地做了一件事——修复纺织品文物。“纺织品文物修复是一件费工、费力、费时的工作,作为‘文物医生’理应承担起责任,让故宫纺织品文物走入下一个600年。” 2016年,3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并收获极高人气。纪录片将镜头对准故宫文物修复师,展示了默默固守“冷宫”的故宫工匠在修复一件件“国宝”时展现的匠人风范和“大历史小工匠”情怀。 ...
很多人都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实际上,在全国各级博物馆,文物修复是文保工作的一个常态。 近半年来,宜昌市博物馆接连举办两次馆藏文物修复展,让市民一睹那些曾深藏库房的破损文物精品。4月11日,本报记者前往宜昌博物馆,了解这批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秭归卜庄河出土的铜蒜头壶。 古香古色的汉铜鼎出土时是一堆碎片 零碎的残片重新聚合,一件古香古色的汉代鸟形钮附耳铜鼎跃然眼前;锈缺的...
对海昏侯墓考古现场提取的竹简进行清理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西汉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5年11月,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著名漆木器保护专家吴顺清带领12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开始对墓葬中出土的竹简和木牍进行清理修复工作。 吴顺清是我国出土竹木漆器、丝...
古籍普查过程中,文保人员为古籍装上护夹 “江南望族的生长图景是怎样的?与地域水土的关联在哪里?作为北方省份的作者,我很想对此有所了解,以作为写作的资料储备。但是,平常又没有集中的时间去南方城市或大型图书馆查找资料。”陕西安康籍的散文作家陈文芳在微信朋友圈说,“偶然,在网上看到梨洲文献馆平台,点进去看,发现有一系列的南方家谱,还有诸多古代文人著作,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瞬间有一种得来全不费功...
修复前的来自香格里拉的藏文经书周明佳 摄 古籍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修复是古籍保护的一种常见方式和重要手段,靠修复师们的一双双巧匠之手,将“生命垂危”的珍贵古籍“诊治康复”重获新生,修复古籍的人也被称为“古籍郎中”。他们中有一位佼佼者,凭借一身绝技挽救了数以万计危在旦夕的古籍绝本,他就是就职于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修复师杨利群,他也是我国7位国...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对耶路撒冷一个1世纪的基督徒 墓室 进行研究时,考古学家在骨瓮上发现了一段古代 铭文 .他们认为这段 铭文 能够证明这个 墓室 就是耶稣的最终安息地。这段希腊 铭文 可翻译为“神圣的耶和华,复活,复活”。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另一个骨瓮上发现据信讲述约拿和鲸鱼故事的图画。 研究过程中,考古学家利用安装在机械臂上的远程遥控摄像机对耶路撒冷的一座塔式建筑的地下进行探测,最后发现...
从古战场遗址到消失的村落,从民间传说到历史典故……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逐渐被人淡忘的遗存,正被用来为南京的新建道路命名。市地名办的专家表示,此举是为传承历史、守护乡愁。 不少不为人知的历史遗存因新路“复活” 在栖霞区燕子矶新城,有一条路名叫白石垒路。栖霞区档案局张永芳告诉记者,因为这条路位于古战场“白石垒”附近,故取此名,以此显示燕子矶新城所在地的历史内涵。 市民张先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