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过一年多田野考古,考古学家近日完成了汉武帝陵园的全面调查和勘探,考古调查面积近50平方公里,实际勘探面积达15平方公里,首次全面破解了汉武帝的陵园布局之谜。 陕西考古研究院院长、汉陵考古队队长焦南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汉武帝的茂陵陵园布局已基本清楚:陵园整体坐西向东,以帝陵为中心,有内、外两重园墙,分布着数百座外藏坑,司马道两侧有50多座陪葬墓,陵邑则位于陵园东北方。”...
日前,微山县两城一中的校园内发现一汉墓群,此墓群是该校在建设教学楼的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据悉,当地文物部门已对发现的14座墓穴采取了保护性发掘,共出土鼎、壶、盘、盒、俑等文物20余件。 4月19日下午,记者赶到了微山县两城一中。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该学校的教学楼刚开始打地基,工地的东半部分是已被发掘完毕的墓穴,而施工人员在这部分区域也没有继续施工。该校的焦校长介绍,4月2日,他们学校根据新教学楼...
资料图片:汉武帝陵——茂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市东9公里的渭北原上。整个陵园园区占地合60万平方米以上,有霍去病、卫青、霍光、李夫人、平阳公主等近30座陪葬墓。 经过一年多田野考古,考古学家近日完成了汉武帝陵园的全面调查和勘探,考古调查面积近50平方公里,实际勘探面积达15平方公里,首次全面破解了汉武帝的陵园布局之谜。 陕西考古研究院院长、汉陵考古队队长焦南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汉武...
发掘现场 该墓葬发现的铜釜 昨日上午,市文物管理所组织人员,对居巢区苏湾镇西大路巢湖段改建工程中发现的一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至昨日下午5时,发掘清理因雨中断。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钱玉春称,尽管该墓葬尚未发掘完成,但从此前在该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来看,该墓葬的规格应该较高。 据了解,4月15日上午,在西大路巢湖段改建工程中,施工人员在居巢区苏湾路段一处原路基下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并有部分...
近期,和林县分别在东沟门村发现4座北魏墓葬,大板申村发现7座汉代墓葬,小红城村村北发现7座汉代墓葬,出土了近300块文字砖、大量陶器、铜器、马头骨等精美文物。 东沟门村4座北魏墓葬全部为带斜坡式墓道的单室砖墓,其中一座墓葬极为考究,墓门为仿木结构,更为珍贵的是此墓葬由两大类十多种形制的砖修建而成,其中墓顶为绳纹小砖,墓壁及甬道为绳纹大砖。此外,绳纹大砖又分为长方形、梯形、弧形厚砖,所有大砖素面处...
四川大邑东汉家族墓葬群考古发掘工作在10日发现罕见双面俑后,16日又发现了夫妻合抱俑。 大邑县文管所副所长廖学兵介绍说,这件夫妻合抱俑高约20厘米,与双面俑一样都是黑陶质地,但与双面俑造型中两人背靠背不同,夫妻合抱俑是前胸贴后背,从体态特征判断造型为一男一女,男俑两臂从女俑腋下将其环抱。 廖学兵说:“夫妻合抱俑中一男一女身体紧贴,头部紧靠,虽然看不清面部表情,但从动作上仍能感觉到两...
发掘单位: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发掘领队:史家珍 邙山墓群分布图 墓群位于河南省偃师市。2006年7月—2008年3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以郑州—西安客运专线的考古工作为契机,结合“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专题调查、勘测了位于偃师市的洛南东汉陵区,取得了重要收获。 东汉王朝建造了12座帝陵,其中11座分布在洛阳附近。文献记载,汉魏洛阳故城的西北邙...
墓葬内景 阎楼西侧环沟 4月8日公布的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榜上有名。对于普通人来说,考古发现的激动人心之处,往往在于某些入土千年的奇珍异宝得以重见天日。这是一种具有探险和传奇色彩的想象。就这种想象而言,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的考古成果似乎就显得很平淡。 但事实绝非如此,今天的考古再也不是对地下墓...
在新密曲梁发掘出的古墓里还发现了当时小麦和谷物的碳化物 在新密市曲梁乡一处兰州至长沙成品油输送管线工地上,郑州市文物考古人员钻探时,发现地下埋藏着不少汉代古墓。经过一个星期的发掘,8座汉代古墓被挖开,墓中一些陶制器物中,还发现了汉代小麦和谷物的碳化物。距这些汉墓群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掘到两处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址。 昨天上午,在新密市曲梁乡牛角湾村,记者看到8个被开挖的古墓,墓室多是汉代空心砖铺就...
经过半个多月的考证,古文物大省山西省不久前新发现的古代墓葬群被证实为一处成片、成规模的汉代和明清前期墓葬群。 据山西省文物局介绍,此次发现的墓葬群位于山西省盂县孙家庄镇大吉村,是在今年3月中旬修筑公路时发现的,古墓文物未造成破坏。通过有关文物专家半个多月的挖掘清理,证实这是一处汉代和明清前期的古墓群。墓中的尸体呈仰卧状或侧卧状,其中陪葬品不多,大多为陶器,少的有二三件,多的有十来件。 考古专家...
目前我国出土最形象的新石器时代陶塑人面像 经过两年多的整理和编写,学术界期待已久的《蚌埠双墩遗址发掘报告》终于出版发行。昨天,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专著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距今约7300年的双墩文化,不仅将我省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而且这个目前我省及淮河中游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上出土的600多件刻画符号,很可能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
工作人员发现陶灯 兽骨 自2003年营城子汉代墓地被发现以来,其抢救性挖掘工作始终没有停止,随着营城子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推进,近日又有4座墓葬在营城子汉代墓地第二地区被发现。4月12日上午,记者闻讯赶到现场进行了独家采访,这也是营城子汉墓抢救性发掘在2008年的首次对外披露。特别的是, F区4号墓为品字形石板墓,这是大连考古中首次发现这一形制的墓葬, C区3号墓为带有耳室的素面砖墓,...
最近,盂县发现了一处较大规模的古代墓葬群。经过半个多月的清理,证实这是一处成片、成规模的汉代墓葬群,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墓葬群位于盂县孙家庄镇大吉村,是在今年3月中旬修筑县重点工程水神山公路时发现的,古墓文物未造成破坏。通过省市文物专家半个多月的挖掘清理,证实这是一处汉代和明清前期的古墓群。墓中的尸体呈仰卧状或侧卧状,其中陪葬品不算多,大多为陶器,少的有二三件,多的有十来件。 考古专家称,...
这种双面俑在国内汉墓考古中极少发现 在古代墓室中出土人物陶俑并不罕见,但出土一头双面的人物陶俑可是闻所未闻。昨日记者获悉,近日,一单位在大邑县韩场镇兰田社区旁边的一个大土包上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距今近2000年的东汉墓群。经过成都市考古队和大邑县文管所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发现9座汉墓和8座明朝墓葬。出土了纪年砖、双面俑、动物俑等上百件文物。 纪年砖考证家族身份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队...
在商周遗址上考古,却挖出了宋朝的墓葬区。日前,考古人员在福州罗汉山考古时,发现了这些奇怪的现象。而其中的一组墓葬群的型制为福州考古界首见,可能将对福州考古的学术研究上带来一片新天地。目前对于这组墓葬群的具体年代是北宋还是南宋,专家们还存在争议。 商周遗址挖出宋代墓葬 福州罗汉山位于火车站附近,两年前,考古部门在罗汉山区域的罗汉山隧道进、出口处发现大量印纹陶片、素面陶片,年代约为商周时期。于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