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2000年前东汉墓室中出土罕见的“双面”俑(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种双面俑在国内汉墓考古中极少发现

在古代墓室中出土人物陶俑并不罕见,但出土一头双面的人物陶俑可是闻所未闻。昨日记者获悉,近日,一单位在大邑县韩场镇兰田社区旁边的一个大土包上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距今近2000年的东汉墓群。经过成都市考古队和大邑县文管所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发现9座汉墓和8座明朝墓葬。出土了纪年砖、双面俑、动物俑等上百件文物。

纪年砖考证家族身份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队员已发掘了1000多平方米的墓葬区,露出地面的9座东汉墓葬自东向西一字排开,已进行了初步发掘的两座墓葬一座长约8米,宽约3米,另一座长13米,宽近3米,它们的墓壁砖上都雕有各种精美的纹饰。据介绍,目前发现的汉砖纹饰主要为连璧纹、车轮纹、古钱纹、水草纹、鱼纹、菱形纹等。

最为重要的是,考古队员在其中一个墓葬中发现了刻有反向隶书体的“元和三年”(公元86年)的纪年砖。专家告诉记者,这纪年砖的发现将有助于对墓葬年代、家族地位和身份的考证。

双面陶俑惟妙惟肖

汉代时流行厚葬,经常把生活中享用和追求的物品作为随葬品。虽然此次发现的部分汉墓有早年被盗的痕迹,但考古队员仍从两座墓葬中发掘出了头俑、鸡俑、狗俑等近百件能看出器形的文物。其中,一件残高20多厘米的双面俑在国内汉墓考古中极少发现。只见,墨黑色的双面人俑两面分别是两个人端坐像,从面部轮廓和姿势看很有可能是一男一女。“男子”头部的发箍依稀可见,两手端放胸前。“女子”面容清秀,鼻子坚挺,双手与肩同宽贴身下垂,造型惟妙惟肖。专家认为,双面俑可能与信仰或祭祀相关。

现场考古专家刘红彬告诉记者,从目前现场情况可以推测,此次发掘出的家族汉墓群在死者下葬前就已进行了布局规划,这个家族在汉代时应该有一定的地位。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在东汉时期,大邑的人居就达到一定数目,物产也较为丰富,整个地区生产、生活等已较为繁荣。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