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国的漆器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生产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全盛时期,包括山东地区在内,发现了大量的保存完好的汉代漆木器产品。2012年发掘的日照海曲墓地就出土了多达近500 件汉代漆木器,是为这一时期山东地区汉代漆器的典型代表。 在海曲墓地报告整理过程中,出土漆木器的考古绘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由于这批漆器仍处于饱水状态,考古绘图的难度较大,但在进行这项工作中,发现尽管从器物的...
12月15日,在湖南省溆浦县马田坪古遗址古墓葬保护区M48号墓,清理出土文物25件。截至目前,该古墓葬保护区新出土文物达200余件。 在发掘现场,怀化市文物处、溆浦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对M48号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出土滑石器有樽、壁、兽面,铜器有剑、钱币,陶器有锺、钫、壶、罐、燻炉等大量文物。据怀化市文物处退休教授向开旺介绍,墓的规模较大,从埋葬形制上看,初步判断为西汉末年的墓葬,墓主人家...
成排的圆形焙烧炉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桂阳县境内发现大规模古代矿冶遗址群。通过发掘,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古代以炼锌为主的多金属冶炼作坊遗存,再现了当时的冶炼场景。 遗址位于湖南省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炉沙坪组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中心的山体平台上,呈“品”字形分布着三个功能单元,一个用于焙烧,两个是冶炼用的。矿料先经焙烧加工后再分送去冶炼。冶炼单元中存在1至3个冶...
甗本身便是由甑、鬲组成的复合炊具,但由若干个甗联为一体,会组成一件什么样的炊具呢?妇好墓出土的这件三联甗就是目前所见到的唯一的这种复合炊具。它是将三个甗的鬲合为一起铸成一个长方形中空的案,案下有六条实足,案面上保留着三个鬲的口,甑则仍然是三个个体,分别套接于三个鬲口内,从而形成一鬲加三甑的格局。使用时,鬲腔内的热蒸气分别进入三个甑内,三个甑中可分别放置不同的食品,既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也增加了食...
12月26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将在成都博物馆举行。在这场全国“赛宝大会”上,来自凉山州博物馆的文物蛇蛙铜俎案将与一众国宝同台竞艳。由于出土年代较晚,这件青铜器目前尚未定级,然而,作为盐源盆地出土文物中的精品,它注定将以独特造型和精美工艺,受到公众瞩目。 星鸟铜杖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盐源盆地出土了大批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器。其中,以老龙头墓...
岳西县主簿镇大歇村梅岭组朱庆正收藏了一只特大铁秤砣,重18.5公斤,一面阴铸“悦来昌记”字样。岳西县原文物局长储诚发认为:“从秤砣形制和包浆等方面综合判断,应该是清代中晚期的老东西。” 该秤砣于1995年在主簿镇大歇村梅岭组出土,为朱庆正清理自家房屋阴沟时偶然掘出。秤砣为扁形棱柱体,与我们日常见到的相似,只是个头要大很多。底部长16厘米,宽13厘米,上部长14厘米,宽12厘米,全高20厘...
经满城区文物所上报,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省、市、区三方文物主管部门对满城区汉墓东侧一汉代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出土49件文物。 此汉代墓葬位于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墓正东1000米处的北陵山村,自11月1日开始发掘,至12月11日结束。通过出土器物和墓室型制判断,应为西汉时期墓葬,可能为中山靖王刘胜陪葬墓之一。 据省文研所专家介绍,墓葬出土文物49件。其中彩色陶器25件,包括陶盒、陶...
茧形壶全视图 时 代:战国 出土地点:张家川 珍藏单位: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 2006年,马家塬遗址3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带有铭文的青铜茧形壶,该文物在国内仅出土了这一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张家川县博物馆。 青铜茧形壶口径9.3厘米、最大腹径28.4厘米、最大底径15.4厘米,通高25.6厘米,敞口、束颈,绳纹形圈足,腹呈横向长椭圆状。颈部以29枚精美的...
7日下午,201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大冶铜绿山四方塘墓葬区新出土一只碗,系该墓葬区首次出土这种文物。 当天下午,考古人员像往常一样在该墓葬区发掘,当把143号墓地的土层挖到半米多深时,发现一只较为完整的碗,接着,在其旁边更深处,又露出带角铜斧、削刀等一批青铜器,考古人员正在抓紧清理。 碗从材质看,是黑陶,黑陶碗在现在的生活中已基本消失;从个头看,碗口直径14厘米,深7.5厘米,与...
经过几天阴雨绵绵的天气,11月22日这一天的空气显得格外温润潮湿。是日,白洋街道下陈村一户人家正在拆建自家古老的宅院,四周除了雨声便是房屋零星的拆除声,一切在静谧的雨声中显得颇为突兀,听久了好似也入耳许多。倏忽一声叫唤,打破了这道和谐的“曲调”,原来是屋子主人的声音,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蓦然发现在挖掘机刨开的土层里竟有依稀呈现青灰色的古砖块,这里的村民许是平时相关宣传听得较多,当地人也普遍具有文保...
历时两年时间,南京云锦研究所受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委托,终于复制完成了定陵出土的9件套丝织品。这些精美的皇服今天运至定陵博物馆,市民今后将有机会一览定陵出土文物的精美原貌。 复制的9件套丝织品包括孝端皇后的女夹衣、2件衮服、1件褶袍、1双毡靴、4双膝祙,涉及云锦、缂丝、刺绣三大门类多种工艺。“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件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很光鲜吧,可两年前在藏品室里的时候,它几乎是一...
12月11日,记者从南昌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考古人员正在对海昏侯墓出土的5000枚竹简进行剥离,经过清理发现,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为23厘米长,5毫米宽,2毫米厚。 从目前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竹简内容大约分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和《签牌》、《奏牍》等八个部分。其中《易经》的经文虽然在排序上与传世《易经》相同,但又在内容上和传世《易经》差别较大;...
日前,笔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初夏,我省考古工作者对长子南沟被盗的1座金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的彩绘壁画《二十四孝行图》,精美传神,其鲜活的孝子故事,向世人讲述了古代经典的孝道文化。其中的一些孝子故事至今仍在山西的地方剧中传唱。 长子南沟金墓位于长子县碾张乡南沟村西南,地处岚水河支流南沟南岸的二级台地上。今年4月底至5月中旬,省考古研究所对长子南沟被盗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对被盗...
2016年12月初,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四片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瓷片。虽然看上去并不起眼,但这些瓷片却来历不凡,不凡在哪里?第一,这些瓷片来自遥远的宋代,年龄已有千岁。第二,它们来自海外,是在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一条名叫甜柑河的河畔考古工地上发掘出来的。这四片跨越时空的神秘瓷片,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文莱甜柑河畔出土几万件中国文物 雨花台区文化局收到的...
位于宝鸡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先秦古墓,这里曾出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套天子丧葬礼仪“黄肠题凑”的实物。这套罕见的顶级椁具究竟蕴藏了多少历史信息?12月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雍城遗址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主任田亚岐。 椁具制作 用了680多根百年树龄柏木 11月5日记者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展厅内见到了这套椁具的1∶1复原模型和几根当年出土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