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辽代贵妃墓经过连续两年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瓷器,这些瓷器的最大特点是口、足部加金、银包饰。据了解,这是辽代釦器最为集中的一次出土。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辽代贵妃墓出土的这些瓷器以定窑和越窑瓷器为主。这些瓷器在口、足部包镶金、银,且多加银盖,纹饰也多仿金、银器,似乎有象征金、银器的作用。 据了解,辽代贵妃墓的出...
12月28日,由四川省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和舟山博物馆主办的“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精品展”在舟山博物馆一楼特展厅开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37件(套),集结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文物精华,以青铜器(青铜制品)、玉石器为主,兼及金器、陶器,包括人物与动物造像、眼睛形器、玉石礼器及金饰等种类。各种文物不仅彰显出古蜀技术文化与审美文化的特色,...
12月27日,宁波博物馆一楼西展厅“草原丝路-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正式开展。此次展览由宁波博物馆联合内蒙古博物院共同举办,为宁波市民呈现最古老的草原丝绸之路,领略草原丝绸之路昔日的辉煌与兴衰,聆听草原文明的不朽旋律,让文物与文明相映成辉。 “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与欧、亚、非的交通、贸易之路。它不仅是古代世界历史上一条著名的通商之路,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与碰撞之路。而“草原丝绸之...
谜团1 大量用漆从何而来? 刘贺生活的山东、江西盛产漆树 历史学者王金中称,在海昏侯墓漆器的铭文中,记载了制作每件漆器的用漆量。如一件木笥“用漆一斗一升六蘥(音yue,月)”,一件丹水笥“用漆一斗二升十蘥”,一件丹画盾“用漆二升十蘥”。斗、升、蘥都是容量单位,木笥一批就做了30件,用漆可达33斗之多;丹水笥一批做了20件,用漆可达24斗之多。 如果是大件物品,更是用漆无数。 ...
九女墩汉画像石墓中室墓壁原石 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古典艺术发展的高峰,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汉代以后的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两汉文化乃至中华文明最生动的图像见证,可谓之“绣像汉代史” 、石上史诗。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汉代人文荟萃,...
从左到右图1-图5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三堡乡、二堡乡,西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古墓群分布在三堡乡以北至二堡乡以东地带,有墓葬数百座,是晋唐时期高昌国贵族和平民的公共墓地。这里出土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中各类人物俑和动物俑件件堪称精品,形成了庞大的阿斯塔那墓俑艺术。 墓葬出土女俑群像 说到俑的发展,汉代可以说是第一个发展时期,隋唐则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新疆吐鲁番阿...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桂阳县境内发现大规模古代矿冶遗址群。通过发掘,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古代以炼锌为主的多金属冶炼作坊遗存,再现了当时的冶炼场景。 址位于湖南省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炉沙坪组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中心的山体平台上,呈“品”字形分布着三个功能单元,一个用于焙烧,两个是冶炼用的。矿料先经焙烧加工后再分送去冶炼。冶炼单元中存在1至3个冶炼作坊区,每个冶炼作坊以槽...
镶宝石金冠饰(汉代) 镶宝石金冠饰(汉代) 立兽口青铜豆(春秋) 马形金饰牌(春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歌咏北方草原富饶、壮丽的一首民歌,大家都很熟悉了。昨日,“草原丝路——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在宁波博物馆一楼西展厅正式开展,宁波市民可以一睹辽阔草原的另一条文明之路,看到匈奴、鲜卑、蒙古以及...
在汉代时,大连就已是一个人口稠密、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的地区。截至目前,大连地区已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汉墓,并出土了大量器物。其中,2004年营城子汉墓群发现的西汉晚期的金质“十龙带扣”堪称经典之作。 “十龙带扣”现藏于大连汉墓博物馆,其工艺之精湛、主人身份之高在国内罕见。它的出土以及数千座汉代墓葬的发现,证实了辽东半岛在汉代就出 现了繁荣的城市文明。 “十龙带扣”差点被埋没 在...
昨天下午,由宁波博物馆联合内蒙古博物院共同举办的“草原丝路——内蒙古出土文物精华展”在宁波博物馆一楼西展厅亮相。众多文物如同组成一幅长长的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地展开,呈现出最古老的草原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与碰撞之路,而“草原丝绸之路”又是其中时代最早、又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欧亚大陆各个历史阶段在各方面的交流,尤以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间的交流为重。 据内...
昨日,记者从汝州市委宣传部获悉,汝州市望嵩文化广场项目文物的田野发掘工作已经结束,所有出土文物都已入库封存,妥善保管。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院对汉墓群相关重点区域提出的保护方案,经过多次研究,已基本确定,履行完有关程序后,将尽快实施。 【行动】考古发掘有序开展 昨日,记者从《汝州市望嵩文化广场项目文物保护工作完工报告》中了解到,在今年6月,汝州市文物工作人员在望嵩文化广场项目文物勘...
烟波浩渺的东钱湖,沿湖分布大量窑场,是越窑的三大产地之一。 如今的东钱湖畔,目前通过考古调查和民间采集获得了大量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片,已知最早为东汉晚期玉缸山窑址,东汉至唐宋时期50多处越窑青瓷窑址。 12月22日,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联合通报了东钱湖上水岙窑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这次的发掘,对研究十世纪晚期到北宋中期越窑烧制工艺水平、东钱湖窑场生产状况、...
图为溆浦县屈原大道二期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中,M48号墓出土的滑石兽面。 日前,怀化市博物馆、溆浦县文物管理所对溆浦县屈原大道二期工程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共发掘战国、汉代、宋代古墓葬48 座,出土器物 200 余件,是溆浦县考古发掘出土最为丰富的一次。 图为溆浦县屈原大道二期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场M48号墓。 此次考古发掘主要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滑石器,以及少量的...
元代花瓶 时代:元代 出土地点:华亭县 珍藏单位:华亭县博物馆 1994年,华亭县东华镇黎明川村村民在自家田地里耕作时,一铁锹挖出了一件身上布满洞孔的“瓶瓶”,并将其上交华亭县博物馆。后经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我国瓷器鉴定泰斗耿宝昌先生亲自鉴定,命名为元代龙泉窑青釉镂空花瓶。耿老认为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元代龙泉窑瓷器艺术珍品,随即这件文物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
南宋 银鎏金云龙纹箸瓶 “错彩镂金——浙江出土金银器” 展正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进行,此次展览汇集浙江省各地出土金银器百余件,通过实物向观众展示浙江金银工艺的璀璨历史。据悉,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月12日。 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认为,在中国美学中存在着“出水芙蓉”和“错彩镂金”两种不同的美,它们构成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面貌。“出水芙蓉”之美严格地说主要体现在文人化的艺术之中,亦即在诸如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