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宣德青花和永乐青花一样,是中国古代青花瓷的高峰,史称青花的“黄金时代”。宣德青花瓷所使用的青花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 宣德青花瓷,是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 宣德青花瓷,是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日前以2.8亿元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明清瓷也再一次成为热议的话题。而与明清瓷器相对的宋元以前的高古瓷,便成了被冷落的对象。 一直以来,很多藏家由于“看不懂”、“买不起”等原因,一直对高古瓷敬而远之。10年前,藏界就有人大呼“高古瓷要大涨”,而10年后,除了少数名窑精品价格迅速攀升外,大多数高古瓷的行情依旧不咸不淡。 “还不如民国瓷器涨得好。”本...
跃然眼前的灵动鱼儿,釉色渲染的花团锦簇,明净素雅的水墨山水,韵味深长的民间传说……这些都是越南打捞出水的陶瓷制品上所绘内容,尽管这些瓷器年代久远,可如今看来仍精美生动,引人注目。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越南科学家先后在越南附近海域发现了6艘古沉船,从船上打捞出一批品相相对完好、套系相对完整的陶瓷制品。它们来自于中国和泰国等地,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在遥远年代里的繁华。 ...
元代(公元1271~1368年)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工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前代“釉下彩”等工艺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完善了青花瓷器的烧造技术,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到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青花瓷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瓷器中的主要产品。 元代青花瓷器在造型方面具有胎骨厚重,形制巨大的特点。常见的器形有大瓶、大罐、大碗、大盘等,这种造型继承了唐宋(公元7~14世纪)以...
钧窰为北宋的五大名窰:汝、官、哥、钧、定之一。窰址在现在的河南省禹县。钧窰烧造瓷器的时间为:创烧於唐代,鼎盛於北宋,发展於金、元,前後历经三朝,长达700多年的时间。 钧窰是一种乳浊釉瓷,属北方的青釉瓷器,它与其他青瓷最大的不同是:原始青瓷是以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青釉,绿釉瓷。而钧窰是以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天蓝,窰变红、紫釉瓷。因此,钧窰烧出了两大类钧瓷:一种是以红色为...
古人曾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两个才能相当的人之间的暗中较量。然而,在古玩世界中,瑜亮情结也时有发生。元青花和枢府瓷就是一例。 说起元代的瓷器,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数是元青花。可是在元朝,青花瓷并未受到国内的重视,它只是作为一种外销瓷远销海外,仅仅受到中亚及欧洲宫廷贵族的青睐,成为他们竞相收藏的对象。相反,元代创烧的枢府瓷却受到国内当权者的重捧,成为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为何两种瓷器的待...
晚清时期,以程门等画家直接参与画瓷,把文人画的艺术特色、表现技法和审美情趣带进了瓷上彩绘之中,使晚清的瓷画具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艺术特色。 从众多的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到,浅绛彩瓷画题材涵盖了山水、人物、花卉、鱼虫、清供等各种绘画内容。人物画以体现文人趣味的高士图、米芾拜石图、太白醉酒图、红叶题诗图等较为常见,描绘历代才子佳人、颂扬人品的作品也有不少,同时浅绛彩瓷画亦摹仿文人画的诗书款印,有的...
古陶瓷的釉中有气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器物的气泡特征十分明显,用肉眼即能观察清楚,形成很深的直观印象;而有的器物虽然有明显的气泡,但气泡的特征却不是很明显;也有的器物釉面无明显的气泡,甚至无气泡。 有关气泡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目前尚未处于探索阶段。有人认为它是由釉层中的水分子变化而来的。在陶瓷烧制过程中,窑内的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都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
对于“中国陶瓷影响了世界”的说法,可能不会有任何人提出疑问。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评价极高。在西方,中国瓷器一度价抵黄金,被欧洲皇室贵族视若拱璧、竞相收藏。 可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提出,这些闻名世界的中国瓷器,究竟是官窑瓷还是外销瓷,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回答了。 官窑瓷器不会大量出口 中国古陶瓷专家胡雁溪认为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仅是针对官窑的,实在是...
公元1680年,康熙王朝派工部虞衡司郎中藏应选到景德镇驻厂督造瓷器,人们习惯将这段时期的官窑称作“藏窑”。据《景德镇陶录》所载,藏窑瓷器“土坯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江西省文化厅所编《中国古代瓷器基础知识》一书中介绍,“从传世康熙官窑瓷器的情况看,藏窑产品中鳝鱼黄和黄斑点还没有实物得到证实”。笔者终于从一件传世的蒜头瓶中,找到了初步答案。 此蒜头...
邢窑——唐代 胎质细洁、釉色白润。 今河北省临城县(当时属邢州) 。 邛窑——隋代至宋代,唐尤为着名 以烧制青釉、褐釉、绿釉、彩绘等器物为主,除烧制盘、碗之外,还有各种瓷塑玩具。 今四川省邛崃县代方堂(古属邛州) 。 越窑——唐、五代至宋 釉色原以青中微黄,后改进为清水般的湖绿色,刻划有花鸟、人物或几何图案。 今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古属越州)。 柴窑——传为...
汝瓷天青釉洗是汝瓷洗为传世品中常见器,宝丰清凉寺窑址发掘出土的同类器也较多,基本适应了当时皇宫和文人墨客的大量需求。 形制大体有两种,一种直口弧壁,深腹平底,器表施满天青釉,釉面匀净滋润,布满冰裂纹开片,外底部有五个很小的支钉痕,露出香灰胎色,明张应文《清秘藏》中称之为“芝麻花细小挣钉”最适当不过。该洗高4.6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2厘米,1989年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另一种敞口斜...
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专烧宫廷用瓷,产量很少,故传品也极少。 我国于1986年年底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官汝窑的遗址,次年又进行局部发掘,从而揭开了官汝窑的神秘面纱。原来宝丰县宋时属汝州。应该说,汝州地区的窑瓷包括临汝县和宝丰县等都可统称为“汝窑”。汝窑系接受宫廷下达的任务而烧造,故产品十分精美,可统称为“官汝窑”。 官汝窑为北宋宫廷烧造,年代很短,约在宋徽...
在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业的“黑暗时期”以后,成化景德镇官窑瓷业进入了明代瓷业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永宣传统产品得到恢复,创烧产品、仿古制品也陆续涌现,尤其是斗彩的成功烧造,更为成化制瓷业增添了时代艺术特色,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这种局面未能保持到弘治时期,朝代的更迭使瓷器的烧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御厂窑事很快地由“盛”转而为“衰”,这种转变集中反映于两个方面:一是烧造数量的剧减;...
艺术发展至今天面临今天对过去和未来的期待及选择,就象火与泥土通过人的创造之路发生了许多的艺术,最初中国的原古彩陶,在泥士与火凝固烧成一种物质的精神永恒,这种物质同人的意识完美结合,逐步在人的生存活动中将精神注 入这种物质,形成艺术功能,这个过程就人的生存需要发,即泥土与火在人类最初生活一直延续到今天,并随着人的生活实现人的信念而随着时代在火与泥土这间产生新的文化价值。景德镇的粉彩艺术在火与泥的烧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