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陶瓷作为收藏重器,一直备受藏家关注,陶瓷收藏品也是拍卖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拍卖品项之一。目前陶瓷收藏大致可分为古瓷收藏和当代瓷收藏。古瓷是各朝代遗留的陶瓷,以五大名窑瓷器:汝窑、定瓷、钧瓷、官窑瓷、哥窑瓷最为珍贵,但存世数量极少。当代瓷收藏则以名家以及大师作品为主,纪念品瓷器为辅。本文简单介绍钧瓷以及收藏钧瓷的注意事项。 一、钧瓷简介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谚语是建立在钧瓷非...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据有关资料记载:汝官瓷烧造于宋哲宗元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086——1106年)的20年间,宋、金战乱时,皇帝不愿汝瓷落入金兵之手,将官窑全部填埋,并将会烧制汝瓷的能工巧将全部带到...
窑一般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指窑炉,即焙烧陶瓷器的重要设施,它的形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陶瓷产品的质量;二是指生产陶瓷器的窑口,比如邢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三是窑器,即陶瓷器,如哥窑制品、钧窑制品等。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发明了“穴窑”用来烧造陶器。商周时期,又出现了升焰式的圆窑和方窑,但当时的瓷器与陶器同窑烧造,并无专门的瓷窑,像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与印纹硬陶即是同窑烧制。随着制瓷业的不断发展,瓷...
隋代历史虽短,但在白瓷发展中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隋代瓷器特点是:胎土细腻、洁白,坯胎坚硬、釉润,白色有时微微闪黄,带一点乳白色,器型平底折边,边的外缘凸起一条边沿,平底处无釉,腹部凸起弦纹。 隋代白瓷的烧制,已具备一定水平,白瓷的烧造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大意义,为后来的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代的国势强盛,文化发达,是中国瓷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各地出现了一些比较...
自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上亿元的价格后, 元青花瓷器更加受到欢迎,成为艺术品市场上受热捧的宠儿。为什么元青花瓷器这么珍贵?它真的有那么值钱吗?我们应该怎样收藏元青花呢? 青花瓷是釉下彩绘瓷,是世界上最著名和瓷器史上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种。 元朝时期,米纳依彩绘陶器使用含钴的氧化物绘制烧成釉下蓝彩的技术,传到了我国内地,为景德镇制瓷艺人掌握,烧出了纯深蓝色的霁蓝釉和闻名世界的精美的...
本人收藏了一件秋香壬申青花罐,初步认定是件唐代原始青花瓷器。该罐高14.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是一件较有唐代特点的小罐。据分析,很可能是河南巩县窑的青花瓷制品。河南巩县窑是唐皇家族的官窑,生产的陶瓷器工艺精细,品种繁多。 从此罐的胎质来看,胎质黄中带灰,有很多黑小点和火红色胎斑,胎身很薄,圈足浅脚,凸底无釉。胎质粗而坚硬,声音清脆明亮,与许多唐代青瓷瓶一样,是经1200℃...
古瓷鉴定的传统方法包括看(造型、纹样、绘画特点、青花料及胎釉的质地、显微镜观看釉中气泡)、掂(份量过轻过重均不好,过轻可能为注浆)、听(用手指轻弹,看有无伤残并判定是柴窑、煤窑还是现代燃气窑烧造)、闻(判断是否经酸洗、碱烧)数种,鉴定内容上包括胎、釉、纹饰、造型、款识、烧造工艺、成型工艺(拉坯、接胎、挖足)等多方面。由于热释光、古地磁、粘土谱系等理化测试手段尚未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数据库,有些测试需取...
古瓷中的彩绘瓷有许多名号,五彩、三彩是以使用彩料的多与少来称呼,硬彩、软彩是以彩料的质感来分别,而“浅绛彩”则是以绘瓷的彩料颜色来定名,浅绛就是淡赭色。关于“浅绛彩”一名,以笔者之陋尚未见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瓷书录载中,已知最早著述此名的是景德镇陶瓷馆在l958年编纂的《瓷都陶瓷艺术家》一书,书中《老当益壮的名画家王大凡》一文说到王“早期作浅绛(瓷)画”。 关于浅绛彩瓷的肇始年代问题,有一种...
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首名为《石渚》的诗词出自晚唐诗人李群玉之手,诗名“石渚”是为今长沙窑所处之石渚湖一带,而整篇诗文则描绘了长沙窑兴盛时期的概况,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首明确记载长沙窑的诗词。根据历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可知,长沙窑的产品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并出口至西亚、南亚、东亚等地,而...
青岛频现出水瓷一男子欲建博物馆展示藏品 青岛频现出水瓷一男子欲建博物馆展示藏品 青岛频现出水瓷一男子欲建博物馆展示藏品 早在2007年,载着一大批珍贵瓷器的“南海一号”浮出水面后,开启了隐藏宝库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色质如玉的宋瓷、陶炼精细的元青花,到丰满浑厚的清陶瓷,近年来,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航道,青岛海域不乏出现珍贵的“出水瓷”。在众多海捞瓷器爱好者中,渔民薛...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经走向成熟的时期,制瓷原料已由传统的瓷石“一元配方”改变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并在青花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胎体上用钴料描绘纹样,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1200℃左右一次烧成。元青花瓷的存世珍贵,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纹饰风格,更是受到了世人的收藏兴趣。 器形与胎质:短颈圆口,上腹外鼓至底微内敛,器身颈部附贴塑狮首、象首各一对。此瓶采用分段制作,胎内壁颈部有...
耀州窑始创于唐代,北宋时期,以烧青瓷著称,当时成为我国北方一个烧造青瓷的窑系,后停烧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产品以民用瓷为主,但也曾烧造青瓷,供北宋宫廷使用。耀州窑产品突出的特点是:胎多呈灰白色,胎质坚实,叩之声音清脆;釉多为青釉,也有黑釉、白釉,釉层较厚,青中闪黄;造型丰富多样,多为生活用品,如杯、碗、盘、壶、碟等;注重装饰,花纹图案有莲花、鱼鸟纹等;装饰技法主要采用印花、刻花、划花等,刀法明快,...
青花,瓷器釉下彩的一种,又名“釉下蓝”、“釉里青”、“白釉蓝花”。先在瓷坯上用钻料描绘纹饰,再上无色透明釉,置于1200℃以上高温还原焰烧而成。呈色稳定,纹饰清澈、明丽、幽雅、永不褪脱。古代所用青花料有珠明料、浙料、石子青和国外“苏泥勃青”、“回青”等。相传创始于唐,宋时加以继承,成熟于元,兴盛于明。在我国瓷器史上沿袭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长江中游的景德镇,在隋朝大业年...
英国古陶瓷收藏家和研究哈里·加纳爵士(Sir Harry Garner)在他的代表作《东方的青花瓷器》一书中使用的“早期青花瓷”的概念在青花瓷史研究中是可取的,但他赋予这一概念的时间含义却很矛盾。他在书中列举了元代后期(十四世纪中叶前后)的几件青花器后指出:“把它们看作是早期青花瓷器发展终结的标志是合乎情理的”。本来,这样将元代后期作为早期青花瓷的时间下限是确当的,因为青花瓷正是在此时从不成熟最终...
中国古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其构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作为一个鉴定者对图案的一些寓意都看不明白,说不清楚,也是一大遗憾。因此对瓷器上的图案标记作一简释,对鉴定者来说,亦是有所裨益的。 1.龙凤呈样 图案为一龙一凤。 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