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北朝 北朝 北魏 佩饰物 1961年内蒙古土默特旗美岱村出土 长5.5厘米 牌饰采用透雕技法,以变形鸟纹为主题纹饰,具有典型的鲜卑特色,应该是北魏早期制品。 动物纹牌饰是具有典型草原文化特征的装饰品,其样式各异,有浮雕,有透雕;动物种类有马、牛、羊、鹿、虎、豹、狼、驴、鹰、鸟等。动物纹牌饰广泛出现在东胡、匈奴、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中,这些遗存上起春秋晚期,...
唐 丝织品 196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长19厘米、宽14厘米
汉 西汉 盛酒或盛粮器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汉墓出土 高40.5厘米 汉代铜器制造业规模很大,铜制品的数量和种类很多,其造型已摆脱商周铜器神秘、厚重、古拙的作风,显得灵便、轻巧,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需要。纹饰虽简素,在铜器上鎏金、鎏银以及用金银、玻璃、宝石之类镶嵌花纹的技术却相当发达。这件鸟篆文铜壶周身用金银丝错出鸟篆文吉祥语共31字肩、腹部宽带纹上错出龙虎相斗的生动图案,制...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前期 河姆渡文化 装饰品 1977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 长15.8厘米 这件用象牙雕成的鸟是中国最早的牙雕艺术品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亚洲象的骨骸,说明在距今7000年左右,浙江一带生活着亚洲象,共存的还有犀牛、“四不像”和红面猴,这些动物现已不见于浙江省境内和毗邻地区,有的在中国尚未发现现生种。这些动物遗存表明,当时浙江一带气候温热湿润,雨量充沛。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屈家岭文化 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邓家湾出土 屈家岭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江汉平原为中心,东起大别山南麓,西至三峡,北到豫西南,南抵洞庭湖北岸。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屈家岭文化时期约为公元前3000——前2600年左右。当时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兼营渔猎和采集,已饲养了猪、狗、鸡等动物。这样的陶鸟、陶鸡和陶狗在屈家岭文化地域出土极多。
汉 西汉 盛酒器 高14.6厘米、口径19.7厘米、底径19.3厘米 这件铜尊呈筩形,熊形足,盖上有环和三飞鸟,器底嵌银铭文,四身鎏金,虽磨落很多,却仍显示了汉代铜器制作中发达的鎏金工艺。鎏金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镀金方法。起始于战国时期,西汉时更加兴盛。金不易氧化,且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因此被用于金属器物表面加工。 在汉代,酒一般贮藏在瓮、榼或壶中,饮宴时先将酒倒在尊里,再用勺...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1958年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出土 高21.6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8.5厘米 此彩陶壶呈橙黄色。口部形如蒜头,顶部中央有圆孔直通壶内,圆孔周围绘黑彩四出扇形。壶身上腹部绘鱼鸟纹装饰,首尾相逐环绕壶身一周。一只水鸟向右侧立,长颈长喙,头顶生翎,身披条状羽毛,眼睛瞪得很大,鸟嘴衔住面前一条大鱼的尾巴。鱼又粗又长,身披大片的鳞甲,头部两侧还有突出的鳍状物...
唐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 照面用具 1955年河南洛阳涧西唐墓出土 直径23.9厘米 圆形,圆钮,纹饰华美,以螺钿镶嵌而成,螺片光泽莹润。镜钮上方正中位置是一棵花树,右边树梢上悬一轮明月。钮两侧各有一位身着宽袍大袖的男子坐于树下,他们伴着清风明月、落英缤纷、禽鸟啾啾,一人弹阮,一人把酒欣赏。执杯人面前有一盆一壶,身后立有侍女。在钮的下方,山石、水池错落,并有禽鸟起舞。螺...
唐 酒具 1963年陕西省西安市沙坡村窖藏出土 高5厘米、口径7.2厘米 这件高足杯的形制分为上下两部分。杯体虽呈碗形,担腹部较深,高足上部有托盘,中部有“算盘珠”式的节,足底为花瓣形,纹饰装饰面以九瓣划分等作法在中国传统的杯类器皿中少见,明显受到西方金银器的影响。沙坡村窖藏共出土15件金银器皿,从其风格看,应为公元8世纪中叶以前的用品。
唐 食器 高4.3厘米、口径11.5厘米、重203.1克 此银碗为葵瓣形口,平腹圈足,内壁及底部錾花鎏金。其底部为二鸟展翅于花丛中,外围弦纹、绳纹和花瓣纹,内壁饰有两两相对的璜形图案,錾有花叶。边缘花瓣纹正反相间环列一周。
明 长36.7厘米、宽22厘米、高11.2厘米 这件长方形漆盒,是利用“剔红”工艺制作而成,全器雕刻精美的花鸟纹浮雕,是明代宫廷漆器的代表作。 “剔红”是一种雕漆工艺,是在器面上反复涂数十层甚至上百层红漆,等漆干后,再在厚厚的漆上雕刻出浮雕的纹样,其中用红色漆的称作“剔红”,用黄色漆的称为“剔黄”。雕漆工艺早在宋元时期已经盛行于世,到明代,雕漆技术远超前代。这件明代剔红花鸟纹长方...
唐 明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高15.9厘米、口径25.8厘米、底径17.5厘米 此盆为圆形,青灰地,平口,里面有旋转而成的细擦纹,盆外围涂黑,在光平泥胎上涂细青泥一层,浮砌有龙、猿猴、虎、马、牛、狮等禽兽形象。这些禽兽,有的抱膝箕坐,有的举足高跃,有的漫步缓行,有的振羽欲飞。禽兽的空隙处满布团状物。盆的三足为站立着的三只兽的前部,即三只兽顶着盆。类似的这种兽蹄、...
绒鸟不仅是一门精深的民俗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民族瑰宝。时值北京大栅栏琉璃厂精品文化交易季期间,93号院博物馆特举办梁大成绒鸟艺术展,通过展出北京绒鸟项目传承人梁大成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绒鸟作品,让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能够零距离接触绒鸟艺术,了解绒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
此物为粉青釉罐式鸟食缸,高5.8厘米,腹径6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3.5厘米。釉色莹润凝脂,青中带蓝,满含宝光,薄胎厚釉的工艺显露官窑的特质。釉层中积聚着无数大小不一的气泡,“聚沫攒珠”的特征印证了其官窑身份。 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鸟食缸是江苏镇江的东汉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墓出土的黑釉器。以后唐宋元明清随着养鸟风气日盛,鸟食缸越发花样百出、精致异常。 图中所示粉青釉罐式鸟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