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白頔
北京绒鸟(绒花)是北京蚕丝绒制品的概称,由于成品中鸡禽类品种在丝绒制品中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北京的丝绒工艺品行业统称为绒鸟行业。采用“桑蚕丝”制作手工艺品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700年前,据史籍及出土遗存考证,在我国的魏晋时代就开始生产简单的“绒花”制品,只是工艺较为简单粗糙。而到了唐代,绒花制作日渐达到较高的技艺,每逢立春时节,唐中宗李显就令伺臣从内宫取出“彩花”(即绒花)赏赐给嫔妃,已示喜迎新春。[详细]
绒鸟不仅形态可爱、造型多变,而且作为老北京手工艺之一,同样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北京绒鸟的发展大至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仅为绒饰头花;第二个阶段出现了鸟虫等案头小品;第三个阶段出现了绒制挂屏;第四个阶段进入了品位极高的绒制景物。”北京绒鸟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凝结着手工艺人的辛勤劳动和创作心血。2009年,北京绒鸟(绒花)被定为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详细]
将选好的优质生蚕丝放在90℃—100℃的开水中浸泡,过10分钟,将生丝在热水中上下捞几次,再盖上盖继续浸泡,再经过10分钟捞出蚕丝, 这时生丝经热水浸泡后已脱胶,变得很柔软。当生丝成为熟丝时就可以进行染色了。[详细]
将煮好的蚕丝放入调配好颜色的染缸里上色,染料最好选用环保的,对人体无害染料。脱了胶的蚕丝是比较容易上色的,染色前要将蚕丝沥干,然后投入染缸里来回捞,待蚕丝完全染上色就可以将它捞出,拧干。[详细]
为了让上好色的蚕丝顺直,要进行砰丝,砰丝时将绕在固定架上的蚕丝,绕出一圈套在拧棍套上,然后双手用力,撑几次,将其砰松拉直。砰好后要将蚕丝挂在阴凉处自然风干,这样干了以后的蚕丝颜色均匀,蚕丝蓬松。[详细]
披丝可根据作品要求,分单色和多色两种制作方法,多色的披丝方法要比单色的复杂一些。下面来介绍多色绒条披丝过程。取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蚕丝,红色的一股放中间,黄色两股放两边,最外边放上两股蓝色蚕丝。[详细]
拴拍是北京绒鸟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拴拍间隔长度可按照要加工的工艺品要求而定,制作所有绒鸟制品拴拍工序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间隔长度和被拴拍的蚕丝多少而异。[详细]
撮条时右手轻轻地拿住绒条的一端,左手捏着绒条的另一端,两手在木板上互为反方向搓铜丝,使绒条搓成螺旋状。用相同的方法将其它的绒条都搓成螺旋状。[详细]
刹形是北京绒鸟制作中最关键的步骤,它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多观察生活中动植物形态,用心去体会,还要多多练习,才能做出形态兼备、惟妙惟肖的绒鸟制品。
[详细]
北京绒鸟作品一般以彩色居多,但也有部分作品需要白色的蚕丝原料,比如国宝大熊猫,它就是用黑白二色蚕丝绒绒条做成的。
[详细]
漂白时在蒸屉锅里放一个瓷碗。用火点一小块硫黄,放在碗里,上面再放一个蒸屉,将蚕丝放在蒸屉里,盖上锅盖。蒸40分钟后,蚕丝就很白了,而且蚕丝也有了光泽。[详细]
操作时,将壶里的水烧开,将绒条放在壶嘴喷出蒸气的上方,左手转动撮条,右手拿针蓖从里往外捣起丝绒,让整根绒条的丝都立起来,使绒条更加丰满。[详细]
梁大成,老北京绒鸟(绒花)技艺第六代传人,北京“绒花李”亲传弟子,师承绒鸟大师李桂英,1993年至1998年随绒鸟大师李桂英学习合作多项艺术作品,深得李大师真传,于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绒鸟项目传承人,现为北京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美学会会员,北京玩具协会会员, 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工商联协会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东城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通州区民间艺术协会会员,朝阳艺术家协会会员,当代藏典书画艺术研究院特约书画家。[详细]
梁大成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博览会、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包括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北京)国际玩具动漫教育文化博览会、首届世界武博运动会、中国(北京)国际妇女儿童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览活动。作为非遗项目北京绒鸟传承人,梁大成在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同时,还参与了送艺进社区、送艺进学校、送艺下乡等教学互动活动,教授绒鸟技艺,传承民族瑰宝。[详细]
记者从93号院博物馆处获悉,2014年11月17日,梁大成绒鸟艺术展将在北京93号院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93号院博物馆主办,中国文物网、琉璃厂古玩艺术网协办。在展览期间还将举行绒鸟艺术传承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零距离接触绒鸟艺术,学习绒鸟技艺,感受绒鸟文化。广大爱好者们还可以通过中国文物网了解关于梁大成及其绒鸟艺术的更多信息,并在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购买到梁大成的绒鸟艺术作品。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