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双流古蜀农耕博物馆筹办人赵文清 鸡公车、风谷机、拌桶、箩筛、连盖、石磨、锄镰……这些看似不起眼,却曾经存在于古蜀文明几千年的农耕生产、生活用品,正在逐渐逝去,而经过集中收藏整理,这些器具又将我们拉回到遥远的古蜀农耕文明时代。在双流县,有一个正在筹办中的古蜀农耕博物馆,其主人,就是土生土长的双流人,今年66岁的赵文清。该藏馆目前已收藏了1000多件古蜀农耕器具,而收藏品之所以能达到这么多,是...
鸡公车、风谷机、拌桶、箩筛、连盖、石磨、锄镰……这些成都平原上正在逝去的农耕器具,经过精心收集整理,再次还原古蜀农耕文化。日前,占地2100平方米,拥有古蜀农耕藏品1300余件的古蜀农耕博物馆在双流东升街道亮相。该博物馆也成为全省以私人筹建、专注古蜀农耕器具的最大的文化博物馆。 四大类藏品1300余件 “耕读传家三千余稔,农夫子弟辛勤稼穑”,一走进双流古蜀农耕文化博物馆,这副门联就...
2014年6月,太和县首家以民俗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三堂镇民俗农耕文化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两个月来社会反响良好。 为了抢救性收集、整理、展示正在淘汰和消失的传统生产工艺和生活用品,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原民俗农耕文化。该县三堂镇综合文化站自2013年开始着手征集藏品,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现有各类民俗农耕展品1000余件。今年3月,在太和县文广新局和三堂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镇政府又投资20万...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办博物馆,这,恐怕是一件似乎很难实现的新鲜事。 新疆奇台县马继林办的农耕博物馆就把这件近乎天方夜谭的新鲜事变成了现实。 不久前,我们寻着一路的海棠花香走进这个坐落在奇台县吉布库镇的农耕博物馆。 2300多件馆藏 关涉过去农家生产和生活 这个博物馆占地面积16亩,建筑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藏品有2300余件。走进大厅,呈现在人们面前...
拉萨农耕藏药材博物馆近日开馆,成为展示西藏农耕文化以及认识藏药材的新平台,这也是西藏首个农耕藏药材博物馆。 据介绍,该博物馆位于拉萨市曲水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超过1100万元。博物馆分为西藏农耕文化展区、藏药材展区和西藏土特产展区。 西藏农耕文明是天、地、人、物“四位一体”协调统一的农业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至今仍在西藏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藏药材种植既是...
11月26日,河南省20家单位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正式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名列其中。 此次选出的20家单位是河南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申报过程中,各省辖市、省直有关单位共申报了77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中21家进入实地考核范围,最终20家单位获得“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开馆两年来...
清代罕见农耕图 清黑漆描金开光亭台人物针线盒。 广东省博物馆首次推出《异趣·同辉——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现场热展的124件(套)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再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次展示的是最近5年来广东省博物馆从欧洲、北美洲征集到的“海外回流”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展示将持续到11月25日。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白芳博士...
为了大力弘扬甘肃农耕传统文化,展现青城古镇水烟之乡魅力,提升青城古镇文化内涵,拓展青城古镇旅游发展空间,全力打造AAA级旅游风景区。日前,青城镇正在加紧建设甘肃农耕博物馆和甘肃水烟博物馆,让农耕、水烟文化服务于青城古镇建设和旅游发展。 据悉,青城镇政府已于今年5月向省文物局上报了甘肃农耕博物馆和甘肃水烟博物馆项目申报材料,并完成了“两馆”的选址工作,甘肃农耕博物馆选址...
盛世兴收藏,有人爱收藏古字画;有人沉迷于玉器、古钱币;有人酷喜瓷器古玩……来自江都区的卞明华却热衷于农具收藏,为此,他还专门建立了一座农具博物馆存放他的“宝贝”。 这些已久消失在人们视野的农具,唤起了市民对农耕文化的记忆,也反映了扬州里下河地区的农耕文明。 历时十年,收集50余件农具 一部农具史,就是一部农业发展史和一部社会发展史,...
■奶猪槽 ■砻 重庆24中学七旬退休老师刘映升,四处收集各类农耕用具。如今,由生产、生活、民俗民风三部分主题陈列的近千件反映农耕文化的用具,在位于北碚区蔡家岗镇天印村的刘家免费迎客。其中部分器具如今难得一见。 你见过中间有一块用石头砌成的形如宝塔的猪槽吗?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在刘老师家的露天展场,看到了这一“异物”。中间石宝塔直径约20厘米,高约15厘米。刘老...
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示范区文物局在示范区成立十五周年之际,举办杨凌示范区文物保护成果暨农耕文化遗产展览。 本次文物展览,将展出杨凌出土的库存珍贵等级文物200余件,同时也将展出后稷封地--古邰国遗址发现的西汉早期的铸铁作坊出土文物。此处铸铁作坊被专家喻为“中国最早生产农具的机械厂”,此重大考古发现被陕西省推荐参加2011年全国十...
黄橙子:那就像您刚才说的,现在中国在海洋上这些争端的个案很多,那您觉得21世纪中国应该怎样来应对这些海洋挑战呢? 邱震海:21世纪现在才过了12年,这个未来还有80多年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初的概念,我想说的其实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是海洋的崛起,你看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崛起它首先是海洋,首先是走向一个海洋大国,而恰恰这一方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软肋,中华民族过去是农耕文明,我们以前叫黄色文明,我们素来不懂...
明曦和他收藏的农具 大冶市灵乡镇39岁的农民明曦,自筹38万元,用半年时间,筹建起农耕文化博物馆。大冶群众文化馆馆长柯小杰表示,该馆在黄石地区尚属首家。 花费38万元张罗起博物馆 走进该馆,犁耙、锄头、铁耙、箩筐、扁担等一些农村中常见的生产生活工具,静静立在馆内的各个角落里。摸摸粗糙的石磨,握握满身锈迹的铁耙,仿佛让人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的劳作现场。 “我觉得要把农家民俗好好保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