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2日,由国家农业部主办、中国农业博物馆承办的“中华农耕文化展”在北京的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茶博受邀参展“中华农耕文化展”。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在展演项目设置上,茶博紧紧围绕此次中华农耕文化展“传承悠久农业文明,弘扬深厚农耕文化,提升农耕文化地位”的活动主旨,准备了极富杭州地域...
2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经国务院批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确定为我国2013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业内专家乐观估计申遗成功把握很大。 中国目前有42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如果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其意义不仅仅限于我国又增一处世界遗产,更重要在于它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作,2010年6月,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和江...
在“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期间,由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文化部社会文化司、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将于2011年8月29日在庆阳开幕。
人民网赤峰6月21日电(李富)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柴达木村村民白玉龙在农耕时发现一尊石刻佛首,然后报告辽上京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工作人员经过研究鉴定属辽代石刻观音像,这尊观音像残高21厘米、残宽38厘米,佛首高14.5厘米、宽10厘米。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长李建奎介绍说,辽代佛教遗物内容丰富、风格独特、题材众多,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辽代佛像不仅有助于我们...
日前,随着一阵阵欢快的鞭炮声,一座神农氏雕塑安居在资兴市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院内,吸引了上千观众看热闹。 据该雕塑的设计者、广州美院雕塑师黄国军介绍,这座神农氏雕塑底座高0.99米,意为海纳百川,九九归一,同宗同源始终归一统;底座宽约1.42米,意为炎帝神农诞生于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底座长约1.99米,意为六六顺,祈福风调雨顺;立像高约3.17米,意为炎帝神农九五之尊。
经过九年抢救性普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首批全国性重点实施项目——《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成果16日在京正式发布,《杨家埠卷》、《朱仙镇卷》等22本装帧精美的木版年画,首次全景式集中呈现农耕时代的中国木版年画。&包括$300万字、1万幅图片、1000多分钟的动态影像光盘《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由《杨家埠卷》、《杨柳青卷》、《朱仙镇卷》、《武强卷》、《绵竹卷》、《梁平卷》...
哈尼族人多居住在中国云南省的西部。哈尼族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农耕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 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尼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样,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透露出生生不息、物...
专家在河南省民间文化传承保护与产业开发高峰论坛上指出—— 河南应该打造农耕版世界社会遗产 由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河南省文联联合主办的“河南省民间文化传承保护与产业开发高峰论坛”12月8日在郑州结束。在论坛上,我省淇县、民权县、虞城县、洛阳市的代表分别介绍了鬼谷子文化、王公庄画虎村、木兰文化、平乐镇农民牡丹村等文化产业开发先进单位的经验。有关专家还就河南民...
面对记者的采访,浙江云和县委书记任淑女今天显得“底气十足”。来自各地的1000多位摄影爱好者,在半个月前的“第四届云和梯田开犁节”上,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中国最美的梯田。如今,这些照片纷纷从世界各地回流云和,共同谱写这个传承八百年的畲乡农耕样本。 这些摄影爱好者,可以说对云和旅游资源的挖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任淑女告诉记者,云和梯田拥有现...
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获悉,中国西北农耕文化博物馆即将开始外部装潢和内部布展,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可完工向公众开放,许多沾满历史尘埃流传下来的古旧农耕工具将在此展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农耕工具、农村生活用品,逐渐被各种机械所代替。耕地整地用的耒耜、耱,收获工具碌碡、连枷,照明用的马灯、煤油灯等逐渐被农民淘汰。 据原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王金铎介绍,西...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看似一些用过的破旧农具,或者是木制家具、竹编鱼篓等,其实正是我们农村生活中淘汰的农耕文化实物!而这些破旧物品,被将于8月份开馆的湖南省资兴市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作为农耕祖先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进行珍藏。 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选址在资兴市东江镇凉树湾寿佛文化广场旁,占地总面积45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650万元,为资兴市财政全额投资。工程于2009年4月9日开工,7月上旬完成了主...
拖拉机代替了耕牛,收割机代替了镰刀,除草机、播种机代替了锄头,粉碎机代替了石磨、石碾子。簸箕、箩筐、犁、耙、耖……这些渐渐淡出视野的传统农具,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更是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杰出创造。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月26日,我省农机部门正在筹措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目前已收集传统农机具241件。“山西是中国制铜业的发源地,是最早使用铜...
“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我市还是个空白。我建议在大梨树生态旅游区建一个北方农耕文化博物馆。”新政协委员张禄新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叙述,仿佛描绘一幅美丽场景——农民在翠绿的田地里用传统农具辛勤耕耘。 作为作家、人文学者的张禄新,也是今天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为今年丹东“两会”提交的提案,凝结了多年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在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