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它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此外,哥窑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宋人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元、明、清的记载又甚为混乱。有人说哥窑窑址在浙江龙泉,也有人说在浙江杭州,更有人相信它就是子虚乌有……因此,哥窑的身世直到今天依然是个不...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
我个人一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命题表示质疑。首先作为“文化遗产”,必定是先人的文化遗存,它涉及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记忆,而非效益。但作为“遗产”,它又深刻地具有某种经济学范畴的气息,这甚至可以被认定为人类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权利概念,以及某一种世界性强势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干涉性文化规范。因为我们顺着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思路,迟早会将一些文明群体的母语,也纳入文化遗产来对待。这其...
1、相对于即有的某一类当代性观点,即认为艺术的核心张力与价值在于其批判性,我更加愿意期待艺术,特别是陶瓷艺术的叙述性。在批判性中我们迟早会把艺术再次流于形式主义和浅薄。叙述性不是,它将能够把艺术的精神本体,通过情节,哪怕是结构与笔墨所体现的情节,充分呈现出来。 2、而可悲的是,陶瓷艺术在景德镇,就算仅仅考察绘画一门,也绝大部分不具有切实的叙述能力,人们在乎的是精神仿像的结构深度,在一种断裂...
细心的收藏者会发现,在传世和出土的瓷器中明代的罐多于瓶,而清代却瓶多于罐。这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首先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文风俗说起。 中国古代人原本就很在乎避讳,在当时社会大兴文字狱,对同音字发音格外谨慎,重要到了要命的程度。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康熙、雍正、干隆三朝都有大兴文字狱记录,刑罚残酷,株连众多: 有一年元宵节,明太祖看见一张画,画的是一个妇人怀抱一个西瓜骑在马...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钧瓷著称于世,传世不多,评价甚高,民间历来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它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晚期,其黄金时代大约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即1101~1125年),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它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窑瓷特点 钧窑瓷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其区别于其他青瓷的一大...
【装饰】 青花陈设瓷装饰更为精美,如绘有苏州园林、北京天坛、颐和园、桂林山水、庐山风景、“四美图”、“史湘云就最少要眠”等纹样的千件青花缸、万件和超万件青花瓶,画面生动,料色层次清晰,装饰别具一格。 民间青花是来自民间、淳朴活泼的一种青花瓷器装饰形式。民间青花最大特点在于用笔流利豪放、点染错落有致。如画山水小景,仅两棵杂树,一个山坡,一条小溪,着笔不多,却把幽静秀丽的大自然美景描绘...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德化古瓷窑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德化窑瓷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特别是明清白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1、始烧年代 中国的白瓷,首先起源于北方地区,至唐代即有南青北白之说。宋代以定窑为代表的白瓷,在色调上白中微闪黄,釉面细薄润...
宣德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被誉为“开一代未有之奇”,一直被后人所推崇。 宣德是青花瓷黄金时代 宣德青花瓷,是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宣德青花和永乐青花一样,是中国古代青花瓷的高峰,史称青花的“黄金时代”。宣德青花瓷所使用的青花料是进口...
瓷枕:古人过的夏天必备神器 古人的夏天,也过得清爽宜人 炎炎夏夜,烦躁不安,令人无法入睡。幸好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空调电扇,帮我们消夏纳凉,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消夏纳凉的?古人讲究“心静自然凉”,又发明了扇子、竹席、瓷枕等消夏设备,加上没有温室效应,古人的夏天,也过得清爽宜人。 瓷枕是床上用品,一般内部中空,下端又有孔穴可以透风,四周又可透气,加上瓷有透凉的优点,因此瓷枕是古人夏季首选的寝具,它...
当3D打印为人们生活带来新的便利时,这个高科技也改变着艺术世界。3D打印让艺术家们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艺术品让人耳目一新,但也给艺术品市场分辨真伪曾设了难题。抛开其自身价值,让我们看看有哪些高科技下诞生的艺术品。 人像艺术 艺术展上的人像艺术 来自布鲁克林的艺术家在某个以旅游为主题的艺术项目中,通过3D打印为在该地旅游的人们扫描并3D打印他们的人像。这个号称全球最大的3D打印艺术...
“至正型”的提出源于现藏英国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的研究。理论上并无异议,但实际上往往扩大了“至正型”的范围。 元代至正时期起于1341年,止于1368年,共28年,但实际上自至正十一年,包括江西景德镇的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爆发了“民人尽乱,巾衣皆绛绛,赤帜蔽野”的元末农民战争。此时景德镇烧制的任何瓷器,无法顺利地走昌江,穿鄱阳湖,经长江入京杭大运河,前往元大都了。所以,许多在内...
现在,在上海博物馆有一件“铁线金丝”的哥窑五足洗,而在英国戴维德基金会博物馆也有一件一模一样的五足洗,但瓷器身上并没有“铁线金丝”,因此命名为青瓷,而没有称哥窑器。这个案例也正好验证了哥窑器上的“铁线金丝”是瓷器烧制好之后再加上去的。 收藏家黄金源提出一种假设:如果把上海博物馆这件瓷器上后来制作的“铁线金丝”去掉,而在英国博物馆的那件瓷器上加上“铁线金丝”,那对这两件器物的判断结果会是怎样...
崇祯朝传世瓷器中没出现过官窑瓷器,只有民间烧制的佛前用器、一般民用瓷器及外销瓷。有一部分供器胎子相当细润,甚至达到了清代瓷器胎子细密的程度,施釉稍薄、较白、光润,青花色深蓝,很稳定。还有一种胎子较粗的,胎体厚重,施釉厚,釉子光润泛青。釉中有极细小的黑点,青花颜色暗蓝闪灰并晕散。 青花人物纹莲子罐 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