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元鱼纹瓷枕印脉枕文化 瓷枕为藏友们所熟悉,大致有冥器开始,在漫长久远的岁月中,古人用以安眠的枕头大致有青铜、木、瓷、丝麻等物,而瓷枕在隋代之前,多当随葬的冥器使用,在强盛无比的大唐,人们发现瓷枕能够消暑生凉,开始大量使用,宋、金、元时期最为鼎盛,于是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瓷枕。 瓷枕有大小之分,而规格、形制上的差别多以其具体使用功能而加以分别。古代实用的小型陶瓷枕有三种:一种是袖枕,因当...
瓷器主要由胎、釉及彩构成。瓷之美丽关键在于胎。胎是瓷器的体,瓷器未烧前称坯,在景德镇窑业中有做坯(成型)、印坯(正型)、利坯(修整)和挖坯(挖底足)等名称,坯烧成后就是胎。胎土由氧化硅、氧化铝、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等主要化学成分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钙(主要是氧化钙)、钠(主要是氧化钠)和镁(氧化镁)。 瓷胎。凡普通之瓷器均属瓷胎,撷瓷粉之精液澄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瓷胎碾石为粉,研细...
陶瓷研究:从文献到实践 李辉柄从事陶瓷研究已六十余年,曾跟随陶瓷研究家陈万里先生,几乎调查了全国所有的窑址,见过大部分出土的陶瓷器。他认为之前中国的陶瓷研究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30年代以前的“文献考证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文献到文献,几乎不与窑址考古相联系。代表作是1935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史》,但陈万里先生批评其不是一部真正的陶瓷史。 第二个阶段是“...
瓷器上的纹饰就象一个人的衣冠,它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鉴定古陶瓷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另外,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例如,明代中期,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所以,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图、真武大帝、花捧回文、书写回文、仙人朝圣图等图案。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
什么是青花?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在窑器"以青如尚",单色青釉为主的基础上,景德镇陶瓷界的陶工们创造性地吸收了外地经验,改革了色釉,并且不满足于刻花、印花纹饰。他们丢掉了使用过许多世纪的刻花刀、印花模, 把我国人民最善于驾驭的毛笔用到瓷器上,使它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历史上, 在景德镇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丰富多采的陶瓷装饰中,尤以"青花瓷"的影响为大。 它是中国瓷器中突出的产品,在陶瓷工...
元青花的纹饰中融入了不少伊斯兰元素,受到穆斯林传统审美观的影响。作为青花主色调的蓝色,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天空、海洋、远山、湖泊和冰雪。伊斯兰文化圈中的波斯和中东等地,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内陆高原和炎热的沙漠中,自然环境恶劣,水是非常珍贵的资源。蓝色会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与此同时,蓝色又是崇高、深邃、纯洁、透明的象征,蓝色的所在往往是人类知之甚少的领域,如宇宙和深海,散发着神秘、渺茫和静穆,与伊斯兰教所宣...
结晶釉是瓷器釉色名。釉烧后,在釉层中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晶体。这种以结晶为特征的釉称结晶釉。釉的底色与晶花颜色不同者称复色结晶釉。也可采用施底釉和面釉来制造复色。宋吉州窑、建安窑生产的天目釉,为古代著名结晶釉。 结晶釉成因是产品烧成过程中釉内的结晶物质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产生析晶,从而折出美丽花纹的结晶。此类釉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颇受人们喜爱与赞赏。 我国至宋代已经...
巩县窑烧制白瓷,隋唐时期是以白河段为主,其次是黄冶段。由于白河段北魏时期已烧制出较精的白瓷,随着时间的推移,隋唐时期的白瓷烧制技术已臻成熟阶段,烧制的白瓷制品其特点是烧制技术起点高,产品精,以高品质与精美的造型取胜,在唐代已成为河南府开元前后贡白瓷的重要窑场之一。 1.窑炉、窑具与装烧技术 唐代窑炉(ⅡY1):此窑炉是在以前黄冶段考古发掘中发现多座窑炉之后,于2005年至2008年...
北魏窑炉(ⅢY1)残长13.7米,由窑前作业坑、火膛和烟囱组成。作业坑平面呈长方形,长6.1米,宽6米,深0.7米。作业坑的东部有炉灰堆积,东壁与附近地面均有一层烧结面,表明这里是窑工把炉灰从火膛清出时暂存炉灰的地方。火膛平面呈马蹄形,残高1.1米。火膛口部残缺较严重,火膛两壁下部残留部分是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壁砖,后壁用耐火砖平铺9层,与窑床面持平。窑床平面呈长方形,残长4.7米,宽3.35米。窑室...
“凤”又称“凤凰”,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百鸟之王、四灵之一。通常人们把雄鸟称为“凤”,雌鸟称为“凰”(古时为“皇”)。传说中还有一种“鸾”,因是雄性凤凰, 所以有“鸾凤”之称。凤是古代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民间将其形容为“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凤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 陶瓷上的凤纹装饰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到六朝时期,是凤纹的...
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长有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似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鹰,能走,亦能飞,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 龙在阴阳宇宙观中代表阳,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封建时代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使用的东西,如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龙的雏形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的形象自在商代形成...
中国陶瓷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实用器,通过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段使陶瓷的形式更美、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陶瓷制造者的不懈追求。早期的青瓷之所以以胎装饰为主,并非人们刻意所为,而是因为在釉色上取得突破难度极高,人们不仅要从理论上了解金属成分的呈色原理,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毫厘不差地拿捏好分寸,稍有差池,便前功尽弃。要烧制出一件令人满意的瓷器,技术和经验固然重要,有时还需要一点运气。 南北朝以前生产的瓷器...
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带耳、带提梁的陶罐制作。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质地坚固,又有迷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的首选。东汉时,青瓷罐形制多样,其中青釉印纹四系罐、青釉五孔罐堪为代表。 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在两晋南北朝非常流行,并延续至唐宋。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作用有关。同时,亦与四系、八系给人以平稳...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经走向成熟,制瓷原料已由传统的瓷土“一元配方”改为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并在青花器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胎体上用钴料描绘纹饰,然后施影青釉、白釉、卵白釉等釉料,在高温1200℃左右一次烧成。元青花瓷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纹饰风格,为收藏界所珍重。 近年来,笔者已鉴定过不少仿制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器。据初步统计,仿制元青花的中、低档水平瓷器占有97%左右,高仿、精...
日前以2.8亿元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纪录,明清瓷也再一次成为热议的话题。而与明清瓷器相对的宋元以前的高古瓷,便成了被冷落的对象。 “还不如民国瓷器涨得好。”瓷器藏家周本生认为,相比高古瓷的文物价值,其经济价值仍处于低估阶段。陶瓷鉴定专家李晓旭也认为,高古瓷的收藏性价比很高,预计三四年后,可能会出现爆发式上涨行情。 何为高古瓷?一般认为,至少是明清以前各朝代烧制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